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史学视角探究胡舞影响下唐代舞蹈的发展及特点

2017-01-24谷苗凤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11期
关键词:西域中原舞蹈

谷苗凤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从史学视角探究胡舞影响下唐代舞蹈的发展及特点

谷苗凤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胡舞是民间舞中的一种,该舞来源于西域,是游牧民族的舞蹈,这种舞蹈具有十分浓厚的民族性和地域性。通过“丝绸之路”的连接这种舞蹈逐渐传入中原,为唐舞增添了更多新鲜的活力。据史料记载唐舞走向鼎盛时期离不开胡舞对其的影响。唐舞的表演形式日益新颖,技巧也日益丰富,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唐舞体系,也可以看出唐朝兼收并蓄的文化包容度。本文从史学的角度来分析胡舞流传到中原的契机,阐述唐舞就胡舞的各种借鉴,论述唐舞所具备的历史价值。

胡舞;唐舞;历史价值

引言

各个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地域,形成了各种独具特色的文化。舞蹈是文化的具体表现,在众多民族舞蹈当中胡舞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丝绸之路开辟后,西域与中原的交流日益加深,而西域文化中的胡舞具有十分独特的风格,唐舞引进胡舞当中的精华和创新部分,而后编排除了独具风采的舞蹈,这些舞蹈不仅具有唐朝中原舞蹈的特色,胡舞的特别之处也得到展现,是历史当中一次成功的文化融合。

一、胡舞流入中原

在古代,西域多为一些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而当时又使用“胡”来代表少数民族,因此具有民族特色或是民族风格的乐曲就叫做“胡乐”,同理具有民族风格的舞蹈就叫做“胡舞”[1]。据史料记载,秦朝时便有胡人的记载,而胡舞则是在《周礼·春官》中提到,该内容主要是周朝对管理祭祀官员的官职,由此可见远在周朝就有“四夷之乐”的说法,而西域的胡舞也包含在“四夷之乐”当中。

胡舞主要来源于古时期的游牧民族,具有浓厚的西域特色。在那时胡舞通常是在庆功宴上表演,以此作为狩猎的祝祷或者是庆祝丰收的喜悦,这就可以解释胡舞当中的舞蹈者都盛装出席,并发挥出全部实力起舞。胡舞中最具特色的要数它的舞蹈动作了,其中会呈现一些游牧民族在狩猎时所用的姿势和动作,具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乐曲也呈现出十分具有节奏的打击感,由于胡舞的舞蹈动作具有幅度大的特点,因此看起来会有一定的夸张之感,整个舞蹈会给人一种热情豪放的感觉。从胡舞的舞蹈者所着服饰来看,其所着服饰大多都具有十分明显的色彩感,颜色绚丽,同时胡舞队形变化也十分灵活,呈现出千变万化的特征。胡舞变化丰富的特征一直对周边民族的舞蹈有着深刻的影响,而对于中原来说,对这一舞蹈形式也多有借鉴。

丝绸之路开辟后,独具西域特色的胡舞得到流传和发扬,在中原受到推崇。在汉朝末期,胡舞受到达官贵人的喜爱,在时代的变迁中逐步变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2]。统治阶级对胡舞的喜爱势必会影响民众,这时民众便积极练习胡舞,中原与西域交流的日益深化实际上也推动了胡舞的内传,宫廷内部对胡舞的学习也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这是胡舞对中原舞蹈促进的方面,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冲击。文化会随时间不断演进,宫廷乐舞在编排时也多有融入胡舞特色,与华丽的宫廷乐舞相比,胡舞更显粗狂健美之气,这也是日后唐舞演变的契机,更是审美形式的进一步发展。

二、对胡舞的借鉴

唐朝文化开化,在历史上属于较为开放的朝代,对于西域文化也呈现出兼收并蓄的情怀,这也是大唐文化繁荣的一个先决条件。西域舞蹈具有灵活动人和节奏欢快的特点,这种独具一格的舞蹈风格吸引了唐朝各阶级的喜爱,其中所展现的风格和魅力都是无可比拟的,虽说胡舞早就流入中原,但将其发扬光大并融入自身舞蹈当中的还是应属唐朝,通过整合和借鉴,唐舞更具魅力并发挥出无限的光彩。实际上,唐王朝与西域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唐朝的开国皇帝和李世民均具有一定的胡人血统,这就导致他们对胡舞具有一种独特的情感,“华夷如一”的文化观念便是最直观的体现。在“华夷如一”文化观的影响下,胡舞得到了更为深远的传播,其中的精华之处也就自然被唐舞所吸收。

