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发展理念下加快济南城市国际化进程的路径选择

2017-01-24胡爱敏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友城济南国际化

胡爱敏

开放发展理念下加快济南城市国际化进程的路径选择

胡爱敏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主体。而城市国际化是当今时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的城市面临着重大机遇与挑战,关键是在城市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之间寻找一个契合点。在当今时代,城市的发展必须放眼全球,面向世界,既利用好国家战略机遇,又从本地实际出发,找准适合本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突出自己的特点,有新思路、新规划。因此,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城市国际化,是济南融入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势所趋、必然要求。

全球化;城市国际化;开放;路径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逐渐深化,城市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主体,中国的城市面临着重大机遇与挑战,关键是在城市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之间寻找一个契合点。开放发展理念指导下,有潜力的城市率先实施国际化,是对“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布局的具体落实和有力支持,也是积极参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路径。国内不少城市都已推出了城市国际化战略,把走向世界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山东省的省会,济南于2016年成为国家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城市,这为济南市的全面开放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城市国际化战略已然成为济南市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有了良好的顶层设计和科学战略,关键在于用实际行动将国际化战略转化为推动济南发展的强大力量,通过城市国际化战略提高开放度、首位度、包容度。

一、城市国际化的理论解读

城市国际化无疑是和全球化连接在一起。从词源学、历史角度来看,城市国际化都是城市发展的特定阶段和趋势。

(一)城市国际化的词源

城市,从词源上讲是城+市。在中国古代,城是指古代都邑四周的墙垣,由墙围起来的地方是为人提供安全居住的地方;市是人们进行交易的固定场所。按照百科全书的解释,城市通常是指“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英文中,city最初意指有自治权的城市、特许市,中世纪流行的欧洲谚语“城市的空气让人自由”即是此意。国际化一词(internationalization),英文源于international,指某物具有超越一国国界范围的性质。国际化原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的是企业逐渐进入国际市场的过程,就意味着开放和融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化概念被应用到诸多领域,如教育国际化、农业国际化等,都是强调本土行业或实体跨越国界、走向国际社会。顾名思义,城市国际化简单来讲,即是城市发展面向世界、走向世界。

(二)城市国际化的历史维度

在全球范围内,城市国际化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历史上几大古代帝国,欧洲的罗马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在东方则数中国。而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国际化则肇始于全球化发展的初期,即15世纪末世界地理大发现时期。自15世纪哥伦布发现美洲以来,城市作为贸易中心、资源集散地、交通枢纽的地位得到强化,经济实力提高,成为全球化进程的重要节点。到了20世纪,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城市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城市国际化成为一个新的历史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将城市的发展带入了城市国际化的全新轨道中,而城市国际化的发展也必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着落点和加速器”。[1]“城市国际化是由远而近,如同海浪一样一波波次第推进,迫近了中国城市。在世界地图上,国际化的城市连点成线,连线成面,酷似一张网,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都因为全球化而被联结在这个网内。”[2]因而,城市国际化已经是全球范围的大趋势,任何城市的发展都绕不开这个大趋势。

(三)城市国际化的概念界定

城市国际化的概念迄今没有统一的界定。与其相关的概念有“世界城市”、“国际城市”等,国际化城市的出现是城市国际化的结果,而城市成为国际化城市的过程即是国际化。1966年英国科学院院士皮特·霍尔(Peter Hall)在《世界城市》一书中对国际城市进行了诠释,提出国际城市应具备的七大特征:(1)主要的政治权力中心;(2)国家的贸易中心;(3)主要银行的所在地和国家金融中心;(4)各类人才聚集的中心;(5)信息汇集和传播的地方;(6)不仅是大的人口中心,而且集中了相当比例的富裕阶层人口;(7)随着制造业贸易向更广阔的市场扩展,娱乐业成为世界城市的另一种主要产业部门。[3]美国学者弗里德曼(Friedmann)于1986年提出了“世界城市假说”,给出了7项指标用来衡量世界城市:(1)主要的金融中心;(2)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3)国际性机构所在地;(4)商业部门(第三产业)高速增长;(5)重要的制造中心;(6)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7)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4]1994年美国的卡斯特 (Castells)侧重强调国际城市与全球各地的流量(例如信息、货币、人口,物资等流动),指出世界城市的产生与再发展是通过其流量而不是它们的存量凝结来实现的。[5]

