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是因为“家长奇葩”吗?

2017-01-27南京市第一幼儿园

早期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阳阳陈老师奇葩

南京市第一幼儿园 孙 莉

都是因为“家长奇葩”吗?

南京市第一幼儿园 孙 莉

案例

小陈老师平时工作认真负责,为人热情,工作积极性高,在自己努力下,工作第四年就成长为一位年轻的班组长。可从这届小班开始,有位家长与小陈老师的交往出现了不愉快。“这个家长真是奇葩”这句话经常从小陈老师嘴里说出,而且开学第二天,家长就提出了“换班”要求,这到底是为什么?

持续到子夜一点的“交流”

新小班第一次家长会结束后,老师与家长有了第一次的接触和了解。第二天一大早,小陈老师就苦着脸向我讲述一位家长的“奇葩”事情:“昨晚班上一个孩子妈妈从十一点多打电话给我,一直和我聊到了将近子夜一点。而且这么长时间,几乎都是这位妈妈在说话,我只能随声附和着。从头到尾她都在说儿子,说了很多她儿子从小到大的事情,还说孩子爸爸平时不在南京,自己吃了多少辛苦才把儿子带这么大的……主要是因为家长第一次和我通话,而且说得很激动,我不好挂电话只好往下听。嗨,这个家长真奇葩!她自己全职没事,可我还要上班呢,真是第一次碰到。”

新生家访回来的“抱怨”

新生家访的中午,小陈老师她们最后回园吃午饭。她一脸委屈地向我诉苦:“我们今天真是郁闷,就是昨天和我谈话到子夜一点多的那个妈妈,家访时不但不管自己孩子,而且还对我们提出了很多特殊要求。家访的时候,阳阳一直在我们坐的沙发上跳来跳去,不时地来抱我的头拉我的辫子,她妈妈居然像没看到一样,不但一句话不讲,居然还笑眯眯地看着儿子。这就算了,还和我们提开学要给阳阳带他喜欢的毛绒玩具上幼儿园;还讲幼儿园的床有些高,孩子容易摔跤;又说发现幼儿园蚊子多,他家阳阳最招蚊子;又担心我们老师年轻没生过孩子不会照顾……”天啦,我简直要晕了!心想要是什么都不放心,那就放家里好了。我们怎么解释都不理解,后来她又重复前一天晚上电话里和我说过的事情。家访他一家的时间够我访两三家了。嗨,这个家长真是太奇葩了!

开学第一天的“缺席”

新小班开学第一天,小陈老师告知我那个“奇葩家长”的孩子没有来也没请假。一听到这个家长没有送孩子来,我预感会不会有什么问题,请陈老师联系家长询问原因。

果然,小陈老师又一脸委屈地找到我:“我打电话给阳阳妈妈询问孩子没上幼儿园的原因,阳阳妈妈这才轻描淡写地告知我:阳阳没有上幼儿园是准备找园长换班的!我问她为什么要换班?阳阳妈妈说:没什么,就是觉得我不是她喜欢的老师类型。”小陈老师很委屈地说:“我对这个家长已经够迁就了,她居然刚来就要换班?而且一天没上就要换班,真是太奇葩了!”

要求换班的“想法”

第二天一早,阳阳妈妈果然来找我,直接说出自己想换班的想法,并希望我能同意。我询问原因,她说:“老师是挺好的,但经过第一次家长会和家访中的了解,我发现班主任小陈老师的性格太直,说话也很硬,和我的性格很像。三年呢,我担心我俩合不来,还请园长给我调换个班级吧。为了避免其他家长知道,开学第一天我都没送孩子来。”我说:“我园老师都是很好的,小陈老师也是我园骨干教师,因为才开学,您对小陈老师还不了解,仅凭一点点接触就判定不合适也不够慎重,希望您能多方位了解老师,相信老师,家园互相配合、信任才能教育好孩子。”

通过交流,阳阳妈妈同意先不换班,多了解老师,如果一段时间后还有换班想法可以和我约谈。与家长交流后,我及时与小陈老师进行了交流:承认阳阳妈妈的确有些特别,和她一起分析家长言行的背后原因;作为老师应该如何理解家长,并要掌握一些和家长交流互动的策略。小陈老师恍然大悟,表示以后遇到事情要换位思考,多角度去想想背后的原因。经过小陈老师和班上老师们的共同的努力,阳阳妈妈态度有了明显改善,每天都有和小陈老师的互动交往,家园活动也能看到她积极的身影,换班的事情自然也没再提起。

