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照进实践
——科学研究中的“观察儿童”和日常工作中的“观察儿童”

2017-01-27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鄢超云

早期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研究者框架理论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魏 婷 鄢超云

研究照进实践
——科学研究中的“观察儿童”和日常工作中的“观察儿童”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魏 婷 鄢超云

在学前教育领域,“观察儿童”始终是一个基本话题,它是教师必须练就的本领,是适宜性教育的基础,也是很多教师在工作中备感困难的部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观察儿童”与局外研究者的“观察儿童”有着各自的特殊之处,是可以相互借鉴的。

一、作为研究者的“观察儿童”与作为教育者的“观察儿童”是不同的

在幼儿教育中,无论是研究者还是教育者,都强调通过观察来了解儿童,都遵循着专业观察的基本原则,包括:在自然的情境中观察儿童,以了解儿童真实的信息;把观察了解和教育联系起来,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实施更加有效的教育;观察离不开背景信息,要用已有的经验和理论框架来观察儿童、分析资料。但不可否认,作为研究者的观察和作为教育者的观察又有各自的特点:

1.研究中的观察更客观,日常工作中的观察更生态

作为局外的研究者,在观察时需要摒弃成见,沉下心来接受和理解自己所看到的。同时研究者不急于考虑教育方法和策略,没有处理教育实务的压力,这些都让观察能够更加客观。在日常工作中,教师的观察则非常生态。从时间上看,教师有很长的时间跟孩子在一起,从场景来看,教师的日常观察涉及儿童活动的方方面面,能够掌握大量观察对象的背景信息,因此教师观察到的儿童行为会更全面,在具体的观察中也拥有更多的辅助信息。

2.研究中的观察长于设计,日常工作中的观察胜在灵活

研究者的观察通常都有比较明确的观察目的,事前有比较清楚的研究设计,所以在观察什么、如何观察的问题上,会有很好的预设,甚至有一些细节的考虑。在大型的研究中,有设计的观察能为全局提供观念支撑,观察的节奏也更容易把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观察设计比较少,空闲时会做一些随机观察,或者因为某些情况的激发而去观察。但正因为没有严谨的设计,所以处理更灵活,观察的对象、事件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对于观察过程中的一些突发情况,日常观察有绝对的优势。

3.研究中的观察冷静清醒,日常工作中的观察带有较强烈的情感

局外研究者和观察对象通常没有个人关系,甚至没有太多个人接触,研究者只是为了一定的研究目的来观察和分析儿童的行为,所以他们的观察不太会被自己的主观情绪左右,是相对清醒的。对于可能观察到的情形,研究者常常有一些预估,即便出现了预估以外的情况,他们也会运用已有的专业理论来进行判断和解释,基本能够比较冷静。而教师每天和观察对象生活在一起,有比较稳固的个人关系,所以他们的观察很容易带有比较强烈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会影响教师观察的客观性。

4.研究中的观察便于分析整理,日常工作中的观察与教育联系更紧密

研究中的观察有设计,在观察之前就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论框架,所以收集到观察数据之后,对照理论框架来分析整理数据准确性更高、难度更小。同时因为有理论框架,研究者往往能看得更深更远,能透过一个动作一句话,看到背后所反映出的儿童的特点。日常工作中的观察结构化程度比较低,但作为教育者,教师能够让观察与教育紧密结合。一方面,根据观察到的情况,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幼儿反馈,采取恰当的教育措施;另一方面,教师的观察本来就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有时候教师对儿童活动的关注就已经对他们起到了教育的作用。

二、因为日常工作中“观察儿童”的特殊性,教师需要具备特殊的本领

以教育者的身份观察儿童,拥有一些研究者所不具有的优势,但也因为一些特殊的限制,而对教师提出特殊的要求。首先,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肩负着对全班几十个孩子的保教职责,要遵循基本的作息要求安排一日活动,所以带班教师不可能像局外研究者一样有充足的时间,对儿童及各个活动环节进行深入观察。其次,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是最容易出状况的群体,教师需及时应对班里的各种突发情况,所以教师的大部分观察都是随机的,不会先做出完整的设计再开始观察。再次,大部分幼儿教师的理论水平有限,在处理观察到的资料时往往会很吃力,要探明背后的原因,理清事件的脉络,甚至总结各种模式、策略,对教师而言难度都太高。另外,受限于作息安排和自己的精力,日常工作中教师没有很多的时间来反复考虑一个细节,也很少仔细对照理论来寻找应对策略,多数情况是凭经验和直觉处理问题,因此也必然有观察分析失当的风险。当仔细查找了资料,慎重地考虑之后,很可能已经错过了教育的契机。

