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影响下传统广播的创新发展

2017-01-26刘凯燕

中国传媒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广播节目广播受众

文/刘凯燕

互联网影响下传统广播的创新发展

文/刘凯燕

互联网的发展让传统媒介经历了较大的变革,同时作为传统媒体不可或缺的部分,广播媒体也正遭受着巨大冲击。基于此,本文论述了互联网影响下传统广播的创新发展。

互联网影响;传统广播;创新发展

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广播事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本文探讨了互联网影响下,传统广播所处的劣势,并提出了创新策略。

1.在新时代下传统广播所处的劣势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而互联网的出现更是大大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地球村概念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而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权威载体,传统媒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所遭受的考验极为严峻[1]。

1.1 与新媒体时效性不够强

时效性是说同一件事物在不同时间具有很大的性质上的差异,也就是说,在某一特定时间段,信息才可体现出其自身价值和意义[2]。对传统的广播来讲,新闻的生命力即新闻信息所具有的真实性以及时效性,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基本因素才可有效地吸引广大听众的关注。而在新时代背景下,相比于新媒体,广播信息传播速度明显有待提升。由于广播信息要经过多道程序,包括制作采集和审核发稿等程序,这一过程需耗费较多的时间,时间一过,新闻极可能失去原有价值[3]。再加上,人们已运用了较多的信息技术成果,因此对新闻资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传播信息的时效性方面,也给传统广播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4]。2016年的2月,我国总理考察宁夏时,微博和微信几乎同步于新闻事件传播,而相比于新媒体,传统媒体报道新闻的时间极其滞后[5]。在广播信息发布前,人们就已从微博和微信上获知了消息,新闻已成旧闻,信息发布后的效果已大打折扣,很难达到应有的社会效应。以往广播传播信息相对快速,但现在的新媒体已逐步地取而代之[6]。

1.2 广播节目的原创性较差

传统广播有极强的地域性,其发展的核心方向即始终坚持原创,同本地实际相结合,只有这样才可给节目注入新鲜的活力,才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但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信息大量扩充,原创慢慢成了一种形式语言,在行业中照抄或照搬他人的现象已见怪不怪。无论是娱乐性质的节目还是服务专题类的节目,当受众热捧什么类型节目时,这一类型节目就会为其他节目所模仿,甚至抄袭。虽然模仿的节目可一时吸引受众的眼球,但因其缺乏原创作品支撑,最终只会落得半路夭折的命运。比方说很多主持人在主持节目之前,都会借助网络搜索和拼凑、整理编辑相关资料来制定广播节目文案,而后向受众传播,有些主持人会添加自己的见解于文案中,但更多的主持人会选择照抄照搬。而受众显然不会关注这样的内容。要想打造传统广播的品牌效应,更好地宣传地方特色文化,就应坚持原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新媒体的冲击,牢牢地占据自身不可取代的地位[7]。

2.互联网影响下传统广播的创新发展

传播广播在发展中应把握互联网这一机遇,深度融合新媒体以及广播,着手拓展渠道和运营平台以及内容,促进资源共享,真正实现一体化发展。

2.1 对海量信息进行汇集

当前,人们生活中不能缺乏的重要资源就是信息,信息已获得了广泛地应用,特别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不管是广播媒体的信息来源还是信息渠道都趋于多元化。比方说,媒体融合的生产平台可借助信息收录和微博获取、用户爆料和微信采集、外场回传和网络抓取等手段方式聚合大量信息并呈现出来。除了可使广播信息资源得以丰富,还便于用户对所需内容和有价值的内容进行挑选。可以说,大量的信息给广播节目的制作所提供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当前很多广播节目就是从自媒体内容当中取材,不仅确保了时效性,还可基于此进行创新,从而吸引受众的关注[8]。

2.2 传统渠道的多元化

传统广播以往所采用的传播模式是无线电波发送方式,这一传播方式的发射功率以及发射波段可对覆盖范围产生直接影响。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移动终端使广播传播渠道得以拓展,传播形态趋于多元化,网络电台和广播网站、电台客户端和微电台以及微信电台相继出现,这些新媒体具有着微型化以及社交化的特点,可打破广播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让广播节目拥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传统广播可从以往单向传播转变成双向以及多向的互动式传播,而这些传播方式,可确保广播传播效果,并能弥补广播传播时的不足。一般而言,受众可结合自身需求和兴趣进行点拨,收听方式可选择碎片化和场景分类收听。与此同时,广播电视台也可根据用户的收听兴趣和习惯以及收听的历史记录,给其推荐相应的节目,这样不仅能够确保服务功能的发挥,还能够提升受众的满意度。