国内学者也从不同视角对城市国际化进行了界定。如李立勋认为,城市国际化是“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国际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联系与融合,成为国际发展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6]孙革认为,城市国际化是“城市间国际性交往的频繁与联系的密切,城市发展中资金、技术、产业、经贸、人员、机构等方面国际性因素的增多,城市内部基础设施、流通设施、文化与服务设施等方面同国际水准的趋近,城市经济运行规则向国际惯例的靠拢”。[7]城市的发展不再是一种地区性现象,而是处于国际发展背景中与国际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8]方秀云则认为城市国际化是指“一个城市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在全球范围配置和利用各种资源,广泛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和社会文化交流、并逐步扩展与深入的过程或状态”,[9]等等。这些概念的共同特点是都强调城市跨越国界与世界体系的交流与融合。

借鉴上述界定,本文的城市国际化是指,“城市通过有效平台与全世界进行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简称‘四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种规则,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最终成长为国际化城市的过程。”[10]根据城市国际化的性质来看,有主动的城市国际化(城市自觉主动地加入全球化进程推动城市开放),也有被动的城市国际化(受全球化的影响而被动地进行开放和交流)。本文主要是探讨主动的城市国际化。

二、城市国际化是国家战略与济南区域发展定位的契合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国际化完全不再是个别城市的个别现象,而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方向。习近平主席反复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中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将会越来越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适应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常态,及时优化升级经济及产业结构,利用“走出去”开拓广阔市场,广交朋友,不断以创新驱动发展,有效地推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参与到世界经济大循环中去,获得更大的动力。这就要求济南更加开放、包容,全方位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入到城市国际化的进程。

(一)城市国际化符合国际大中城市的发展规律

在国际分工体系建立和调整过程中,许多城市呈现出全球化功能和世界性影响不断增强的特征。以纽约、东京、香港、首尔为代表的国际城市兴起的经验表明:城市可以通过国际化发展战略迅速走到国际舞台的前沿。时至今日,国际化区域经济向纵深发展,为城市注入新鲜的动力,城市国际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自然选择的必然进程。在全球化时代,能否抓住历史机遇,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加快转型升级、赢得政策红利,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是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济南市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汇。济南是副省级省会城市,2014年被列入新一线城市,高铁通车之后区位优势更加突出。同时,作为儒家文化的中心和海派京派文化的交汇地,文化资源优势毋庸置疑。伴随着“一带一路”和以文化强国提高文化软实力战略的强力驱动,新的历史阶段,济南迎来了发展城市国际化的最佳时期,如何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是当前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要强化全球思维,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战略规划、打造优势特色。在经济新常态下,城市的发展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找准适合本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突出自己的特点,有新思路、新规划。因此,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城市国际化,是济南融入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势所趋、必然要求。

(二)城市国际化紧扣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政策

建设“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今年要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和结构调整,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连贯起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将形成沿海——沿江——沿“一带一路”的开放大格局。

济南城市国际化是对国家战略创造性的贯彻落实。从城市的层面来看,尤其是济南这样经济、人口、文化大省的省会城市来看,实现国际化就是落实国家新的对外开放格局。济南同样也要从自身的优势出发,及时、准确、恰当地发挥积极的作用,深刻理解国家战略,共同打开筑梦空间。

(三)城市国际化提供城市全面转型升级新契机

城市国际化的过程是城市竞争力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提高的过程;也是城市在空间布局、结构调整、人口优化等方面进行调整的过程。城市国际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城市选择被动的纳入还是主动的融入其中直接影响城市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城市国际化也是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全面提升的总抓手。《山东省“十二五”城镇体系建设规划》提出济南要做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功能,构建“一群一圈一区一带”的总体格局。2014年围绕济南辐射周边6个城市的“1+6”金融合作都市圈正式成立,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城际铁路规划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省会城市群的定位是立足环渤海经济圈南翼、联结长三角、面向中原腹地的枢纽型都市圈。

城市国际化为济南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泉城盼望已久的发展机遇,济南市自身的发展也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国际化战略。济南理所应当地为打造自身成为 “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化城市进行充分论证和布局谋篇。从经济发展来看,要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来发展自身,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拓展发展空间,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从文化的发展,文明的发展进步而言,文明需要与其他文明相互交流融合借鉴才能得到更好发展,济南文化本身已经有国际化的因素,有走出去的愿望,也有推动世界文明对话的潜力。

