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全民阅读现状研究综述

2017-01-24陈丽芳张文彦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国民全民文化

陈丽芳 张文彦

(1.华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北京 065201;2.青岛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我国全民阅读现状研究综述

陈丽芳1张文彦2

(1.华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北京 065201;2.青岛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近年来,我国全民阅读工作推陈出新,参与力量日益多元。全民阅读理念的社会认可程度与全民阅读工作的开展互相促进,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文化战略的定位开始浮出水面。本文分析和总结了我国全民阅读的特征、实践历程和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内容,提出建立全民阅读工作机制的重要意义。

全民阅读;数字阅读;全民阅读立法;工作机制

一、全民阅读的重要特征

(一)儿童优先

无论是联合国的“全民阅读”推广项目,还是文化发达国家的阅读促进政策,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对未成年人阅读的特别关注、特殊保障。多项研究结果指明,童年是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对未成年人的阅读培养的价值和意义无可替代。由此,许多国家的教育政策中都包含着对未成年人阅读保障的规定,以未成年人为主要目标群体。

(二)特殊保障

此外,对弱势群体或有特殊需求群体的关怀和保障,则是全民阅读的又一重要特殊。这些群体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尤其是视障人士、多语言文字的少数民族、农村居民等。为满足这些重点群体的阅读需求,往往需要政府规划,在阅读内容、设施、服务、活动方面有针对性的设计和投入。

(三)共同责任

全民阅读的范围是广泛的,需要全覆盖各民族、各年龄段、各种职业、各种文化、各种经济水平等;全民阅读的推广对象又是多元的,阅读是个性化,阅读习惯和阅读偏好跟个人兴趣、需求密切相关,又受到经济条件、文化传统、政治风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全民阅读推广的任务复杂而艰巨,需要不同部门、不同组织和各种角色共同参与。

(四)旷日持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个体必须经过从儿童到青年时代的持续性大量阅读,才能成为一个具备现代化知识和技能的人,工作生活中,更需要不断阅读,才能开阔视野,保持创新能力。培养一个民族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代代接续的阅读文化,政策制定者必须有足够的远见和恒心,需要将全民阅读作为一项涵养国民素质、再造民族文化的重大工程,投入足够的关注、智慧和经费,保证其运行与维护。

(五)走向数字化

数字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全民阅读推广工作之中,它的便捷、迅速、巨大容量、云端共享等特性,推动全民阅读惠及更多人群。如何将传统阅读的优越性和现代技术的便利性相结合,是全世界阅读研究和推广所共同关注的难题。数字化发展已经成为今天全民阅读的重要特征,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研究,因势利导推广。

二、全民阅读活动在我国的实践

2006年世界读书日来到之际,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原新闻出版总署等11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并联合成立全民阅读组织协调办公室。

2010年以来,党和国家推进全民阅读已经进入实质建设阶段,投入大量专项资金支持国民阅读基础工程建设,使国民阅读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4月20日,原新闻出版总署发布《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首次列入“全民阅读工程”,作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建设的工程之一。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出了“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目标,要求“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2013年3月,全民阅读立法工作正式启动,当年及2014年分别被列入国务院法制办立法规划项目,并被中宣部列入我国文化立法的五年规划。

2014年“两会”期间,“全民阅读”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共同公布《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其中多处提及全民阅读及其具体推进措施。

三、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组成

(一)全民阅读的起点:未成年人阅读

2009年,我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首次针对0~17周岁未成年人进行了调查,该群体图书阅读率为79.0%,高于成年人,14~17周岁、9~13周岁、0~8周岁3个年龄段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量也均超过了成年人年图书阅读量的平均值,但与日本、欧美等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近年来,党和国家着力加大对青少年阅读软硬件的投入。2010年5月,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暨少年儿童数字图书馆开馆。2011年4月,文化部“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正式立项了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主持的“全国少年儿童阅读推广服务平台”项目。青少年阅读推广活动更是种类繁多、举办密集。党和政府各级部门举办多次向进城务工人员子弟、偏远地区及四川地震灾区中小学捐赠优秀少儿图书的活动。2013年开始举办的上海国际童书展,更是致力于打造少儿阅读推广及研讨的国际平台。

