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化出版视角下我国英美翻译文学的出版思路*

2017-01-26□文│刘

中国出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英美出版业多元化

□文│刘 佳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多元化出版指的是一种新兴的出版方式,即将纸版、网络版、电子版三种出版模式集合在一起的出版方式。后两种出版方式,属于数字化出版方式。这种多元化的出版方式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发展趋势。据国外相关数据显示,在之后的60年内,多元化出版方式将成为最重要的出版方式。甚至有专家预计,全球电子图书市场的份额将在2018年超过传统图书的市场份额。[1]对于我国英美文学翻译出版业来说,如何面对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带来的巨大冲击,传统出版如何重新定位,寻找发展机遇,而数字出版如何能够更加稳健地发展,已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亟须去探索,去实践。

一、我国英美翻译文学出版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翻译史上,对英美文学的翻译曾有过多次高潮。从明清时期,到五四时期,再到现在,都有大批优秀译作产生,也涌现了很多优秀的翻译者和翻译理论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美文学翻译再次出现高潮期,大量翻译作品被出版,其规模和质量均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复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看到,现在走进书店,大批英美作家的文集、丛书摆满了书架,甚至一部作品有多个翻译版本。英美文学翻译市场的繁荣,出版作品的丰富,使我国的读者有机会阅读到更多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但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其中的一些问题。

1.翻译质量整体下滑

过去,由于翻译市场不温不火,加之体制限制的原因,翻译作品的数量相对于现在较少,一大批精品涌现。由于当前存在追求效率的思想,很多译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拿出一部译作,没有时间进行精细的雕琢。且在经济杠杆的作用下,更多的译者加入到英美文学翻译的行业中来,译者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翻译作品的整体质量。现在出版的英美文学翻译作品中,较多错误存在,一些文学作品中的俚语、特殊句式、地域名称等有不同程度的错译。例如,在姬旭升翻译的《白鲸》中有句译文,“连船长也有一名后备的。”但从整本书来看,却并没有出现后备船长。原文是这样的:“Hence,the spare boats,spare spars,and spare lines and harpoons,and spare everythings,almost,but a spare Captain and duplicate ship.”结合原文来看,应该是译者没有正确理解“but”的含义,把本来是“除了备用的船长和备用的捕鲸船”译成了“连船长也有后备的”。还有一些译者在教育环境、年龄、文学修养方面还缺少积累,从整体上看学养不足,翻译时没有尊重原著的风格,没有深入了解原文的思想背景,造成译作无论是语言风格还是思想层次,都没有反映出原著的风貌。例如,张若谷在翻译《德伯家的苔丝》时,去除了原文的英文习惯,而译之为胶东方言的语言风格,造成小说意境的偏移,而无法再现原文的风格。

2.名著被过多重译

由于出版业的繁荣,加上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很多英美文学作品一再重译。尤其是一些拥有公共版权的作品,重译的版本特别多。著名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在2011年被公示了公共版权,仅仅到了2015年,市场上就出现了60多个翻译的版本。这种名著作品过多的重译虽然显示出了出版业的发达,但也让读者在选择时遇到困难,毋庸说这其中相当一部分译作质量低下,甚至有的译作是在前几个译作的基础上拼凑得出,其中的错误、遗漏比比皆是。这不但浪费了出版机构的人、财、物等资源,也间接地影响了读者与作者的利益。

3.选题类型不平衡

从当前的情况不难看出,虽然我国每年出版的英美文学翻译作品很多,但是选题类型却并不平衡,有些急功近利之感,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片面追求畅销榜单中的书目。我国很多出版社在选择出版内容时,喜欢标明一些如“《纽约时报》推荐书籍”“布克奖获奖书籍”等标签,这些畅销书或者获奖书目,往往成为很多出版社引进的对象,而一些真正有品质但不出名的书籍却容易被忽视。有很多书,在获奖之前就被出版,但销量却平平,但一旦获奖,销量可以翻上几番,而且会出现多个出版社争夺版权的现象。二是过多引进小说。由于小说故事性强,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因此很多出版社在翻译时选择小说这个类型,而忽略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有学者专门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发现除了科技类一家独大,小说成为各出版社引进的重要类型,其他如文艺类或思想类的就少之又少。

