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现代社会文明建设

2017-01-24武素娟于幸福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11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

武素娟 郭 琦 于幸福

(河南省洛阳市财经学校,河南 洛阳 471002)

浅议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现代社会文明建设

武素娟 郭 琦 于幸福

(河南省洛阳市财经学校,河南 洛阳 471002)

本文从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入手,简要分析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类型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意义,结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现状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建设需要,提出了几点意见和看法。

传统美德内涵;现实意义;利用方法意见

建设和谐文明、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离不开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对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秀传统直到今天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必将极大地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加快中华民族复兴的步伐。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

中国传统美德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涵括自然、社会与人生的多层面、多维度,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道”“佛”等为辅助的道德理念,主要概括起来有以下方面。

(一)以家国思想为核心的爱国主义道德观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有国才有家,只有国家繁荣昌盛,才有个人的家庭幸福。中国古代的仁人志士历来以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为荣,主张舍小家为大家。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已经提出“夙夜为公”的道德要求,认为日夜为公家办事是一种高尚的事情;《尚书》也有“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思想,认为朝廷官员应当以公心代替自己的私欲,这样才会得到人民的爱戴与拥护。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房玄龄“呕心沥血,治理朝纲”,包拯、海瑞“清正廉洁,为民除害”,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苏武“杖汉节牧羊”……这些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先公后私”“尽忠报国”的崇高道德境界。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敌入侵,在国破则家亡的民族危难时刻,岳飞、文天祥、魏源、孙中山等一大批伟大的爱国主义典范所表现出的强烈爱国之情,升华为为国献身的高尚情操和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在和平时代,“为国分忧,为民解难”,“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关心国家兴衰、关心人民疾苦的爱国主义精神,又成为中华民族的无比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毫无疑问,爱国主义早已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神主体,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

(二)以仁爱、宽容、和为贵为核心的社会和谐共荣道德观

孔子提倡“仁”“礼”“德”,把“仁”作为自己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并把“仁”解释为“爱人”。从而形成“仁者爱人”的人本主义思想。孔子主张薄赋轻刑,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老百姓,尽可能减轻人民负担,反对过分地压迫和剥削。孟子则提出“君轻民重”的思想,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倡导“爱人”要以互爱为前提,认为只有从“爱人”出发,才能达到“人恒爱之”,彼此相爱和谐;同时认为维护良好的人际社会关系需要推崇遵守“和为贵”,“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已复礼”的社会公德。《周易》中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作为正人君子,应该效法大地的胸怀,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就是要讲团结,有宽容宽厚精神,强调“推已及人”和人际和谐,从而形成一种社会凝聚力。

二、弘扬我国传统美德的意义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为人生理想而奋斗的道德思想精神,不仅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把中华传统美德中的爱国主义的道德思想、以促进社会和谐共荣的社会公共道德思想、以达济天下为己任的个人理想主义道德行为思想和规范个人行为的道德思想,加以规范研究形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传统美德体系,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加以宣传推广,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国社会公共道德思想行为规范建设的客观需要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的伟大事业。它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我们的社会具有一套完整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公共道德思想行为规范等,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文明进步需要。比如公民民事思想与行为规范、公民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公民公共道德与行为规范、教师思想与行为规范、学生思想与行为规范、军人、公务员思想与行为规范等等。但这些思想与行为规范的制定实施,都离不开本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中华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历史依托和优良的文化资源,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应该吸收传统美德中的精华,并结合现代需要加以发扬光大。

三、我国现代社会中中华传统美德传承现状

我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人们思想活跃,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道德观念呈现复杂多样的特征,从而出现中华传统美德在现代文明社会中传承的多样差异性。

在一部分人员中,勇于传承、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成为我们时代各方面工作中的先进典范。2007年以来,全国评选出一大批优秀道德模范人物,他们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方面做出不平凡的感人事迹,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感召着社会,用自己的所为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真谛。

在少部分人中,存在着严重的传统美德缺失。表现为:社会公德意识淡薄,价值理想失落,信仰迷失和危机,存在着严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不和谐现象;存在着严重的诚信缺失、家庭美德缺失和职业道德缺失,严重危害着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家庭社会和谐稳定。

在大部分人员中,存在传承中华民族美德不足,存在部分失信、失德和失行现象。表现为:在为个人利益奋斗的过程中不怕吃苦、勇于进取的积极一面,而在公共利益和维护他人利益面前,表现出冷漠、淡漠等意识和行为。因此,应该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在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氛围和态势,以形成推动我国现代社会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四、弘扬我国的传统美德的几点意见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我国现代社会文明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加强我国传统美德的利用研究,建设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美德体系,实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常态方法体系,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研究的主要任务。对此,作者有以下几点意见。

(一)分析鉴别、科学评价,构建科学利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方法体系

用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的精神要求,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历史性和阶级性、差异性和矛盾性分析入手,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认真进行具体的历史分析,揭示传统美德文化的自身特点,对传统美德文化做出科学的分析评价,坚持科学的分类方法,建立科学的传统美德文化思想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一个庞大的精神财富体系,其研究评判分类的目的,是为人民利益服务、为社会进步服务、为国家繁荣昌盛服务,这就要求要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系对传统美德进行改造、熔铸,使之升华为社会主义新文化、新道德、新规范,从而形成我国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常青动力。

(二)遵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仅是一种思想规范,也是一种行为规范,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的各方面思想和行为中。我们社会中存在的许多问题,究其原因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缺失有关;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强国的过程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的解决,也离不开坚持和遵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必须坚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培养,是一个动态历史过程,也是受生活、环境、工作等因素影响最大的可塑过程,也是人的品质、人格不断得到修养、修炼的过程。因此,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地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让广大民众得到常态化的影响熏陶,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也应看到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需要付出艰苦、汗水、心血、时间、智慧和力量的支出过程,需要一定强度的精神和动力支撑,需要榜样的感动和感召去不断战胜人性的弱点,激励产生人性的温暖与光芒;我们还应看到,由于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差异性,使我们的社会存在着先进与落后相互交织影响的不和谐局面。这更需要我们持续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强力塑造全民美德素质,这也是解决当前我们社会中各种问题的良药与方法。

[1]肖文桂.当前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9):56-58

[2]辛巍巍.当前我国道德现状的理论审视[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3):3.

[3]栾传大.弘扬传统美德共建和谐世界[J].基础教育研究,2007(12):8-10.

G122

A

武素娟(1963-),女,高级讲师,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本科;郭琦(1991-),女,助理讲师,本科;于幸福(1966-),男,高级讲师,本科。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让老人幸福 促社会和谐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做人美德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档案资料在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中的综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