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编寄语

2017-01-23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馆校科技馆科普

主编寄语

今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2001年颁布的《3-6年级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不仅科学课的开设年级由小学三年级提前至一年级,而且科学课的性质也由启蒙课变为基础课,科学课的地位得到明显提升。加上2011年颁布的《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科学课程标准》已形成小学至初中阶段的完整体系。“馆校结合”是我国科技博物馆教育工作的重点发展方向,《科学课程标准》虽然是针对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但其中所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科学知识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等会给科技博物馆带来哪些要求和启示、机遇和挑战?

为此,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中国科技馆与本刊编辑部在今年5月联合举办了第七次科技博物馆理论研讨会,研讨主题即是“科学课程标准与馆校结合”。与会的国外非正规科学教育专家、我国《科学课程标准》编制专家、高校科学教育专家、热心科普的科技专家、各地科技博物馆的代表,从不同侧面交流了学术思考与实践探索。本期的专题研讨栏目即以此为题,刊登了研讨会上部分专家和代表的论文。东南大学叶兆宁教授和广西科技馆张祖兴的论文,不仅分析了我国的《科学课程标准》,还将其与美国的《科学教育标准》进行对比,从中既可一窥世界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又可引发对于科技博物馆教育的深度思考。研讨会上交流的各科技博物馆馆校结合项目之所以颇受学校、学生的欢迎,“合而不同”(即教学内容吻合《科学课程标准》、教学形式坚持自身特色)是重要原因之一。但各科技博物馆的具体策略又有所区别,如重庆科技馆聚焦基于展览资源的教育活动,辽宁科技馆、绍兴科技馆侧重于科技工作室的小实验、小制作;重庆科技馆主要开发面向大批量团队的基础性课程,北京自然博物馆注重具有较强探究性的精品课程;上海自然博物馆则是几方面兼而有之……

本期“展示与教育”栏目的两篇论文,作者均拥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一篇从宏观层面论述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特性及其实现途径,另一篇则探讨了具体教育活动项目开发的实践与探索。两篇论文的视角不同,带给我们的启示也是多层次的。

60年前的9月29日,我国第一座天文馆——北京天文馆建成开放。一年前的7月6日,著名天文科普专家李元先生病逝。李元先生不仅是北京天文馆的主要创办人之一,而且为中国科技馆、天津科技馆的天象厅建设以及天文科普展览的开发倾注了大量心血。本期刊专文纪念李元先生,同时激励后来者像李元先生一样矢志不渝、辛勤耕耘,推动我国科技博物馆、科普事业的发展。

秋天到了,秋天是收获成果的季节。《科学课程标准》是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成果,本刊所发表的论文也是作者和各地科技博物馆在“馆校结合”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成果。在收获成果之际,我们感佩和缅怀所有为之耕耘培育的人们。

猜你喜欢

馆校科技馆科普
“双减”视域下馆校合作的实质与出路
科技馆一日游
馆校合作可持续性发展的探讨
深圳科技馆新馆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实践
——以广州市从化区馆校合作为例
公共图书馆馆校合作推广实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漫画
科技馆惊魂之旅
科技馆惊魂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