APP下载

印象派音乐中管弦乐的语言形成分析

2016-11-07杨赟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管弦乐印象主义德彪西

杨赟

摘   要:在音乐艺术发展过程中,印象派音乐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通常来说,印象派的音乐结构轮廓松散,旋律线条模糊朦胧,和声功能性被减弱,节奏律动更松散多变,抽象性很强。文章主要以德彪西的作品为例进行分析,从管线乐队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对管线乐的音乐语言进行诠释,提升人们对于印象音乐的认识。

关键词:德彪西;印象主义;管弦乐;音乐语言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6-0099-01

在印象音乐发展过程中,德彪西是印象音乐集大成者,他主要以富于色彩变幻的和声进行,以及奇妙而富于想象力的管弦乐配器手法被人们所熟知。总所周知,印象音乐主要受印象主义文学、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发展,主要通过音响效果以及音色向人们展示不同的音乐风格。积极对印象派音乐中管弦乐的语言形成进行研究分析,能够发掘印象音乐中的美,帮助我们更好的演绎印象派的作品。

一、印象音乐特征分析

实际的管弦音乐配器工作,就是作曲家对音乐的分配以及乐器音色的处理。通常来说,弦乐、木管、铜管在管弦乐中占据着重要作用。在德彪西对于色彩的敏感程度很高,在他的音乐作品中,木管乐器地位很高,打击乐器也举足轻重。同时,钢琴、竖琴在德彪西的音乐中也占据了重要位置。另一方面,弦乐组的重要性逐渐的减弱了,对于弦乐采用弱音器,使其能够形成一种轻盈、温暖的感觉。德彪西更热衷于追求音色的纯净,同时,也会使用一些混合音色,并和木管组进行结合使用。通常来说,德彪西的音乐总谱涉及了木管组、铜管组、弦乐组的混合音色,并且不同音色呈现出一定的独立性。例如:德彪西《夜曲》第二乐章第236~239小节中,各个部分的音乐都具有各自的独立性,又互相呼应。德彪西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现音响美,他对于音响效果的追求是苛刻而趋于完美的。

二、音区力度的特征分析

纵观德彪西的弦乐作品,不难发现,德彪西更注重于展示中低音区独特的音色。例如:在《牧神午后》、《伊贝利亚》的《夜之芬芳》中使用的长笛声部完美的展示了中低音区的独特魅力。在《牧神午后》中,他对于乐谱更为严格,没有采用浪漫主义音乐向两极扩展的发展方向,这也是印象作曲家的主要特色之一。

另外,德彪西在音乐力度上的处理也颇具特色,在他的作品中,没有强力度的狂暴感,通常都是以一些微小的力度变化营造一种特殊的音乐氛围。同时,在他的作品中,基本没有突强突弱的力度对比,都是采用渐强渐弱对音乐进行调节,他的作品都是在P-PP范围内进行创作,即使存在一些较为强烈的演奏,也都是一笔带过。例如;德彪西《夜曲》第二乐章第236~239小节,弦乐采用PP力度持续进行,圆号采用P进行渐弱运行,小号采用P-PP的运行方式。在德彪西的作品中,通过对于力度的应用,营造了一种大自然的印象美,并且是一种纯天然的,没有浪漫主义作品的音响,却存在一种独特的气质。

三、德彪西装饰性的技巧特征分析

在德彪西的作品中,其装饰性的技巧具有重要意义,他常常采用大量的装饰性技巧来塑造出具有印象主义特征的音色。例如,在德彪西的《游戏》中,木管的震音装饰写法使和声形态转变更具不确定性,从而营造出来一种朦胧的音响效果。在装饰过程中,德彪西通常都采用的是较为复杂的和声结构,达到了一种独特的音响美。另外,在他的作品中装饰性还体现在于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的变化,这和以往浪漫主义作品的风格特点大不相同。德彪西擅长以节奏的变化为基础,通过和声色彩的不断变化,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同时,他也经常尝试不同的配器方式,例如采用竖琴、钢琴、钢片琴与乐队组合,使不同的音色相融合,营造一种朦胧的音响效果。

四、其它特征分析

德彪西的弦乐作品中,持续音的写法受到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的影响,然而又有所不同。在他的笔下,所谓的持续音不仅指的是一个简单的长音或者音程,而是采用音色相同的持续和声层构成,例如:德彪西《海》第103~105小节中,包括了竖琴的音型化手法的变化、弦乐以及弦式对旋律进行分解、木管长音以及弦层部分的重叠弦乐、圆号长音持续运行四个层次,这些层次都是由和弦或者一些音程构成。

在德彪西的音乐作品中,不同色块的对比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不同色块来说,相应的色调、节奏、织体在创作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各个色块之间没有一些过渡性的联系。例如:《海》第51~53小节中,一些色块较为突兀, 同时连续向上进行跳跃,但是,相应的和声功能性也遭到了削弱。这种配器方式主要是推动了旋律音色的割裂、分解,从而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印象美。

五、总结

综上所述,印象派音乐在音乐艺术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德彪西是印象音乐的代表人物,只有积极对其作品进行研究分析,才能明确印象音乐中的语言,帮助我们更好的对印象主义时期的音乐进行二度创作,同时提升我们的审美水平。

参考文献:

[1]宋迪.音乐审美中“通感”的意义与影响——以印象主义管弦乐队作品为例[J].艺海,2012(11).

[2]梁宝忠.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音乐术语分析[J].音乐时空,2014(06).

[3]杨凯.拉威尔管弦乐复合结构织体解构[D].武汉音乐学院,2009.

猜你喜欢

管弦乐印象主义德彪西
从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议印象主义风格的包容性
由拉威尔《山谷钟声》主题形象塑造引发对泛印象主义风格的思考
美丽的邂逅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克劳德?莫奈及作品浅析
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乐配器
油画中的轮廓线对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
午后的牧神
德彪西的情感世界
大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