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循环转动大改革

2017-01-22张旭辉

中华环境 2017年8期
关键词:收运垃圾桶俱乐部

文 张旭辉

小循环转动大改革

文 张旭辉

记得去年年底的几天,当在新闻里听到习主席强调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之重要性时,我感到很惊讶,也很高兴。惊讶的是,垃圾分类虽然利国利民,然而毕竟只是生态环保和城市建设等宏观工作的分支,总书记亲自作出指示委实难得;高兴的是,多年疲软的垃圾分类工作终于能推得动了。

说起来,我与垃圾分类的缘分算是较早的了。当年初到北京上大学,入学没几天,学院里的Recycle俱乐部号召大家加入,自主参与垃圾回收。当时社会对垃圾分类还比较陌生,但我们是农林类院校,又是“资源环境”学院,这方面自然步子迈得早些。而报考到这里的同学们也多多少少有生态环保方面的志向和兴趣,于是同专业的几个寝室都参加了。要做的事不难,就是把寝室里产生的垃圾按照规范分类放到不同的垃圾袋中,每周末交给来收垃圾的志愿者。这些事全凭自愿,没有奖励。

开始的几周,大家很有热情,分类做得不错。慢慢地,大学生活丰富起来,学习、运动、游戏、恋爱等都要占去不少时间和精力,事情一多,分类就有点懈怠了。垃圾分类一点也不难,但是每扔一个东西都要想着这是哪类,必要时还得动手拆解开来分别投放,一天搞上好几次,还得日日如此,确实很烦。而且,加入这个俱乐部后除了分垃圾收垃圾,就没有什么集体活动可以参加,作为其会员的存在感极低。于是,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总是直到志愿者上门回收,我们才匆忙从床上桌上信手抓上几件废物装到垃圾袋里交给他们。再后来,志愿者敲开门问,大家只说一句没有分类垃圾就算了事。最后,志愿者干脆也不来了。过了几个月,我听说Recycle俱乐部暂停活动了,感到有点遗憾。Recycle之所以无疾而终,一部分是因我们这些学生自身懒惰,另一部分则在于这个俱乐部没有任何道德上的强制要求,与登山观鸟苗圃等社团相比,又实在没什么特别的吸引力。

Recycle俱乐部虽在校园,却可作为当时社会垃圾分类状况的一个缩影。那时,北京街头遍布着分类垃圾桶,五颜六色很好看,但仅此而已。居民、行人投放时并不分类,或者说根本不知道怎么分。我因为有过经验,知道分类虽然不难,但还是需要学习。可在那满街的分类垃圾桶中,我极少看到附带的投放说明,都是可回收、不可回收、其他这类抽象概括的词,偶尔才能遇到废纸、废玻璃这样的明确指示。而即便你主动学习,分得规规矩矩,垃圾车收运时也是混装拉走,让这努力变得没有任何意义。分对了没奖励,分错了没指导,哪怕不分也没有规劝和惩罚。分类垃圾桶的存在仿佛只是为了告诉大家垃圾分类是件好事,至于能否做起来似乎没多少人在意。若从2000年八个试点算起,中国推行垃圾分类已有17年,但至今未真正落地。今天引发公众高度关注的垃圾焚烧和垃圾填埋场的污染问题,就在一定程度上与多年来垃圾分类推行不力,以致垃圾综合利用率不高有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中央将垃圾分类这一看似平凡琐碎的工作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部署,有其深远之意。垃圾分类看似简单,却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置等众多环节,技术系统、政策系统、社会系统都将牵涉其中,任何一环脱节都可能前功尽弃。

正因如此,垃圾分类收运及综合利用的循环体系一旦成功运转起来,功效不仅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这么简单,而是将催生更高效的资源生态产业,建成更富有效率的社会治理体系,培育更具有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的公民社会,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场伟大改革。

猜你喜欢

收运垃圾桶俱乐部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垃圾收运系统分析
2025年山西垃圾收运覆盖90%以上自然村
苏州工业园区餐厨垃圾产生现状及收运方案研究
垃圾桶等
投进垃圾桶的信
投进垃圾桶的信
飞进垃圾桶
合肥:首试餐厨垃圾统一收运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