2.3 使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得以满足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广播节目的受众除了有传统广播节目的受众,同时也有在线收听的受众,在收听时,还可通过微信平台以及短信平台同节目互动。一般而言,广播听众借助新媒体同节目的互动,能够起到再次传播的效果,扩大节目的影响力。比方说,节目可通过微信公众号这一窗口同受众互动,了解受众的各种需求,并尽可能地予以满足,适当地组织一些线下活动,这样的方式可紧密地结合线下线上,活动参与人群再通过微信公众号了解到更多关于节目的信息和活动,从而成为固定的节目受众,继而推动传统广播节目的可持续发展。

3.传统广播今后的发展趋势

3.1 内容为王

在融合互联网和广播这一过程当中,极易让广播陷入忽视内容重视形式的误区,也就是说在进行融合时,很多广播节目太过于注重传播的方式形式,却不重视制作的内容,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很难保障节目的质量和效果,从而致使听众流失。从实质来讲,广播最为核心和本质的东西就是内容,不管怎样定位产品都无法改变这一事实,所以应把内容当做核心,衍生出融合于新媒体的面以及点,扩大以及延伸互动范围,确保更为精细、精准化的广播服务,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3.2 有效地结合图文以及音视频

传统广播的发展融合拓展了更大的市场产业,让广播互联网这一生态圈形成了良性循环。曾有一家广播公司的音乐总监说过,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当中融入广播节目,是广播行业首要考虑的事。还有人曾表示,今后有力的广播发展推手即科技以及视频。当前广播音频信息可拓展成视频和图形、文字和数据等形态,将多元化的服务提供给受众。比如,福建的一档广播节目,针对火爆网络这一现象进行了相关探讨,因其巧妙地融合了视频和图片等传播方式,吸引了广大受众的注意。还有些地方的广播节目,根据本地的旅游圣地和经典组织了特色节目,受众在微信平台上回复旅游景点,就可获得一定额度的门票优惠。此外,很多受众可借助相关的客户端对广播节目进行收听,并能够直观地看到主持人及其所在的直播间,通过结合图文以及音视频,能够让受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3.3 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广播媒体策划团队的实力毋庸置疑,在实际中,其可对线下的公益性活动进行策划,履行社会职责。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可邀请知名的嘉宾,也可通过手机客户端和宣传彩页、条幅和现场海报加大宣传的力度,扩大节目影响力以及知名度,为创造经济效益打下基础。广播节目可结合有较高关注度的公益活动,打造公益以及品牌节目的模式,拓展市场,这样更易于受众接受。比方说宁夏所组织的“我家有棵有机苹果树——关爱移民学校学子”这一公益活动,不仅促进了绿色食品的发展,还给居民和学子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3.4 中央厨房模式

以中央厨房的主线为内容传播生产,除了可给传统子媒体提供服务,还能够使多方资源聚拢,构建更为优质的公共平台,形成一股发展的合力。作为技术平台,“中央厨房”的技术系统旨在让所有的新闻线索、选题策划、传播效果、运营效果都有数据支撑。中央厨房中汇集了微博、微信和各大媒体客户端、网站和报纸的人员,由核心指挥区进行统一指挥以及调配,生产并加工全媒体的新闻产品,产品均送入统一的新闻稿库,而后联动其他板块大数据,从而使用户的在线访问需求以及存储检索资料需求得以满足。对物联网来讲,中央厨房仅是小项目,在今后,将会掀起信息产业的新高潮,其作用必然会超过互联网应用。广播在获取信息时可借助互联网的平台,而后整理发送给子平台,不仅可使时间成本得以减少,还可确保更为精准和快速地传播内容。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时代不断在进步、发展,不管哪行哪业,唯有靠拢互联网,才能够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所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想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传统广播必然要依附互联网,逐步拓展产业和市场,保障节目的整体效果。

[1]吕新丽.“互联网”时代广播生态圈的优势坚守与融合重建[J] . 新闻研究导刊,2016,7(16):92.

[2]张文星,吴志超.“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广播发展路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6(17):177.

[3]邝瑶.融媒体时代传统广播发展路径变革与前景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2):294-295.

[4]梁湘梓,欧阳宏生.论互联网时代“广播”的创新模式[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45(4):149-154.

[5]曹寅,杨嘉琪,何心杉等.传统广播在全媒体时代的创新发展探析[J].新媒体研究,2017,3(4):61-62.

[6]申启武.坚守与突围:广播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选择[J].现代传播,2017,39(5):6-11.

[7]黄宜万.移动互联网广播与传统广播覆盖特点分析及广播发展趋势思考[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5,42(2):32-34.

[8]王星.浅析传统广播台“互联网,”的融合特色[J].今传媒(学术版),2016,24(8):83-84.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广播电视台)

G229.20

A

1671-0134(2017)10-029-02

10.19483/j.cnki.11-4653/n.2017.10.007

猜你喜欢

广播节目广播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少儿广播节目未来发展之我见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理财类广播节目“真人秀”的表现方式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正确舆论引导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