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文化免费开放之群众摄影辅导教程研究

2017-01-24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对焦光线摄影

刘 旭

(长春市群众艺术馆,吉林 长春 130022)

公共文化免费开放之群众摄影辅导教程研究

刘 旭

(长春市群众艺术馆,吉林 长春 130022)

随着国家文化惠民政策的紧密推进,各种公共文化艺术课程的免费开放让市民感觉如春风拂面一般,积极加入到这份艺术氛围里。本文就如何找到一种让群众愿意接受的摄影辅导课程做一个粗浅的探讨。

公共文化;免费开放;群众摄影辅导教程

我们文化馆人在积极着手研究把什么样的文化艺术普及课程带给百姓才受欢迎呢?经过调研发现,近些年因为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数码相机早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连手机都带有拍摄功能,但摄影技术却不是人人皆知的,所以在很早以前,百姓有非常广泛的呼声和要求,希望能学到摄影初级入门的普及知识,深入浅出地带领大家掌握摄影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使对拍摄图片有个基本的规范和掌握。首先,要转变一个关于摄影技术学习的观念。摄影的重点是曝光和构图。曝光要掌握的是光圈、速度,感光度三者的关系,从技术上来讲这是摄影的核心,但同时也是很难理解的内容。大家拿相机准备去学摄影知识的时候,常会被这些专业词汇弄得头疼,从而停止去深入研究。拍摄时也对自己的摄影技术不认可,缺乏自信。

一、相机的选择

我们用的相机,大致分为两种:(单反“单镜头反光相机,能换镜头的相机)和卡片机(小型数码相机):单反,反应速度快,便于瞬间抓拍,成像质量好,背景虚化空间大、可以连发拍摄,放大后局部细节清晰。卡片机的优势是轻巧、方便,便于携带、随时拍摄,价格低廉。但缺点是快门后置,中间间隔时间长,比如瞬间动作的抓拍很难得到好效果。而且虚化功能弱。放大后局部模糊。

近几年手机拍摄技术突飞猛进,它的更灵活多变,像素追高,还有即刻后期,已有代替卡片机的势头。

还有很多影友选择了微单,它的出现填补了卡片机和单反机之间的一个空白,就是将画质、便携性、功能性等都折中。但就目前看来,与单反还有差别,主要有这么几点:第一,大部分微单没有对焦屏,全靠CPU对传感器实时成像来对焦,速度相对单反要低。第二,因为外形小而传感器也小,这是一时不能逆转的。第三,小巧的身段不可能携带大容量电池,在取景时非常耗电,所以它的电池续航能力是不能与单反相比的。

如果你有需要以下的效果,可以用单反。(1)冲洗、喷绘较大的照片,需要更清晰画质。(2)想更主观地控制对拍摄画面的效果,比如,控制高速运动的虚实对比。(3)想要更快的快门反应速度、喜欢抓拍。(4)喜欢电池续航时间长。无论您选择哪种拍摄器材,首先您都要了解一些初步的拍摄知识。

二、如何拍清晰的照片

(一)稳固的姿势

双脚略微分开,或者前后站稳。拍摄时,保持身体不动,只是手指在按快门,呼吸均匀,防止任何抖动。

(二)正确的手姿

手拿相机平视取景器,左右肘分别撑在双肋,感觉和拿相机的双手呈稳定的三角形。左手托住相机,右手握把手。

(三)动作

右食指轻放于快门,眼睛时时瞄准,时刻准备。同时拇指可放在多功能拨盘,随时调整。

(四)变焦

整体局部整体 ,不断地调整你要的区域,通过推拉镜头扩大或缩小视野,锁定你的目标。

(五)对焦

对焦是一个模糊到清晰的过程,自动挡时,当你半按快门,会发出滴,滴对焦的声音,清晰地锁定你想要的物体按下快门。

以上这五点可以轻松掌握,应用后拍一张清晰的照片是没问题的。

摄影是瞬间决定的艺术,初学者可以不懂技术,但是要有充沛的热情、审美的眼光和把握机会的能力。

相机能够记录你所看到的场景和人物,而人的头脑和眼光是不同的,是要有选择的。通常当你自然地对某景某人的一些瞬间发生兴趣,就立刻把这个兴奋点提取放大,让别人看到时也有视觉冲击力。但要谨记,画面越简练越容易突出主体,增强作品整体的艺术效果。

三、摄影作品的要素

(一)首当其冲就是构图

前人总结的构图规律,更多的是靠拍摄者的审美眼光和美学修养。

首先我们说常见的黄金分割构图,1∶0.618,被称为黄金比的概念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尤其运用在视觉艺术中容易引起美感,深具美学价值。其实在我国古代,在书法和绘画构图里早有九宫格的使用,九宫格的4条线交汇的四个点是人们的视觉最敏感的地方,在西方的摄影理论里把这四点称为“趣味中心”。当被摄主体处于或发布在这四个点附近最容易获得关注。

