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文化形式对国际汉语教师能力培养及国际汉语教学的重要性

2017-01-24张栋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11期
关键词:汉语中华民族形式

张栋

(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民族文化形式对国际汉语教师能力培养及国际汉语教学的重要性

张栋

(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世界上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在对国际汉语教师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不能仅限于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形式,还要加强其对赴任国的民族文化的学习和了解。本文从民族文化的概念出发,强调兼顾本民族以及赴任国的民族文化形式,论述民族文化形式对国际汉语教师能力以及对开展汉语课堂的意义。

民族文化形式;国际汉语教师能力;国际汉语教学

近年来,汉语走向国际的脚步逐渐加快,整体上对国际汉语教师的需求呈现出供小于求的局面。2007年国家汉办发布《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从各个方面对国际汉语教师基本能力提出了要求,这无疑对于培养外派的国际汉语教师起到了指导作用,然而该标准并未对国际汉语教师应该掌握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式以及赴任国民族文化形式作出相应的要求,因此我们在对国际汉语教师进行量的培养过程中,必须也要重视质的成效。国际汉语教师的使命是传播汉语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行的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外派汉语志愿者的培训中,几乎都开设了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式相关的课程,其中包括书法、武术、剪纸等,这些本民族的文化符号不仅对于开展教学而且对于展示中国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利用外民族艺术符号进行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对国际汉语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为此本文把民族文化符号划分为本民族和外民族两个层面,通过对国际汉语教师的基本能力培养和开展国际汉语教学的重要性进行探讨,以期对国际汉语教师的能力培养以及利用民族艺术形式进行教学提供参考意见。

一、民族文化与汉语国际传播

在长期的对外汉语事业的发展探索中,我们意识到语言的传播是与文化的传播分不开的,于是开始把文化的传播集中在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上,剪纸艺术、武术、书法、国画等民族文化形式竞相奔向世界各地,并把这些民族文化形式与国际汉语语言教学相结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把民族文化形式与国际汉语语言教学相结合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民族文化形式都适于国际汉语教学,把一些中国人都不太了解的民族文化形式放入国际汉语课堂中,只会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学生学习的难度,而且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形式已经不适合当今汉语国际化发展的需求,对于语言教学也不会起到明显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汉语国际传播时,要对传播的文化对象作出甄别,我国的对外汉语事业还处在发展阶段,对于文化与语言教学结合的研究还不太成熟,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教学教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全球化的国际形势中,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还存在着错误的解读,汉语在国际传播过程中由于有效传播途径少,传播模式单一,因此汉语的国际化传播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民族语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应该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我们在传播中华文化时,也要注意与外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就需要专家学者以及国际汉语教师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语言文化传播的新路子,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认同感,促进孔子学院的建设,吸引更多对中华民族文化感兴趣的外国友人。

二、民族文化形式纳入国际汉语教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建议

国际汉语教师的能力培养不应把所有重心都放在本民族文化形式上,应当把民族艺术形式分为本民族和外民族两个层面,国际汉语教师的能力培养不仅要包括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形式,还要兼顾赴任国的民族文化形式。这两种民族文化形式对国际汉语教师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国际汉语课堂的顺利开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几乎都有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式的课程,而这些课程大多课时少、时间短,不足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文化形式。这就要求国际汉语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和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形式,笔者认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不仅集中体现在国际汉语课堂上,更要体现在国内课堂上,在中学乃至小学的课堂上开设关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课程,不仅可以丰富国内汉语教学的课堂内容,使全民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提高培养国际汉语教师的“质”,更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对于外民族的文化形式,除少数对赴任国有深入了解的国际汉语教师外,大多数赴任的汉语教师都不把对赴任国民族文化形式的学习和了解作为基本能力的一部分。一方面《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没有要求,另一方面也不存在于国际汉语教师的使命之中,然而我们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学习和掌握赴任国民族文化形式是可有可无的,我们不能忽视外民族的文化形式对于开展教学以及获得在学生心中的认同感起着很大的作用。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关于不同国别文化形式的课程,以及在汉办组织的培训中也纳入对赴任国民族文化形式的课程,这对国际汉语教师克服文化休克,选择文化依附,更顺利地开展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民族文化形式与国际汉语教学

(一)本民族文化形式对开展国际汉语教学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样文化对于语言教学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汉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在进行国际汉语教学时,民族文化是必不可少的。语言作为文化的结晶,与各种民族文化形式一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要想学好汉语,就必须了解中国文化。国际汉语教师在中华民族文化形式与国际汉语教学相结合上做了很多的探索,包括书法与国际汉语教学、传统曲艺与国际汉语教学、剪纸与国际汉语教学、武术与对外汉语教学等。

中华民族的文化形式一般作为中国文化选修课呈献给汉语学习者,国际汉语教师利用这些文化形式结合汉语的特点可以进行语言教学。比如剪纸课可以利用汉语中部分汉字对称的特点,进行汉字教学,并延伸到相对应的语音和语法教学,还可以通过剪纸课过度到中国的习俗教学,既能进行课堂教学又能传播中华文化。一方面可以通过具体的文化符号展现丰富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材料更有趣;另一方面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中国的了解。目前剪纸艺术、武术、书法等具有鲜明民族特的艺术形式,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外民族文化形式对开展国际汉语教学的重要性

外民族文化形式泛指赴任国的文化形式,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代表国家的形象,在到达赴任国之前加强对外民族文化形式的学习和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应当纳入到国际汉语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中。国际汉语教师想要更好地融入赴任国的环境中去,就必须了解赴任国的文化,这不仅对国际汉语教师的生存,而且对顺利地开展汉语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

外派的国际汉语教师都会遇到“文化休克”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选择文化依附,融入到赴任国的文化环境中,加强对赴任国民族艺术形式的了解,才能更好的投身到国际汉语的教学中去。在国际汉语课堂上适当采取赴任国民族文化形式进行教学,可以更好获得学生的认可,使汉语教学变得更高效。比如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的课堂上讲解书法或者剪纸艺术,比中国老师讲解会更有吸引力,因为这涉及了一个“外人”看待自己熟知文化的眼光和视角,尽管会存在很多缺陷,但是学生会更积极主动的接受,这样对于之后的汉语教学的开展起到很大的帮助。学习和了解外民族的文化形式一方面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另一方面可以为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做铺垫。

三、结语

汉语的国际化发展面临着种种挑战,对国际汉语教师的基本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民族艺术形式纳入到国际汉语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中,学习本族的民族艺术的同时兼顾外民族的文化形式,才能更好地实现汉语的国际化传播,也能更好地开展国际汉语教学。国际汉语教师在国内外民族艺术形式和汉语教学结合层面应积极探索,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寻找适合汉语的教学新路径,这样不仅能把外民族的文化形式作为汉语国际传播的基石,而且能实现本民族文化与外民族文化的双向互动,使中国更快地走向世界。

[1]吴应辉.国际汉语师资需求的动态发展与国别差异[J].教育研究,2016(11).

[2]孙立峰.论国别化国际汉语教师能力培养[A].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第十一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2012(6).

[3]石霖.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J].沈阳干部学刊,2014(2).

[4]李逍逍.全球化时代的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J].散文百家,2016(9).

G642

A

张栋(1995-),男,河南驻马店人,郑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在读。

猜你喜欢

汉语中华民族形式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学汉语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追剧宅女教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