三、推进济南城市国际化战略的路径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这就是要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地抓落实,结合济南市的具体现实,分解任务、细化方案、明确责任、设定期限、做好配套,让城市国际化战略扎实落地,使济南城市国际化取得实质性进展。这是最有意义的环节,也最为关键。其中,要着重抓好的工作有:

(一)搭建城市国际化促进平台

对于济南而言,城市国际化应该放眼全球,立足长远,与国家外交大局和发展战略紧密结合,重点放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括日韩、东南亚、东盟等),结合原本对外开放的基础优势,搭建城市国际化的推进平台。城市国际化,意味着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全域开放。对于济南城市国际化而言,要先搭建平台打好基础,推进各领域基础性的工程、构筑通向国际化的开放交流机制,使人员、商品、资金、信息的流通都有良好载体。

1.全球性国际友城合作网络

要立足我市现有国际友城资源,深化与友城全方位多领域合作交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往,增设友城,优化济南的友城布局;建立友城结交周年庆典活动常态机制,建立友城高端互访机制和常态交流机制,可以联合友城每两年搞一次活动、论坛等,每5年一次大型庆典活动,互派团组考察对方的农业、工业、商贸、文化以寻求合作机会,增强认同感,强化与友城之间的情感联系;完善济南与友城间的经贸项目、人文交流项目库,编制项目发展规划,推动友城间的实质性交流与合作,提高合作的层次和水平,积极创建友城工作品牌。通过友城广交朋友,扩大济南对外交往空间和范围,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

2.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平台

在经贸方面,强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和平台,这里的区域一体化,既包括国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包括超越国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深化与东南亚、日韩和港澳台地区的经贸技术互利交流机制,把韩国博览会升级为东亚博览会。积极探索与中东欧、中亚等的交流合作,积极发挥市长国际经济咨询委员会年会、中瑞城市合作论坛、中国智能制造国际高峰论坛、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大会等论坛的作用,努力形成深度交融的互利合作网络。

结合济南作为CEPA(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第二批示范城市的优势, 建立济南与港澳的经贸多层次互动交流机制,打造特色合作载体,在金融服务、商贸物流、商务会展、科技咨询、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公益事业等重点合作领域先行先试。利用香港特区政府驻山东联络处设立在济南的契机,建立完善鲁(济)港高层联席理事会工作交流机制,为驻鲁港人港商提供便利服务。利用鲁台经贸洽谈会、 ECFA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台湾名品博览会等机制,以儒家传统文化这一连接两岸同胞血脉为文化纽带,深化济南与台湾在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产业、文创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合作。

要利用现有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的基础,巩固现有论坛、对话机制,如“济南APEC商务联席会”、“济南市APEC商务俱乐部”等,拓展济南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渠道,创新为企业服务模式。在政府部门、经济团体、企业间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不断扩大产业协作和经贸往来。以济南综合保税区为核心,建设公铁联运物流港区、中日韩自贸区先行试验区、综合保税产业配套区,完善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加快建设综保区空港功能区,设立航空工业园,促进产城融合,发展临空经济。

3.国际化人员交流合作平台

在人员交流方面,通过常态化的交流项目和交流合作机制,提高人员流动的自由度,增强济南对人口集聚的吸引力,激活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带来的活力。结合户籍制度改革及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放宽外来人口在济南落户的限制,为来自国内的流动人口的工作生活提供有利条件;对于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济,利用济南市现有高新区、济南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引进人才的平台和机制及其他渠道,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积极引进、创造条件。争取邀请知名度高的党宾、国宾、知名人士访问济南,争取国家外交活动在济南举办,提升济南在国家总体外交中的地位和层次,提高济南影响力。继续实施政府性友城留学生奖学金项目,推动济南与友城在青少年、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来济南。

4.国际化文化交流合作平台

以济南大气、包容的齐鲁文化为依托,实施济南文化走出去工程,完善济南与友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人文艺术文化交流的机制,做实儒家文化对外交流传播,讲好济南故事。以友协为媒介,深化与世界各国、地区的民间来往。可组织“一带一路”沿线友城学生分批分期来看孔孟之乡,使其有感性认识,灌输给他们孔孟价值观、是非观。立足自身特色优势,挖掘自身资源潜力,完善升级现有旅交会、华交会、泉水节等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打造高端国际化交流平台。

