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01-27作者俄国莱蒙托夫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17年10期
关键词:孤帆普希金俄国

作者|[俄国] 莱蒙托夫

翻译| 飞白

作者|[俄国] 莱蒙托夫

翻译| 飞白

■诗歌不分国界,无论古今,都是灵魂所渴求的节奏。风格多样的中外诗歌与读诗心得贯穿古今,让世界变得诗意盎然,走入诗的领域,爱上诗歌,是一件如此美好的事。

在大海的蒙蒙青雾中

一叶孤帆闪着白光……

它在远方寻求什么?

它把什么遗弃在故乡?

风声急急,浪花涌起,

桅杆弯着腰声声喘息……

啊,——它既不是寻求幸福,

也不是在把幸福逃避!

帆下,水流比蓝天清亮,

帆上,一线金色的阳光……

而叛逆的帆呼唤着风暴,

仿佛唯有风暴中才有安详!

荐诗丨照朗

如果莱蒙托夫是一位当代诗人,我想他一定会为乘坐飞机写一首诗。一架在云端的飞机和一艘在汪洋中的帆船,实在相似。所以,当我在一次航班上读到这首著名的诗,不免想,如果把诗中的“一叶孤帆”换成“一双机翼”,我想当代人会更理解诗人的想法:帆与机翼,都是生活的方向舵。

文学批评家梅涅日科夫斯基把普希金比作俄国诗歌的太阳,而莱蒙托夫就是月亮,整个的俄国诗歌则在两人之间摆动,不是理念,就是行动。在普希金那里,生活倾向于成为诗,从行动走向理念;而在莱蒙托夫那里,诗则倾向于成为生活,从一种理念走向行动。

在这首诗里,诗句中的帆,实则是指导生活的帆。帆向何处去,人就向何处去。

第一段是人不停奔波的状态,一直在远方,一直远离故乡。第二段则指明了这种生活的目标,连“幸福”也不是人生的终极意义,“它既不是寻求幸福,也不是在把幸福逃避”。第三段有革命者的况味,帆好像要把舒适悠然的自己故意投进风暴,一种狂野的、不可掌握的、苦行的生活。但在诗人看来,这种生活才是真实的,有力量的,那里对人生而言,有着更宏伟的意义。

既然帆的目标是把握方向,那么在最不可把握方向之处,恰恰是帆最大限度完成自己之处。

猜你喜欢

孤帆普希金俄国
李白“孤帆一片日边来”当代歧释之新解
李诗“孤帆一片日边来”歧解漫说
三峡大坝
莎士比亚与普希金的《鲍里斯·戈都诺夫》
临江仙·远望
我曾经爱过你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俄罗斯提出俄国式的二元政治模式
《20世纪俄国史》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