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我国网络文学兴起的利弊

2017-01-24韩辰宇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11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文学作品文字

韩辰宇

(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学,山东 青岛 266100)

试论我国网络文学兴起的利弊

韩辰宇

(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学,山东 青岛 266100)

网络文学作为新兴的文学形式,受益于互联网的普及与便利,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新兴文化。它不仅能够丰富传统文学,解放文字的虚拟性,还能够扩大文字的影响力,但是与此同时,受困于网络文学的随意性,监管约束的低门槛,导致网络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更有甚者会误导大众认知,阻碍传统文化的发展,因此应该通过辩证的方法去看待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传统文学;辩证分析

网络文学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文学表达形式,随着我国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与应用,网络文学也呈现出迅猛的增长态势,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更是已然成为一种新兴的主流文化,网络文学所的主要受众群体是21-40岁之间的青年群体,占据总数的百分之九十。这主要由于网络文学的覆盖面较广,门槛较低,任何喜欢文字的学者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文字的发表、连载,笔者和读者之间也能够参与线上的讨论和评价,这大大强化了网络文学的多样性和创新性,解放了文字的虚拟性,而且对我国传统文学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可是网络文学并不都是值得肯定的,基于网络作品发表的快捷和随意性,导致网络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抄袭之风盛行,难以保障原创者的利益,误导读者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与此同时互联网中同样存在大量粗劣的网络作品,因此就目前而言,对缺乏统一管理和标准的网络文学应该持开放性的辩证态度来研究,一方面优秀的网络文学可以丰富我国传统文学,为其加以全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粗劣的网络文学也会阻碍传统文学的进步,会误导价值观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打击文学原创的积极性。

一、网络文学兴起的积极意义

(一)解放了文字的虚拟性

网络文学拥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传统文学所不具备的虚拟性,网络媒介传达的所有文本影音数据,都是经过主观加工处理的,其本质都是通过网络的信息汇总,从而呈现的一种隐喻的世界,这种模糊朦胧的世界能够为学者读者提供想象空间以及创作的时间,是艺术文化诞生有力的支点。基于互联网的虚拟性以及传统文学写实性的融合,能够赋予文字以更多的可能性,加速文学创作的多样性,基于仿真世界和现实写实的结合,能够极大地满足人们想象力,相对应的文学作品也比传统艺术更加感性,例如金庸的武侠小说,即使改编为影视作品,拥有了生动的画面形象,但也远远没有富有自我想象空间的文学作品那般震撼动人。

(二)丰富了传统文化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关系并不是互为替代的关系,网络文学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传统文学的再创造,是传统文学新时代的产物,给予了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相比,无论在阅读方法、传播途径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互联网的信息化、数字化造成的。互联网低门槛多渠道的网络文学环境能够促使不同背景不同层面的学者参与线上的文字创作,形成百花齐放的文学环境,不再局限于传统文学的层层审核的束缚,能够更直接、更快速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增加了网络文化创作方向的多元化,扩大了文学题材的范围,在传承传统文学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并影响和丰富传统文学。

(三)扩大了文学的影响力

互联网的高效便捷提高了文学文字的储存空间,这为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学提供了在线查阅和传播打基础,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能够将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网络为载体,使读者不再受时间地点和环境的限制,给予读者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学习和阅读,改变了以往只能通过书籍纸张阅读的传统模式,不仅解决了书籍携带和保存的难题,而且为读者节省了阅读成本,从根本上扩大了受众范围和大众的整体阅读量,提升了文学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压力大和快节奏生活方式的影响,大众对于传统文学的接受能力降低,大多不愿意花费过多的时间去研究与自己喜好并无太大关系的文学作品,反而网络文学的题材更加多样,符合现代快节奏读者的多元化需求,一定意义上网络文学缓解了传统文学的逐渐边缘化,促进我国文学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从而反作用于文学创作。