构图是从理论知识到摄影者的内心的感悟和审美眼光建构起来的。这是一个‘预见’的过程,在未拍摄之前就先谋篇布局,先在脑中形成一个影象。通过经常赏析优秀作品的构图,再对比自己的想法,就会锻炼自己这种预见的技巧,变成一种本能。这就是常说的用脑子拍照。

通过应用这些基本法则,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够具有相当水平的摄影构图能力。每个初学者都能在短时间内学会并拍出较好的照片。随着时间的积累,很快就会去鉴赏构图,增添更多的摄影乐趣。

(二)有一个秘诀

就是摄影大师们常说的,摄影是减法。当拍摄时尽量靠近被摄物体,如果与被摄体离得太远,致使画面出现各种各样与拍摄目的毫无关系的东西,使画面显得杂乱无章。应该尽量地减去与主题无关的东西,一各画面里应该只有一个趣味中心,如果你有犹豫,就应尽可能地把它舍弃。当画面被杂乱的事物塞满,会使人感觉视觉拥堵而压抑,画面上恰当空白,才会使人的视觉有呼吸的空间,拍摄主体才会放出艺术光芒。

总结一下,还有几点摄影构图的建议:

1.画面尽量简洁,不能造成观者视觉上的混乱。

2.写文章词要达意,拍摄也得图要达意,人物和环境的关系要相辅相成传达照片的意图。

3.避免人物和环境之间可能产生的错觉,比如拍人物时,正后方有一座塔。

4.色彩对比和明暗的关系的对比,要时刻提醒自己。比如避免人物衣服色彩在同色系的背影下拍摄,没有色彩的对比,就不能突出人物了。

5.画面的复杂程度不能太低(感官刺激不够),也不能太高(感官刺激过分)

(三)光线好比画笔

CCD是个感光的器材,有光就才有影像显现,所以随着光线添加、变换,所呈现的结果各不相同。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自己特有的表现手段,对摄影来说,光线就是画笔,可以给物体勾勒边缘,可以让景色增添色彩。

光大体可以分作顺光、逆光、侧光。同时具有强度、质量和颜色三个主要性质。明亮的光线给人一种耀眼、明快的感觉,暗淡的光线常常表现忧郁、宁静和含蓄的情绪。光的这些形式是可以控制的,可以明确地表现特定的被摄体的特性、概念和情绪。摄影者必须对光加以分析,了解光的各种特性,使自己熟悉光的各种作用和用途,才能更充分利用和挖掘光的巨大潜力。

户外光线控制:经常听资深的摄影师说,户外的自然光线最好等日出和日落,因为这两个时刻的光有明确的方向和角度。比如户外摄影的黄金时刻——指上午九十点和下午三四点,清晨和黄昏前半小时,根据四季的不同而各有时间调整,但总体是太阳不高于地平线15~60°的位置,光线从侧上方照射下来,被摄体的一边有光线,另一边还有被摄体的自身投影,这就使拍摄体有更立体逼真的效果,有丰富的明暗描绘和光形成的明暗、冷暖和色彩对比效果,可拍出多种多样的画面影调。也给后期调整时以更大的空间。

(四)何时按下快门

在镜头后面观察,食指始终轻按快门上,凭直觉去判断何时按下,时刻把握瞬间的感动。拍摄照片时间的选择也是一个构图定格的选择,按快门之前都是在等待的,等什么呢?等待变化中的景物达到一个理想的瞬间。在这一刻,视觉里的主体和环境的信息,都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所有的因素都按拍摄者那个预见在脑海中安排好了构图、光线和色调,所以说看似抓怕,实则是精心构思在先。心里要琢磨是否符合这些状态,(1)这幅照片我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2)画面的景致或者人物,是你眼中最美的瞬间吗?它是否打动了你。(3)我怎样才能把观赏者的视线吸引过来?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身上呢?(4)画面的确做了减法了吗?

(五)简单的后期

为什么可以后期,可以使毛培图片修整得更干净,视觉舒服些为什么是简单的,因为摄影的意义就是记录,,偏失真实的记录图片就毫无价值(画意摄影和商业摄影除外)。简单的后期就是指边缘的裁剪,和曝光强弱的增减、色阶、对比度的调整,包括降噪、修瑕、磨皮、加锐。都属于简单的后期。

相机是现代科学的产物,摄影是科学更是艺术。关于摄影的知识细分起来很多,但是针对初级入门的爱好者,我觉得掌握好一些基础知识,鼓舞保护大家热情的兴趣,一颗敏锐的善感的心,一双发现美追寻美的眼睛,这才是最难得的。想拍出更优秀的摄影作品,主要的不是机器的好坏,是取景框后面那个人脑,是拍摄者的思想和艺术修养。

[1]郭艳民.摄影构图[M].北京:中国传媒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G242

A

猜你喜欢

对焦光线摄影
自动对焦相机何时使用手动对焦
消失的光线
“你看不见我”
多重对焦有必要吗?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
喀嚓前一秒的技术DC对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