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据新闻核心价值探析*

2017-01-26刘银娣曹承资

中国出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新闻来源新闻报道可视化

□文│刘银娣 曹承资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记者从这个职业产生伊始就开始将数据运用到自己的新闻作品中,不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其都只是人工运用社会科学统计方法处理数字,再将数字整合到新闻故事中,作为其发现事实和作出评论的依据和支撑。20世纪中期的计算机技术革命拓展了这一新闻形式,记者可以借助计算机处理更多更丰富的资料,这种新型的报道方式被称之为“计算机辅助报道”(Computer-Assisted Reporting,简称为CAR)。[1]梅耶·埃略特·贾斯平(Meyer Elliot Jaspin)和菲利普·梅耶(Philip Meyer)则称其为“精确新闻学”,包括在“全面的数据采集和采样实践活动,审慎分析以及对分析结果的清晰直观呈现”。[2]到了21世纪,呈几何倍数成长的数据量则从根本上改变了计算机辅助报道的范围,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的便利性和易学性也进一步提升了记者计算机辅助报道的能力,由此也产生了一个新的名词:数据新闻。

数据新闻并非一个新的概念,它与计算机辅助报道一脉相承,然而前者更强调计算机在新闻报道中的“工具价值”;后者则强调“数据”在新闻报道中的“本体价值”,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不仅是新闻报道的“工具”,而且是新闻报道的“基础”,强调让数据处理和呈现贯穿整个新闻工作流程,反映数据化的社会现实和背景,而非作为“事实”和“观点”的“佐证”,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比计算机辅助新闻报道更加广阔。[3]数据新闻拓展了新闻来源,增强了新闻记者的独立性。同时,这种新闻形式还强化了新闻行业的权威性,重塑记者和新闻报道的公信力。除此之外,数据新闻生产的开放性还改变了新闻客观性的实现形式,增强了新闻报道的透明性,它是信息传播技术真正融入新闻行业的成果,丰富了新闻的报道范围和呈现形式。

一、拓展新闻来源,增强新闻记者的独立性

新闻来源,即新闻材料的出处和供应新闻材料的媒介,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交代新闻来源是西方国家新闻媒介发布新闻的基本要求之一,我国也已有相当一部分新闻,尤其是重要新闻都会交代新闻来源。在特定的情况下,新闻来源甚至比新闻本身重要得多。[4]而数据新闻之于新闻行业最重要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拓展新闻来源,增强了新闻记者的独立性。

正如杰里 ·维曼(Jerry Vermanen)在《数据新闻手册》引言中提到的,“在这个信源数字化的时代,记者可以而且必须更接近信源”,数据新闻可以帮助新闻机构“寻找独特的故事(而不是从通讯社获得)和执行看门狗的功能”。[5]如前所述,在计算机技术渗透到新闻行业以前,数据更多的仅被看作新闻的补充和证明材料,而非独立的新闻来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因为没有独立、客观的新闻来源,记者和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其实是处于被动和从属地位的,因为“新闻的内容主要是新闻来源提供的准备好的信息”“记者只不过是接受了其他传达者传达的信息,并利用各种引语形式把其他传达者的话语转换成了自己的话语”。[6]换言之,新闻来源才是新闻的话语主体。因此,新闻报道的并不一定是事实,只不过是由新闻来源所决定和展现的事实。直到计算机辅助报道技术出现后,记者开始不断探索和扩展如何运用数据去完成报道、了解读者以及评估新闻报道的影响,这一方面拓展了新闻来源,另一方面,这种融合了数据的新闻报道形式的不断变革,也让记者逐渐摆脱了对传统新闻来源,包括记者采访、通讯社发稿、资料供应社发稿等的依赖和控制,增强了记者的独立性。正如卜卫总结的:“每一种新闻报道形式的变化实质上都在追求摆脱新闻来源的控制,强调记者报道的独立性和系统性。”[7]植根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新闻则更是为我们打开了另外的方向:一方面,通过经常浏览新闻报道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 可 以让我们直接获取一手的数据主体信息;另一方面通过挖掘大量的公开的用户行为数据、企业数据和政府数据,可以以一种比记者采访以及传统通讯社、资料社向我们提供新闻来源更加客观、真实和便利的方式来发现和传递未经过滤的信息。将数据用作新闻来源并不会消除记者验证事实,理清新闻背景、评估新闻价值的需要,恰恰相反,其会增加这方面的需求,而这也正好可以增强记者审查事实、讲述新闻故事的独立性。