二、网络文学兴起的弊端

(一)作品质量难以保障

网络作品的低门槛多渠道极大地制约了网络文学的整体质量,网络作品没有传统文学那般严格复杂的审核刊登制度的限制,更没有明确的法律制度进行约束管控,这也就直接导致了网络作品的参差不齐,作品与作者不需要实名责任制更是加速了低俗文学的传播和横行。在题材方面,网络上随处可见关于色情、游戏、暴力等低俗作品,这类作品完全无任何内涵和准则,为了追求点击率毫无原则可言,作品为吸引读者对成语词语随意误用,通过网络的发展形成恶性的传播,对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和社会风气有着十分严重的恶劣影响。在表达方式方面,网络作品过度的直接化阻碍了读者对于想象力的追求,作品全篇毫无文字美感可言,堵塞了文学应有的自我想象空间。在内容方面,网络作品的急于求成直接导致了文章布局错乱无规律,情节不符合实际,论点不明、思想不明确等等,更有甚者会出现大量的错别字,章节前后无法贯通衔接等基础错误,但是这些粗劣低俗的网络作品也确实存在于网络文学之中,降低了网络文学的整体质量,阻碍文学的发展。

(二)对传统文学的冲击

网络文学对于传统文学的促进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网络文学的兴起也打压了传统文学的发展空间,网络文学作为速食化文学,缺乏认真负责的创作态度,消磨了文学原有的内涵和崇高的品质,瓦解了传统文学经世致用的重要价值,这是网络文学没有传统文学那般高度和深度的重要原因。此外,由于互联网高度开放性导致的文学作品借鉴抄袭之风盛行十分严重,已然形成了一种不良的文学创作风气,而且目前我国尚未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去对网络文学的抄袭借鉴进行评定和处罚,这严重阻碍了学者作者的原创精神,当一种题材获得成功之后,短时间内就会跟风出现许多与之类似的文学作品,玲琅满目、参差不齐的作品集中在网络平台,有些是经过长时间打磨创作而成的优秀作品,有些则是错字连篇、结构错乱的文字垃圾。使读者无法准确地找到优秀的文学作品,倘若选择了错误的文学作品,一方面会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以及对文学的喜爱,另一方面由于先入为主的思想读者会误认为原著才是抄袭借鉴的作品,打击了创作者的积极性,助长了不正之风,这对传统文学乃至我国文学的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

(三)篡改历史误导认知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悠久的历史为网络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历史题材,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但肆意篡改历史在这些网络作品中十分常见,这虽然是一种全新的写作题材和创作思路,但是缺乏常识、历史知识的作者会为了自身利益对历史随意改动,无中生有,在历史故事中添加不合理的想象,将现代生活礼仪和社交方式融入到历史小说之中,混淆大众对正确历史的认识,曲解历史,这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更多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亵渎,更可怕的是不少青少年受网络作品影响,甚至将小说中虚假的故事当作真正的历史,进行盲目地研究和追捧,这对我国青少年历史观和文化教育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此外网络作品的速食化,过分宣扬个人主义强调无底线的个性张扬,造成了恶性物欲横行,误导大众认知尤其对重视团队精神的学生群体造成了恶劣的影响,阻碍对国民教育对学生群体的思想价值观培养,毫无营养的文字构成的网络作品缺失内涵,造成大众审美疲劳,降低了网络文学的整体水准,制约了文学的传播和发展。

[1]李敏帆,王贞子,黄思佳.试析当下网络文学传播的价值趋向[J].新闻知识,2017(8):45-47.

[2]傅诗贻.网络文学对青年文学素养培养的利弊探究[J].文史博览(理论),2016(7):25-26.

[3]李昕.网络小说利弊纵横谈[J].西部皮革,2016,38(12):172.

[4]左刚.网络文学利弊的研究性反思[J].语文建设,2013(27):35-36.

[5]林丛,魏澄荣.浅论网络文学产业化的利与弊[J].学术评论,2012(3):114-117.

I207

A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文学作品文字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文学作品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