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

2017-01-24刘慧民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价值观核心

刘慧民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

刘慧民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价值意义指导着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明确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深化认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阵地作用,优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工作;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民族团结意识形成等途径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1]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各项民族政策的实施,少数民族大学生比例逐年增加。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一样,都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历史意义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2]高校一直以来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青年大学生是思想最为活跃的群体。他们的价值观将直接影响他们的未来和国家的未来。因此,培养适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青年人才是新时期高校担负的重要历史使命。在青年大学生中,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在高校中,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学生具有相同的受教育地位,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通受众对象。同时,少数民族大学生同时又是各少数民族地区中最为优秀的青年人,接受了高等教育,肩负着发展少数民族事业,维护边疆社会经济繁荣的重任。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我国长期稳定的发展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和政治意义,是维护民族团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现状与困局

少数民族大学生绝大部分从小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而这些地区一般处于我国边疆和偏远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较为落后,他们接受的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与汉族学生比较相对偏低,造成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有自卑情绪;有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与汉族学生存大文化差异,以及饮食习惯、语言习惯和长久以来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礼仪习俗,导致他们更愿意与同民族学生相处,致使这部分学生成为小群体,由此增加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负担;除此以外,少数民簇大学生的困局主要来源于非少数民族对他们的偏见。近年来由于“三股势力”即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的蔓延,尤其是是“新疆7.5事件”“昆明火车站暴恐案”“拉萨3.14事件”之后,社会上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同胞产生了负面看法,从而使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处于困局之中。这一困局的产生究其原因主要是,非少数民族学生和普通群众以偏概全地看待少数民族人群所导致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少数民族学生思相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不够,对此项工作经验不足,所以开展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深入,出现了种种问题。综上所述,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生活习惯、人际交往、心理自卑、竞争力弱、职业规划、学习困难以及民族意识强烈等一系列问题。正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相互叠加,才在各个高校中形成了少数民族团体,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也受越来越受到重视。要破除这一困局,就必须用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作为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美德的结晶,更是各高校开展青年大学生思想教育教育的纲领性目标。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培养目标

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3]一直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实施多项民族政策,带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场所,要想促进地区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因此,培养什么样的少数民族人才,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谁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是能否与全国思想政治教育保持一致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培养对党忠诚,政治可靠,德才兼备的新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

一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少数民族同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校是全国各族青年提高文化素质,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4]培养听党指挥,对党忠诚的少数民族青年是高校担负的历史使命,在大学期间,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党的知识理论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对党忠诚、政治可靠、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是现阶段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目标。

(二)培养掌握先进科学技术、服务地区发展的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

人才培养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新时期,随着我国各项民族政策的实施,少数民族大学生到全国各类高校中学习和提高知识文化水平,学习先进科学生产技术。少数民族青年人才的培养是深化发展区域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正确的就业、创业教育,实施一系统相关优惠政策将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具有高文化水准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吸引到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发挥他们的民族优势,服务地区经济,带动地区发展。

四、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一)加强组织领导,深化认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

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加强领导和指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材,融入课堂,融入日常生活。发动全体教师开展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内化为学生日常行为准则,内化为个人道德标准。

(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阵地作用,优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工作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是一种权威性、目的性很强的规范化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反映着强烈的主流意识形态,在方法上体现着鲜明的科学特征,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5]要利用好这一主渠道,根据学生需要,因时而进、因人而异,创新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新时期应当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进,有针对性地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他们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的头脑,从而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形成认同中华民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达到践行和培育目标。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辅导员是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主要工作者,他们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道者,也是授业者。因此,要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纯洁性和时代性,在此基础上广泛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理论课教学方面,要求教师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通过丰富生动的教学案例,风趣幽默的教学方法将正确的价值观传授给学生,有效发挥理论育人功能。在日常教育中,辅导员应当时刻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心理、生活状况,及时开展谈心谈话,排忧解难,为他们创造优质的、健康的大学生活,辅助他们成长成材。

(四)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民族团结意识形成

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唤醒和激发青年学生的热情,帮助他们树立高尚、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道德追求。它具有互动性、渗透性和传承性。在高校中,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广泛参与到各项校园文化活动中去,设计并开展能体现民族风俗的活动,宣传各少数民族灿烂的文化成果,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学习自信。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活动中,吸引少数民族学生参与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内化为个人优秀的道德品质。

五、结语

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学生的回信中讲到:“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6]民族工作关系着祖国统一和边疆安宁,是关乎社会健康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高校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尤其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状况,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个人道德准则,为推动民族团结、地区发展做现应有的贡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2-24.(1).

[2]王晓青.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J].北京教育(德育),2017(Z1):57-60,66.

[3]2013年5月2日给北京大学学生的回信[N].人民日报,2013-5-5(1).

G642

A

刘慧民(1984-),男,内蒙古包头,助教,硕士研究生,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