4.侵权问题不断凸显

在翻译作品层出不穷的现在,侵权问题也日渐呈现出来。一些作者为了追求市场效率与经济利益,不惜以名誉为代价去抄袭,这在法律上也形成了侵权问题。像著名的教育类作品,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就出现了多达60余种的版本,其中大多雷同,明显是抄袭的作品。现在,抄袭的手段也不断翻新,把多个译本进行综合并微调,拼凑而成新作品,迷惑读者,这也被讽刺为“汉译汉”的作品。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就加入了《伯尔尼公约》,宣告尊重作者的版权。但由于经济利益的诱惑,很多并不具备资质的出版社看到翻译作品的利润,拼命进入这个领域。这类出版社由于缺乏经验与能力,没有把翻译作品的质量作为竞争力的根本,而把价格作为竞争力,不断打破游戏规则,抬高版税价格,让市场进入了恶性竞争。更有甚者,堂而皇之地进行盗版。因为这种出版界的乱象,著名作家马尔克斯多次拒绝将世界名著《百年孤独》授与中国的出版社,直到2010年这个僵局才被打破。现在,还出现了一种有别于盗版的方式,即伪书,指图书信息中有假信息的成分,但又称不上盗版。例如:我国近代著名的《清朝十大名人家书》经过考证就是一部伪《清朝十大名人家书》。由于这种翻译作品也出自正规出版社,甚至是知名出版社,因此也得以在新华书店发行。伪书的出现,不仅是对读者的一种欺骗,也是对出版社利益和信誉的损害,是对我国出版业出版秩序的一种破坏,更是对我国出版业声誉的极大破坏。

二、我国多元化出版发展现状

这些年,我国多元化出版形态的发展越来越快,已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数字出版产业链。而且多元化出版的理念已经得到了业界的认可,整体的产业规模由2000年的14.5亿元倍增到现在的300亿元,产值的增长速度令人惊讶。[2]可以预判,不久的将来,我国在全球多元化出版业中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国内这个行业也会为国外的同业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现在,我国已经有了很多具有一定实力的数字出版企业,如万方数据、同方知网、超星图书馆等。而且,我国的手机用户庞大,移动端的出版物产值不断增加。根据我国工信部的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已有13.04亿的移动手机用户。[3]而按需印刷、维基等出版模式也渐渐影响了传统出版业。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国民互联网运用能力的提高,我国人民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变化,手机阅读、平板阅读、电脑阅读、碎片化阅读等成为阅读发展的趋势。数字出版业得到了高速发展,数字化阅读基本普及,而很多传统纸质出版商也开始向数字出版转型,电子商务与数码印刷成为新的销售方式。随着数字出版技术的飞速发展,从研发到销售、从政策到推广等一体化的数字出版格局初步形成。

虽然我国多元化出版得到了飞速发展,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现在,除了以同方知网为代表的科技期刊数据库、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网站有着惊人的业绩,其他的多元化出版业的市场价值还有进一步提升的潜力。另外,有些虽市场规模大,但盈利能力却平平。特别是数字技术需要巨大的前期投入,造成一些出版商还处于亏损的现状。具体原因有以下二种。

1.观念原因

现在仍有一些观点认为多元化出版会对传统出版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认为两者之间是对立关系。有的观点认为数字出版会过度地依赖技术的升级,让出版的核心竞争力从文本转到技术供产商。还有观点认为传统出版业只要把握住内容,利用内容优势占据行业上游,收取数字出版的租金即可。

2.发展原因

当前,多元化出版业的盈利模式还不够明确,大多数数字化内容是在纸质内容加工的基础上产生的。业内在人才储备上还远远不够,特别是既懂数字技术又懂出版经营的人才极度缺乏。相关多元化出版的法律系统也不够健全,版权问题经常成为法律问题。更有甚者,简单地将纸质出版物数字化,没有真正发挥互联网、移动端等巨大的传播能力,甚至会担心影响纸质出版的销售而刻意推迟相同内容数字出版的时间,让数字出版成为了传统纸质出版的点缀。

三、多元化出版视角下我国英美翻译文学出版的建议

在我国出版业当前的发展现状下,我们必须认识到,要改变英美文学翻译、出版的现状,必须引入多元化出版的方式,用多元化出版的思路指导出版英美文学翻译。要从多元化出版已是大势所趋的认识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要实现英美翻译文学出版有纸版、网络版、电子版等多种形式。例如,出版一个作家的单篇作品,要使读者能够通过实体书店与网上书店买到纸质书籍,网络读者能够通过付费等方式直接在相关网站上阅读到作品,而喜欢移动端的用户可以付费下载作品的电子版。另外,对于作品的宣传推广也要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来进行,除了正式的新书发布会,亦要利用网站、手机移动端等线上线下的方式同时进行推广,而且读者与评论家的评论交流方式也要实现多元化。

用多元化出版的视角来审视我国英美文学翻译、出版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也尝试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建议。