因为这些特殊性的存在,笔者认为用研究者的标准来审视教师在日常活动中的观察是有失公正的。一个老师在带班和坐班时做的儿童观察都会非常不同,那么没有捕捉到局外研究者观察到的细节也再正常不过。正因为教师在日常活动中观察儿童存在特殊性,她们需要掌握一些特殊的本领来扬长避短。

1.树立时常观察儿童的意识。幼儿一天中多数的时间都是和老师一起度过的,因此带班老师在观察幼儿的机会方面拥有局外研究者不可比拟的优势。如果教师不仅能关注自己如何按部就班地组织各个活动环节,同时在和儿童相处时能有意识地进行随机观察,则可以获得非常丰富的信息。

2.掌握迅速理解儿童的技能。带班教师少有机会能花一长段时间来专门观察儿童,而一日活动中有观察价值的时刻却很可能在不经意间出现。这就需要教师即便没有从头到尾观察幼儿的活动,也能根据平时对孩子的了解来快速解读儿童。有的老师能够通过孩子的一个活动片段,甚至一个动作、表情,就能大致猜出孩子出现的状况,这种快速理解是建立在对孩子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也需要教师有快速分析的能力。

3.用多种互动方式补充信息。快速观察后的理解多少有猜测的成分,借助可以和孩子自由交流的优势,带班教师通过对话、情景表演等互动形式可以获得大量补充信息,这样能让解读和反馈更准确。当观察到一些环节,但不了解整个过程,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倾听,让儿童讲出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其他细节,也可以让儿童进行情景表演,来重现活动过程。

4.通过多种渠道获得背景信息。带班教师在了解儿童时除了自己观察,还可以从家长、同事和其他幼儿那里获得背景信息。与家长的交流中,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家长对儿童以及教育的看法,还可以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这些信息对教师了解儿童都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一日活动中,其他教师和幼儿也能给带班教师提供丰富的信息,这作为观察的补充常能发挥很大作用。

三、借鉴研究者的观察方法,提高教师日常观察的质量

幼儿园的日常工作和研究不是截然分开的,局外研究有一些观察方法非常值得教师在日常观察中借鉴。

1.配合做一些有设计的观察

教师更擅长做系统的、生态的儿童观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及时开展教育。这些和局外研究者的儿童观察非但不矛盾,而且还可以相互借鉴。根据班级工作重点,或个别儿童的情况,教师可以事前对观察进行详细的设计,适当地运用量的观察。此外局外研究者的观察法也能很好地补充教师的日常观察,带来新的视角。以游戏环节的观察为例,在观察个别幼儿的活动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时,可以主要采用日常随机观察的方法,但如果要考察区角材料的使用情况,教师则可以先设计要观察的材料种类,然后在幼儿活动时以材料作为主要观察对象,这种信息对于教师科学地调整区角材料和开展指导很有帮助。

2.借鉴局外人的视角完善自己的观察

教师对幼儿发展的关注使他们的观察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当看到自认为好的情形时会喜形于色,看到自认为不好的情形时也难免把不快和失望挂在脸上。观察中的情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促使教师更积极更及时地进行教育,但另一方面也可能让教师很难理性地分析儿童行为背后的原因就急于寻找解决方法,有时会被关于孩子日常表现的判断蒙蔽了双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能够和局外研究者进行讨论,或者让自己暂时冷静下来,通过查阅文献来借鉴研究者的视角,跳出自己原有的处理问题的模式,跳出对这个儿童的既有判断,那么有可能找到的解决策略是更有益的。

3.寻找理论框架指导观察

构建理论框架是大多数老师都很难驾驭的本领,但如果能够寻找到合适的理论框架,就能大大提高观察和结果分析的质量。其实理论框架不一定是高深的原理,也不一定有复杂的结构,科学性最为重要。当前幼儿园教师正在大规模深入学习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就是一线教师观察和了解儿童很好的理论框架,以各领域的具体目标为例,它既提供了各年龄层次的典型表现,还对目标本身进行了具体分解,教师可以参照具体目标来实施班级观察,也可以借助指标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如此教师通过观察来了解儿童必定更加科学。

猜你喜欢

研究者框架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框架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