唐朝的宫廷乐舞都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分别为诗歌、舞蹈和音乐,这种乐舞结构实际上就是对胡舞所展现的形式进行借鉴,相关学者经过研究证实这种表演形式和现代歌舞《木卡姆》相似度极高。《木卡姆》是新疆的舞蹈,而古时候的西域和胡人聚居地便是新疆[3]。有很多舞蹈均以自己的国名和地名来命名,这种命名方式使舞蹈自身的民族区域特重浓郁,一看便知是胡舞,胡舞表演当中所穿的服饰、所用的乐曲都能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到西域的特色,伴奏的乐器也具有原生态的特征。唐舞将胡舞中的各项特色充分利用,编排出具有异域特色的唐舞,有些唐舞中甚至还具有一定的政治特色,比如赞扬唐太宗的《破阵乐》、歌颂武则天的《鸟歌万岁乐》等,都体现出唐朝国力强盛,胸襟开阔的大好形势。

礼乐是统治阶级权利的一种象征,胡舞被引入唐舞后,各种舞蹈的编排更加严格,对舞蹈者人数的控制、乐队所奏的乐曲、舞蹈者所着的服饰等各个方面均具有详细的规定,其中西域元素的使用使整个本土唐舞更为丰富饱满,唐舞对胡舞的借鉴甚至对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胡风胡韵”形成一种独特的潮流风尚,被人们推崇。

三、唐舞历史价值及特点

唐朝建立之初唐代的各项事业都得到空前的发展,战乱使整个唐朝对礼乐的重视度日益加深,对此建立了严密的礼乐制度,除此之外,还在对民间流传的各种礼乐进行搜集,萃取其中的精华部分为己用,从而使整个制度更为丰富,其中也不乏各种舞蹈作品,例如《秦王破阵舞》,使用了十分宏大的场面,整个气氛都十分震撼,舞蹈的内容也具有很大的创新,胡舞便成为一个素材被引入唐舞当中,使唐舞的艺术魅力得到更深层次的提升[4]。

在盛唐时期,乐舞在创新中不断发展,最终呈现出文化兴盛的局面,唐玄宗时期,西域胡舞的影响最为深重,各种舞蹈的交流也呈现出一种鼎盛的态势。此外经济的进步也是舞蹈繁荣的一大推动力,在这时享负盛名的要数《霓裳羽衣舞》,根据史料记载,其中的胡舞特点鲜明,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融入胡舞的唐舞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表演技巧。唐舞中的表演样式十分多变,其舞蹈轨迹十分轻快,这一点便是从胡舞的灵活性方面借鉴的,同时舞蹈也呈现出复杂性的特点,逐步追求一些难度大的动作,在舞蹈阵型方面也多有建树,通过舞蹈来组成文字。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圣寿乐》了,这个舞蹈呈现的字为“圣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万岁,宝祚弥昌”,气势恢宏;其次,表演形式。唐舞中的各种表演姿态中,男子的舞姿大多表现为腾踏,而子女的舞姿多表现为折腰,这些腾踏跳跃的动作也是对胡舞内容的借鉴。文献古籍中对舞蹈的描绘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字便是“腰”,可见腰是唐舞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最后,表达方式。唐舞的表达方式多变,形式也多样,规模也较为宏大,唐舞表演规模最大的可以达到900人,这个鼎盛时期也与胡舞中的借鉴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四、结束语

唐舞对胡舞的借鉴实际上也与民族交流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流传初期是一种临摹照搬的形式,而随着时间的演化,唐舞便在自身本土舞蹈的基础上对胡舞进行借鉴并在中进行相应的创新。唐舞从以往的柔性之美逐渐像强健之美转化,为后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化内涵,乃至对当前依旧产生了深渊的影响。无论是舞姿曼妙的唐舞,还是灵动活跃的胡舞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历史中熠熠生辉。从唐舞对胡舞的借鉴可以看出文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是民族融合的重要体现。

[1]彭瑞琪.史学视角——胡舞影响下唐代舞蹈的发展及特点[J].黄河之声,2015(24):124-126.

[2]陈亚丽.魏晋南北朝清商乐舞的历史流变与文化价值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5.

[3]刘柳.论地域文化对河南民间舞蹈发展的影响[J].作家,2011(2):263-264.

[4]任艳花.史学视野下的中西古代舞蹈教育思想比较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9):221-223.

J722

A

谷苗凤(1994-),女,湖南省郴州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专业,导师为习英,研究方向:舞蹈教育训练学与舞蹈史。

猜你喜欢

西域中原舞蹈
张骞探西域
西域门户——两关遗址
沁园春·赞中原
学舞蹈的男孩子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舞蹈课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班超出使西域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西域散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