反思

“这家长真是奇葩”是现在年轻老师不理解家长有些说法、做法的一句口头禅。有了这样的说辞,多数老师都会和小陈老师一样,以“这家长配合不好或这家长真是奇葩”为名,而不去深思家长有这些“奇葩”想法或做法的原因,也很少去努力调整这样的现状,从而让有些家长对老师产生不满,家园共育的效果和教师与家长关系大打折扣。所以我们老师在发现有些家长“奇葩”的时候,不能一味地归责于家长,而应该多想想“家长为什么会奇葩”,并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和调整。

一、换位思考,理解家长言行背后的原因

在家长工作中,我们理解家长的最好的方法是“换位思考”,如果教师擅长换位思考,遇到事情经常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想一想,就很容易理解家长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从而在交谈的言语上让家长感受到理解、接受。

从案例片段一中,家长初次与班组长通话时间就长达2个多小时,而且是接近深夜。在这交流的2个多小时中,我们老师仅礼貌地倾听附和,就不再去想其他的了。其实只要换位思考下,就不难发现,家长和老师谈话这么多,其实是对孩子即将走向幼儿园的一种不放心,应该是家长的一种“分离焦虑”。如果我们老师能意识到这一点,就会理解家长,用我们的专业引领家长,让家长放心。也许家长得到了理解和安慰,就不会说那么长的时间,且初次交流就能建立良好的印象和信任关系,打开家园共育的良好开端。

二、塑好印象,家园互动先接纳再引领

案例片段二中,在家访中小陈老师受到孩子多次“拥抱”头部、拉扯头发,而家长不但不予制止,还提出一些较为过分的要求和重复唠叨一些内容,更加感觉这个家长不可理喻,太奇葩!可想当时老师的表情、话语也不会好看和好听。其实家访是老师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家长和孩子,会给家长和孩子留下第一印象。如果教师感觉不舒服可以先接纳孩子的亲昵表现,再引导孩子不要做这个动作,用正确的方式与孩子友好互动,这些细节处理不但让家长看得舒服,而且同时也展示教师教育的专业性,也能和孩子建立初步的爱的情感。

三、灵活婉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针对个别

正确儿童观中有一点: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又要针对个别。其实这一条也很适合班级家长工作的开展,一个班的家长也是各种各样的,家长们提出的要求也会各不相同的。所以需要我们老师在家长工作中了解家长,尊重家长,要求的提出既面向全体家长,对家长的个别情况也需要特别对待。特别是新小班开始的时候,家长由于对幼儿园、老师不了解、不放心,往往会提出比较多的要求,而且有些要求是明显不合理或奇葩的,我们老师要理解家长们提出这些要求的出发点,尽量满足家长们的合理要求。对于不合理的要求要从有利于孩子的角度去解释原因,并灵活婉转地给予拒绝或调整,让家长能理解和接受。如果生硬拒绝,会让家长感到不舒服从而降低对教师的好感和认可度,也会直接影响家长对班级活动的配合度,影响家园共育的效果。

四、储蓄情感,重视初期良好家园关系的建立

家长对老师的最初印象很重要,如果一开始就让家长对教师产生好感,家长对老师的好印象会持续下去,活动中能很好地进行配合,遇到事情也能理解老师。但如果一开始家长对老师的认可度不高,无情感积累,发生同样一件事情,家长会猜忌、不满,找老师对质,小事就会升级为大矛盾。本案例中小陈老师与阳阳妈妈是小班初期的交流,在还没有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础之前,家长和老师只要略感到不满就会放大这种情绪,矛盾上升为家长提出“换班”的想法。所以教师要注意从孩子小班新入园就处理好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储蓄情感,为后面的家园共育和家园互动打下好的情感基础。

成长

所以,我们老师要意识到家长是各种各样的,在家长工作中遇到不同类型的家长和事情是很正常的,教师不能都归咎于“家长奇葩”,而应多换位思考去理解家长;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从自身找原因;多用自己的专业去引领家长;一切以促进孩子的发展为目标。只有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信任合作关系,才能真正做到家园共育,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阳阳陈老师奇葩
“空中奇葩”验证机
浅谈公开不充分的判断与审查实践
交换秘密
说说你家娃的那些奇葩事
我的科学老师
奇葩少年欢乐多
小陈老师来上课
我们的“开心果”
把人物写得生动活泼吧
《奇葩说》奇葩乐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