二、用数据说话,增强新闻公信力

新闻学是一门理解和解释“事实”的科学,强调的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新闻的核心,新闻行业的权威性正是来自于为大众过滤信息,发现和呈现真正有价值的事实信息,让大众在通过新闻媒体了解社会事实之后,不用再耗费精力查阅其他资料来辨别信息真伪和价值,有效减少大众发现有价值的事实信息的成本。然而,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则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信息超载的问题,还使得传统的知识过滤机制失效,人人都能在网络上发出声音,哪怕他公布的事实多么经不起推敲,他的观点多么滑稽可笑,我们充斥在布满谣言和流言的世界里,我们的注意力被庞大的信息海洋淹没。[8]而数据是事实的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用数据化的事实说话,比用一般的事实,例如采访、资料供应者发稿等更令人信服。正如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新闻学教授理查德·萨姆布鲁克(Richard Sambrook)写道:“在怀疑主义盛行的时代,社会充斥着对实证引导的新闻的需求。人们更愿意去相信那些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发现的新闻故事,更愿意阅读那些通过数据来呈现的新闻事实,过去简单的以个体采访、个体观点或假设为来源的新闻已经无法得到受众的信任,因此,我们非常需要借助科学实证方法生产更接地气的新闻。[9]整合数据处理、新闻叙事以及可视化和多媒体呈现技能的数据新闻则在将人们与更负责任的信息联系在一起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人们在信息海洋中,为了如何辨别信息真伪,如何建立独立、理性、客观的观点而不知所措时,数据新闻在某种程度上为我们揭穿伪科学、宣传、误导以及网络谣言提供了一种让人更加信赖的方式。正如黄色新闻、小报为更严谨、客观的新闻品牌,例如《卫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创造了市场机会一样,而今鱼龙混杂的媒体环境也为专业新闻机构数据新闻的发展和新闻公信力的增强创造了机会。当然,如前所述,数据并不意味着真理,在数据的海洋中,也充斥着大量人为创造或篡改的伪数据、有偏差和缺陷的数据,这些数据可能因为我们的无知或不负责任而歪曲了事实,误导了大众,即使是真实有效的数据,也可能因为采用了不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和技术而被歪曲,还可能因为不完整的数据呈现或误导性的数据可视化设计,掩盖事实真相。因此,审查以及公开数据和数据处理方法就显得尤为必要。“政治真相”(PolitiFact)、“卫报数据博客”(Guardian Datablog)等数据新闻组织就已经采用了比之前任何一个时代更细致、审慎和公开的方式认真核查事实,力争用数据说“真话”,以确保数据新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三、开放数据和新闻生产技术,以透明性推动新闻客观性价值追求的实现

客观性是新闻业的基本准则,媒体发布的新闻信息应以事实为基础。然而事实不是静止不变的。尤其是在众声喧哗的时代,我们的事实存在于一个相互连接的网络内,文章需要链接到数据来源,让所有的人都可以公开获取、验证,据此来解决我们的分歧。因此,随着数据和算法越来越深入地嵌入到新闻信息的收集、策划、挖掘、展示和优化方面,对于新闻组织而言,如何最大程度地直面其用户,并将所有的过程和数据向其用户公开展示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这不仅集中体现了数字化时代的开放、共享精神,而且这种开放的生产模式将会帮助媒体建立起新闻报道的透明性和权威性,消除读者的怀疑,更好地实现新闻客观性的价值追求。因此,著名数据新闻记者斯科特·克莱恩(Scott Klein)指出:对于记者而言,开放记录非常重要,而且可以说对于数据记者而言,这是最基础的条件,因为这不仅是记者制作数据新闻的基础,也是数据新闻获取受众信任的基础。[10]这项公开发布数据的能力不会改变记者最根本的伦理和责任:在这项工作中,不是所有的数据都可以发布,特别是可能暴露新闻线索爆料者的个人身份信息或细节,将其置于危险境地的信息不可以发布。