(二)全民阅读的要点:组织协调机构的建立

近几年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历年发布的全国全民阅读活动通知中都要求各地探索建立全民阅读组织协调机构,这一呼吁性要求得到各省局的积极回应。各省局在省委省政府、宣传部的支持下纷纷建立全民阅读的领导组织机构。这些机构成为推动地方全民阅读立法、大规模阅读调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举办的主角,并有力推动了各部门各系统的资源共享,形成合力,全民阅读体制机制的建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

(三)全民阅读的重点:特殊群体阅读

我国目前经济、文化及公共服务仍然存在城乡二元差距,全民阅读的投入和开展不均衡现象严重,例如贫困、偏远地区居民、农民工等流动人口往往缺乏必要的阅读设施与阅读资料,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阅读指导……特殊群体领域成为我国全民阅读促进工作的一个重要板块。如针对残疾人的各种基础阅读设施的大规模、多样化建设上。中国盲文图书馆于2011年落成开馆,各地也纷纷建立、完善盲人阅览室和公益阅读设施。

(四)全民阅读的热点:数字阅读发展迅速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国民上网从事与阅读相关活动的比例,对电子阅读器、手机等新媒体的阅读时长、阅读内容、阅读花费等都上涨明显,显示了我国数字阅读领域成为全民阅读活动的一个富有潜力的新聚焦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数字阅读无疑会为广大群众开辟更大的阅读空间。

(五)全民阅读的“司南”:阅读研究渐丰

全民阅读活动的兴起也促进了阅读研究的进展。2010年4月19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现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宣布成立“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以期在每年一度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基础上深入开展阅读理论与应用研究。在国民阅读调查的影响下,阅读调查广受各地重视,逐渐被引入到书展、书香节等阅读活动中来。国内各类学术报刊上刊登了一定数量的从心理学、文学、史学等不同学科方法入手对阅读进行的实证研究、理论探索的文章,这些科研成果的问世,极大地促进了全民阅读活动的科学化、专业化发展。

三、建立全民阅读工作机制的现实意义

我国的全民阅读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国民阅读整体情况还有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最突出的问题表现为:国民阅读率和阅读数量虽然逐年增长,但总体水平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社会阅读意识不断提高,但国民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与世界文化强国相距甚远;阅读资源和设施虽然不断丰富,但尚未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这些问题将严重制约国民文化生活水平、民族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增长。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自1999年以来发布的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999年,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为60.4%,2005年跌至48.7%,此后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国民图书阅读率得到缓慢增长,2012年升至54.9%,仍然落后于众多发达国家。

通过对新疆、河北、北京、贵州、上海、湖北、西安、吉林等地的调研,我们发现,经费的不足、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基层全民阅读设施普遍存在辐射范围有限、书刊更新频率低、服务大众能力不足等严重问题。由于全民阅读理念的接受程度不同,各地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全民阅读的社会参与程度也存在较大差距。

从全民阅读理念的内涵与全民阅读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看,必须将其纳入到国家文化战略层面,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实现从倡导推广为主向阅读内容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阅读指导与阅读服务提升的全面发展,切实改善国民读书环境,培养国民读书终身化、常态化、终身化,使全民阅读事业成为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保障全民阅读的基本性、普惠性、平等性和便利性,实现国民平等享有阅读权利,从而缩小知识鸿沟和城乡文化差异,这关系到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化、可持续发展,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深远意义。

[1]郭静雯.上海应加快推进全民阅读地方立法[J].出版与印刷,2017(1):9-14.

[2]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2009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

[3]樊秋萍.构建全民阅读长效机制[J].前沿,2013(4):98-100.

[4]高燕.顺应浅阅读时势,推广全民阅读[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4).

[5]张贺.全民阅读的春天来了[N].人民日报,2015-03-26.

[6]李泽泓.新闻出版工程项目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

G252

A

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全民阅读文化战略研究”(项目编号: HB16XW019)的研究成果。

陈丽芳,女,华北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国民全民文化
全民·爱·阅读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一直难忘
高地
"国民健康监测"专栏导读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谁远谁近?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