5.济南国际化形象推广平台

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现代传媒的社会影响力,组织媒体开设城市国际化建设专栏,加大对济南城市国际化建设的报道力度,广泛深入地宣传国际化城市建设理念、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吸引市民关注,激发市民的参与积极性。借助报纸、电视台、广播、网络、自媒体等各种媒体和途径,向外界展示济南及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宣传引介国际友城情况,也可以通过开设国际频道、设立济南驻境外机构及媒体向国外宣传推广济南。

(二)夯实城市国际化硬件基础

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尤为关键的是要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硬支撑”,根据济南市的实际情况,要着力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城市规划、生态环境等方面着手,全方面筑就城市国际化的硬件基础,强基固本,城市国际化战略的推进才有底气,城市的腾飞才有强劲的动力。

1.提升产业国际化水平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创新为引擎,以信息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及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锻造省会产业发展新优势。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促进传统产业创新管理和商业模式,帮助传统制造业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充分发挥海外企业联盟、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中心、美国硅谷浪潮海外孵化器的作用,推动重汽、浪潮在国外设立研发基地和营销服务网点,鼓励其跨国并购、强强联合。借济南综合保税区升级、高新区扩容之机,加快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推广工作,及时引进一批济南市急需的资源能源和先进技术、关键设备,使相关产业实现与国际接轨。

2.推进基础设施国际化

利用京沪高铁及全国高铁网络的优势,以济南为圆点,面向全国构建一个5小时抵达的城市协作圈,发挥济南连接南北的枢纽功能,接受北京、上海等的资源辐射和产业转移。不断完善“6+1”都市经济圈交通运输网络,优化省内高铁、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路网体系,提升济南作为华东、华北和中西部地区联结的重要门户中心城市的地位和聚集辐射功能。努力打造济南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城市之间立体化的海陆空互联互通网络,强化辐射华北乃至东北亚的交通枢纽功能。促进济南铁路国际货运的发展,重点建设好济南西货运站和胶济铁路配套的济南东站,并附加口岸功能,延伸中欧班列(济南——莫斯科)线路,使班列运行常态化,并开通中亚班列。国际航线方面,加大航空发展基金投入力度,合理布局济南国际航线网络,济南到东南亚、日韩及港澳台地区航线密度,拓展济南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直飞新航线;同时理顺济南国际机场与航线之间的体制,做好协调。强化济南作为省会经济圈的首位城市的口岸功能,成为省会6+1经济圈的出国出境口岸,争取成为境外游客72小时过境签证的试点城市,打造大口岸。

3.优化城市空间规划布局

借鉴国际先进城市规划理念,高起点规划建设历史人文底蕴深厚、自然环境优美、配套服务功能完善的现代新都市,科学编制城市规划、产业规划,注重人与自然融合发展,打造一批高品质的国际化功能区。强化济南在航运、贸易、金融、信息等领域的枢纽地位,以省会城市经济圈为载体,抓住济南与6个城市互为客源和市场的现实条件,增强济南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功能,强化济南的角色,集中吸纳区域内优势资源,辐射带动周围城市发展,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区域贸易中心。

4.改善济南市生态环境

继续实施“绿满泉城”工程,全面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品质。借鉴国外先进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经验和成果,积极打造城市绿地、绿廊、绿网框架,修建亲水平台、滨水公园、湿地景观等,大力推进城市生态建设,打造“天下泉城”品牌,全面提升城市绿地率和城市生态环境品质。加强生态环境,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生态治理技术和环境管理模式,强化 PM2.5 等复合性大气污染防治,构建现代城市生态系统,打造水清、天蓝、地绿的国际化生态环境。

(三)深化济南国际交往合作

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项目上,服务于国家周边外交和“一带一路”战略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大局,服务于济南市经济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积极作为。

