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处理初中信息技术中的隐性知识

2017-01-21孙小双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隐性知识初中教学信息技术

孙小双

[摘 要]隐性知识同显性知识在未经学生头脑内化之前,在教学方法上必然要存在一定差别。在分析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隐性知识所具备特点的基础上,分别探讨师生、生生间如何进行隐性知识的传递,才能使教学效率更高的问题。

[关键词]隐性知识 初中教学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114

英国哲学家波莱尼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隐性知识的概念,将其与显性知识对立起来,专指还没有被言语及其他形式所表述出来的知识,比如在专注于某事时所获得某事之外的知识。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应当具有发挥隐性知识功能的意识,注意到隐性知识给学生带来的重要影响。而在授课过程中,也同样需要借助良好的师生沟通,促进学生化隐性知识为显性知识,最终深入学生的既有知识体系中去。

一、初中信息技术隐性知识的基本特点

因为隐性知识具有其独特之处,所以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效果更加特别,普遍性更强、持续性更久,也更有隐蔽的色彩。第一,我们需要注意到隐性知识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是普遍存在的,信息技术的内容与形式在其他学科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所以说信息技术同其他学科的整合现在已经比较成熟,可是人们普遍认为应该以其他学科为主、信息技术学科为辅,理论和实践中的轻重处理对信息技术学科隐性知识的传播是不利的。而只有将信息技术同其他学科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隐性知识才可能更好地完成其使命。第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里面所具有的隐性知识,在教学上有很强的持久性特点,一项知识的传递会给学生内心造成持久的情感影响,从而让知识本身的巩固变得无比顺畅。而信息技术里面所含有的各类隐性知识,会在各个方面对学生个体情感产生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影响,从而改变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第三,初中信息技术课堂里面出现的隐性知识,是会以各种形式呈现出来的,而且多数都很生动,容易被学生记住。这样,通过隐性知识的渗入,几乎所有学生都获得了更多可能的拓展空间,可以说,隐性知识给学生的实践性、创造性、个人感知、能力体现等多个方面都提供了无限可能。

二、教师向学生传递隐性知识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隐性知识传递是应用十分广泛的方法,而且这种方法有时候并不是教师所关注的。它主要依靠的是教师的行为习惯、人格魅力、思维模式等给学生施加影响。学生在学校多数习惯的养成,同教师的习惯有密切关系,而他们为人处世的某些原则,也受到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均应当引起教师足够的思考,教师需根据学生行为灵活调整教学手段,用来达到良好的期望值。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需要找学生多谈心,多进入学生活动当中去,以便随时了解他们的思想与行为动态。所有的这些行为,都可以说是教师向学生传递隐性知识的途径。另外,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学科同其他内容加以整合,以便让隐性知识有更大的传播渠道。比如信息技术与德育交流的整合,在教材中涉及的网络即时通讯应用环节里面,便应积极思考隐性知识的生动性,让学生在应用即时通讯软件时,得到思想道德的升华。具体应用时,教师可以围绕“中学生在网络世界中的道德修养”这一主题,使学生在即时通信工具如QQ、论坛等上面,随心所欲地发表意见,进行思想上的交流。除了与其他教学内容加以整合,合理化教学情境的设置同样能够方便隐性知识从教师处传达至学生处。学生接受隐性知识同接受显性知识比起来,对于良好情境的依赖性更强,应该说,在合理的教学情境下,隐性知识受到激发的程度更高,学生接受起来甚至比显性知识更加顺畅。

三、学生和学生间的隐性知识相互传递

学生和学生间的隐性知识相互传递主要依靠的是学生间的学习经验、学习习惯相互交流。初中生在一起学习的时间比较多,彼此会受到很大影响,教师可以积极安排一些教学活动让这种影响朝更有利的方向发展。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利的条件与环境,同时确保自身指导者的角色发挥更有效的作用,让学生交流有充足的时间而又不致随意散漫。比如在学习制作多媒体作品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新知接受能力、心理发展特点的差异,把全班学生分成四至五人的若干小组。小组内所有成员都被安排一定的任务,按照学生的课堂表现实施小组的动态化管理,并对学生的学习步骤进行科学指导,使之能够对问题进行合作交流。这样做可以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兴趣与隐性知识联系起来。比如在学习制作word文档、电子表格等内容时,如果一名学生只完成某项任务,可能文档表格的成品是简单粗糙的,而小组合作完成,每人分管一个环节,那么成品就要复杂精美得多。当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时,那种个人的成就感与集体的成就感中,学生获得的就显然不只是表象上的知识,还有独立的隐性收获。

隐性知识具有非常个性化的特点,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注意这个方面,同时结合既有课程教学方案,研究出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更有利的方案,以使学生方便获取隐性知识、利用隐性知识,从而让隐性知识全面融入自身的知识系统之中,达到信息收集、整理、加工、表达的良好效果。

(责任编辑 斯 陌)

猜你喜欢

隐性知识初中教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馆员隐性知识在团队管理中的应用
新产品开发中的隐性知识转移障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