增强出版品牌意识。品牌的魅力是巨大的,读者口碑是出版业生存之本。在多元化出版的视角审视下,我们可以看到,英美文学翻译的质量决定其生命力,如果片面追求效率而忽视质量,多元化的出版只会造成更加深刻的负面影响,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出版者必须要在引进、翻译英美文学作品时,树立精品意识。先分析市场,找到合适的读者群,然后再不断创新形式,找到最易得到读者认可的出版形式,重点推动。品牌一旦形成,要特别重视品牌管理,不断强化优势,不断弥补不足。不断对经典的出版物进行修订与重编,升级装订级别,提供更加良好的售后服务。要不断加大对品牌出版作品的投入,如文稿翻译力量的增加和宣传推广力度的加大。对于盗版与抄袭的行为,要加大自我保护的力度,对侵权行为,不能姑息迁就,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当前,我国英美文学出版急需树立品牌,用更加优秀的翻译质量来赢得读者的信任,用更加优秀的图书来赢得市场,用更加多元的出版形式赢得更多类型的读者,从而实现自身发展的良性循环。

实施动态化的翻译出版流程管理。出版社要对多元化出版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在管理上进行动态化的管理,研究多元化出版形态下的版权问题,实现系统化的管理秩序,提高翻译和出版的质量。这其中,出版社一方面要建立起一套英美文学作品翻译、出版管理流程。从版权引进开始即注意多元化出版的版权问题,在译者选择时要注意译者素质,译本审校、译本发稿及出版发行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动态管理,严把质量关。出版社要明确管理流程,包括确定项目、确定译者、确定编辑、确定译本风格、翻译难点及进度掌握、三稿校审、专家修改、定稿排版、数字化处理、正式出版、多平台推广等在内的各个环节都归于明确的管理流程中。要让熟悉各种出版模式的专家、编辑、法律工作者参与到整个出版流程中,确保翻译质量,达到顺利出版。另一方面,出版社也要对编辑人员与出版业务人员进行动态管理。要重视培养编辑多元化出版的素质,将意识形态、文学伦理、技术发展、媒体发展与编辑工作结合在一起,形成符合多元化出版要求的编辑风格与工作形态。加强对编辑英美文学语言知识能力的培养,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文学思维方式。加强对数字技术发展的培训,使编辑认识到数字化出版的技术特征,体察数字化出版受众的阅读心态。出版社还要加强对《著作权法》《世界版权公约》《合同法》《民法》《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研究,避免在多元化出版形态下,数字出版方面出现的各类法律问题。

开展多元化的文学翻译批评。对于文学翻译来说,专业的文学翻译批评非常重要。好的文学翻译批评可以对译作和相关现象进行评价,指出优劣,推荐精品。而对于那些错误百出,水平低下的作品,也应毫不客气地批评,以防贻害读者,同时也能起到警示译者与编辑,促使其更加敬业的作用。好的文学翻译批评可以对出版业起到监督作用,对翻译作品的出版有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多元化出版的背景下,英美翻译文学批评也应实现多元化发展。现在的英美翻译文学批评还只是由批评家主导,形式也多以纸质报刊发表评论文章为主。而且由于我国的文学批评一直处于波澜不惊的发展状态,大多是肯定与赞扬,真正能不顾及情面而指出不足的评论文章少之又少,这也使得文学批评一直没有发挥足够的作用。对此,一方面可以尝试利用多元化媒体,扩大英美翻译文学批评的群体。现在有一些出版社尝试利用网站开辟评论专栏,让读者可以在专栏中自由发表评价性文章,其中不乏颇有见的且语言犀利的文章。还可以利用手机移动端便捷的评论方式,激发更多的移动端用户参与到文学批评中来。另一方面,可以尝试增加英美翻译文学批评的形式。把纸质媒体、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短信等多种形式的传播媒体利用起来,让更多的读者利用这些便捷的方式参与文学批评,让文学批评呈现多元化、平民化、大众化的形态。

四、结语

英美翻译文学作品的引进,给中国读者提供了了解世界精品文学作品的机会。我国出版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版了大量的英美文学翻译精品,推动了我国与世界文化间的交流,也给众多国人以成长中的心灵滋养。在多元化视角下重新审视我国英美文学的翻译出版,虽然现状还不足以让我们乐观,但前景亦一片光明。相信在读者、译者、编辑、出版社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英美文学翻译出版事业一定会借助多元化出版的新形式,进入又一个发展的高峰期。

注释:

[1]李景端.新时期我国翻译出版的回顾[J].中国出版史研究,2015(1)

[2]张志一.我国民族文字文学类图书出版与外国文学图书翻译的现状与未来——以出版量分析为重点[J].民族翻译,2016(1)

[3]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bc)2015~2016年中国手机市场研究年度报告[EB/OL].和讯科技,http://tech.hexun,com/2015-12-16/181226284.html

猜你喜欢

英美出版业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试析新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业编辑的应对方法
市场经济中的司各特:文学出版业与历史小说的兴起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出版业的新趋势与高校出版社专业发展的思考
英美常见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