1.融入全球经济循环

要跳出济南看济南,立足山东、立足全国、立足亚洲和全球来看待济南,面向全球市场,着眼全球资源,积极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对外贸易方面,除了直接与日韩、东南亚、东盟、中亚、中东欧、欧盟进行经贸合作之外,还要破除地域局限,借船出海,加强国内城市合作:对日韩的贸易方面,要向东看,加强济南与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沿海城市的一体化,成为其后盾和基地,利用济南及省会经济圈的4000万人的大市场,成为对日韩商品贸易交流的中心;对中东欧和中亚的贸易,要注重向西看,促进与郑州、西安的合作,利用其现有国际货运铁路,延伸丝绸之路,等等。

汇集省会经济圈的合力,借助济南综合保税区的有利条件,升级现有物流产业及基地,打造商贸中心,抓紧构建国际性的物流中心;最大限度发挥综合保税区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国际贸易、口岸通关四大功能,打造外向经济发展桥头堡。利用济南国际机场升级扩容的契机和口岸的便利,建设国际邮件集散中心和大型航空货物集散中心,使济南成为省会经济圈内面向日韩和东南亚商品的集散地和物流中心,成为区域贸易中心。

要借船出海,继续加大济南与国内其他省区城市在交通、产业、货物、经贸等方面的合作,如省内的青岛、烟台、威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喀什口岸、内蒙古的满洲里口岸、江苏连云港等,利用其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便捷交通及对外经贸文化交流的优越条件,把济南的对外开放推向一个新高度。

2.扩展国际友城布局

目光放诸全球一流城市和知名城市,根据济南的实际情况,突出互补和共赢,综合考虑城市的国际影响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历史文化及地缘等因素,选取与我市具有较强互补性的城市建立友好关系;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友好交往,在沿线增设友城,扩大济南的国际“朋友圈”,优化济南的友城布局,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空间。与友城开展全方位、可持续、专业化的经贸交流合作,实现友城企业间信息、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的有效配置,不断加强与世界城市的互联、互鉴、互融,促进城市国际化。

3.拓展对外人文交流

在人员交流方面,发挥济南作为人才高地的优势,利用驻济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企业、机构的人才储备、培养等优势,实施加强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加大高校、科研院所与国外、境外的科技、文化交流。人的聚集、智力的聚集是济南发展的强大动力,要通过山东省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暨技术项目洽谈会等平台,加大引智力度,广泛开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企业博士后项目洽谈,吸引优秀海外留学人员到济南投资创业和技术合作。盘活现有资源,有计划地、有步骤地进一步拓展我市在东亚、南亚和中亚的联络合作渠道,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人员往来,以此加深双方理解和尊重。

4.力促民间对外交往

民间对外交往是官方交往的有益补充,且更具灵活性。要“利用和拓展既有人脉资源,继续开展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的民间对外友好交流”,联系国内外社会生活的实际,以对外友好协会等机构为媒介,设计出覆盖面广泛的活动项目,把民间外交的触角延伸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和世界范围内多个国家,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民间友好交往,“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立体的中国、全面的中国,实现以文化人、以文建信。”[11]

[1]白友涛,吴填,俞晓霞. 引入与融合:城市国际化研究[M].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10.

[2][10]胡爱敏.城市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及启示[J].中国国情国力,2017(3):53-56.

[3]Hall,Peter. The World Citied (Second Edition).Weidenfeld and Nicolson,London:1977,pp.1—6.

[4]Friedmann, J. The world city hypothesis .Development and Change,1986(17):69—83.

[5]Castells, M. European cities: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the global economy. New Left Review,1994(204) :18-32.

[6]李立勋.城市国际化与国际化城市[J].城市问题,1994(4):39.

[7]孙革.我国城市现代化与国际化研究评述[J].北方论丛,1996(6):10.

[8]姚蓉.西安城市国际化条件评析[J].人文地理,2000(1):73.

[9]方秀云.城市国际化的挑战与杭州的应对策略[J].城乡发展战略,2010(3):22.

[11]李小林.谱写民间外交事业的新篇章——学习习近平主席关于民间外交的重要讲话[J].求是,2014(15).

(责任编辑 刘晓明)

胡爱敏,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副教授,博士(邮政编码 250100)

F291.1

A

1672-6359(2017)05-0020-07

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快推进济南城市国际化研究”(JNSK17B15)

猜你喜欢

友城济南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福建泉州推进与印度金奈建立友城关系
山东,倾力扩大友城“朋友圈”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宁夏国际友城工作开展路径的几点思考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莱斯特市Reaching Out友城推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