四、加深新闻与信息处理和传播技术的融合,丰富新闻呈现形态

数据新闻让记者可以更好地将技术与新闻叙事技巧整合在一起,为我们提供和传递更多的社会事实,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然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数据科学仍然是非常可怕和枯燥的,为了人们更好地理解数据及蕴藏在其背后的新闻故事,还需要通过可视化的技术去呈现数据。过去,静态图表一直被用于支持新闻故事,长篇新闻中的图表是新闻故事的有益补充。在这种格式下,文本讲述故事,图表则通过数字给出更加详细的很难想象和描述的信息。在当代媒体格局下,受众地位和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受众注意力成为了最为稀缺的资源之一。因此,媒体不仅要向受众提供可靠的有价值的信息,还要关注信息的可读性和与读者的互动性,于是出现了新闻故事传统价值和“交互”这一新媒体流行语的混合物。从静态图形到动态交互图形的过渡引起了网络上复杂的数据可视化的流行,使得融合了数据可视化技术的数据新闻也跨过计算机辅助报道,迅速获得巨大关注。数据新闻可视化是一种将大量数据组合成数据图像,更直观地展示数据及其结构关系、发现和传播数据中隐藏的信息的一种信息呈现技术和手段。数据可视化并不是故事的附属物,其本身就是故事。故事在启发性非常强的可视化的帮助下变得更加重要而深刻。尽管数据可视化并不等同于数据新闻的概念,但是几乎所有的数据新闻都需要采用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去呈现。这种呈现方式丰富了过去以文字报道和简单的图文混合为主的新闻呈现形式,将图表、图解、地图、动画、视频等视觉化工具整合到新闻表达和叙事中,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和互动性,满足了受众的阅读需求。

五、结语

海量数据及其处理技术的产生为整个社会生产和知识传递带来了新的方法和发展机遇。数据新闻正是媒体为适应和回应信息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的新的尝试。当然,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数据新闻让我们拓展了新闻来源,增强了新闻的公信力和透明性,丰富了新闻的呈现形式;另一方面新闻组织及其从业人员数据素养的缺乏、数据壁垒和数据获取的限制又给记者的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目前,数据新闻已经成为各个新闻组织竞相发展的方向,新闻组织和从业人员数据技能训练和数据素养的培养也逐渐提上日程。然而,笔者认为数据新闻并不会完全取代传统的新闻报道,只会成为新闻的重要分支。在发展数据新闻的过程中要避免跌入“技术中心”的陷阱,注意数据新闻的基础是“数据”,然而其核心却是“新闻”,处理数据是基础、是手段,将数据转化为能够引起读者阅读需求的新闻背景和新闻故事才是数据新闻的最终目标。从数据中发现新闻故事并不会降低对新闻叙事技巧的要求和对新闻核心理念的坚持。相反,因为数据是社会建构的,为了理解数据集,我们更需强化对人文素养和新闻敏感性的培养,以更好地理解那些创造这些数据集的人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新闻故事。

注释:

[1]Tow Center for Digital Journalism. The art and science of data-driven journalism[EB/OL].http://www.internews.org/sites/default/files/resources/Tow-Center-Data-Driven-Journalism.pdf

[2]Philip Meyer. The New Precision Journalism[M].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1:7

[3]Nick Diakopoulas. The Rhetoric of Data[EB/OL].[2016-9-11] http://towcenter.org/blog/the-rhetoric-of-data

[4]程曼丽,乔云霞.2012新闻传播学辞典[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32

[5]Jonathan Gray,Liliana Bounegru,Lucy Chambers.Data Journalism Handbook[EB/OL].http://www.datajournalismhandbook.org/1.0/en/

[6]曾庆香.大众传播符号:幻象与巫术[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2:100-103

[7]卜卫.计算机辅助新闻报道——信息时代记者培训的重要课程[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8(1)

[8]戴维·温伯格.知识的边界[M].胡泳,高美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17

[9]Richard Sambrook.Journalists Can Learn Lessons From Coders in Developing the Creative Future[EB/OL].http://www.theguardian.com/media/2014/apr/27/journalistscoders-creative-future

[10]Scott Klein. Journalism: Or, How Big Data Busted Abe Lincoln[EB/OL].http://gizmodo.com/how-big-data-bustedabe-lincoln-1692001519

猜你喜欢

新闻来源新闻报道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思维可视化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社交媒体作为新闻来源的风险研究
新闻的第七要素及新闻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