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乡镇水保站管理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2017-01-21黄才民赖菊珍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9期
关键词:赣县水保服务体系

黄才民,钟 瑜,赖菊珍

论乡镇水保站管理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黄才民,钟 瑜,赖菊珍

(赣州市赣县区水土保持局,江西 赣州 341100)

乡镇水保站;管理服务体系;构建原则

农业稳则天下安,乡镇水保站作为直接服务农村、农业、农民的最基层站所,其组织架构、管理制度、职能配置及运作机制对维护当地生态环境、助推农村经济发展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影响。在对赣县区乡镇水保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从队伍建设、设施设备、职责分工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和解决措施,以期更好地推动乡镇水保站管理服务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地处江西省南部、赣江上游,总土地面积2 993 km2,受历史和自然因素影响,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水土流失点多面广。长期以来,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基层水保人同当地群众一道,开展了一场场轰轰烈烈的治山治水治穷运动,特别是自1998年起,在国家财政部、水利部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关心与支持下,赣县区连续实施了四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5 km2,生态环境逐步得到好转。但根据2011年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结果,全区仍有水土流失面积780.79 k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6%。目前全区设置了3个水保监测点和城镇建设、公路建设、矿产开发、农林开发等多处水土流失监督区,而这些监测、监督工作大多由基层乡镇水保站完成。乡镇水保站作为县级水保部门的派出机构,将监管网络工作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山区农村,对推广水土保持技术,及时发现并有效遏制水土流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有力地维护了区域生态安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乡镇水保站工作职责不清、队伍老化、管理体制滞后等矛盾逐渐显现,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因此,积极探索乡镇水保站管理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对于理顺工作职能,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本领,推动工作开展大有裨益。

1 当前乡镇水保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职工队伍建设滞后

一直以来,水保站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存在人员配备不齐、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知识不高、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管理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赣县区19个乡镇(含3个办事处)只有10个乡镇设置了水保站,每个站有1~2名水保员,但没有一人是水保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是1980—1992年间通过招工上岗的或近年来安置的退伍军人。年龄方面,30~40岁的占18%,40岁以上的占82%;学历方面,初中及以下的占60%,高中及以上的占40%;性别方面,男性占73%,女性占27%;编制方面,工勤岗位、非技术性岗位较多,出现了专业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这种高年龄、低学历的职工队伍,不能满足新形势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新要求,不利于水土保持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

1.2 工作经费不足

乡镇水保站人员的人事编制在县级水保部门,但人员工资在乡镇发放,由于没有独立的财务,其公务支出等工作经费在当地乡镇政府公务费中统筹解决,造成了乡镇水保站人员工资福利及单位的运行管理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

1.3 设施设备不齐

乡镇水保站基本上在所在乡镇政府大院内办公,条件好的配备了独立的办公场所,有办公桌、电脑、网络、电话等办公设施,但基本上没有执法车辆、摄像机、测量仪、经纬仪等专业设备,装备相当简陋。

1.4 体制机制不活

乡镇水保站作为水保工程建设管理、水保技术推广和社会公益性机构,承担着建设、管理和服务三重职能,在农村社会服务体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其职能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水保站实行的是县乡双重管理,人事编制在县级水保部门,工作主要听从所在乡镇政府安排,要完成乡镇布置的各项包村、扶贫、统计、普查等诸多中心任务,多数水保站人员从事水保工作的时间每年不足1个月,荒废了本职,忘记了主业。当水保部门安排水保工作时,往往出现乡镇工作已经把水保人员占用的情况,水保人员也只有等乡镇工作完成之后才能干水保工作,致使水保部门对乡镇水保人员管理失控。

2 乡镇水保站管理服务体系的构建

要破除乡镇水保站管理服务体系的发展瓶颈,打通阻碍其发展的中梗阻,激活其工作潜力,更好地服务于生态建设和农业农村工作,需要在体制机制、人才建设、职责管理上打组合拳。

2.1 多 予

(1)配强队伍。政策制定后,人是关健因素,队伍强则事业兴,一支素质过硬的基层水保队伍对推进水土保持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尤为重要。一是立足现有,加强培训。对现有的基层水保站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努力提升其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加强对现有管理人才水土保持技能、监督执法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提升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着眼长远,优化结构。加强与相关大专院校的合作,通过“三定向”“委培”等方式加强人才队伍培养。近年来,随着国家水保工程项目的实施力度和投入力度逐步加大,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赣县区为了培养出一支懂专业、有技术、高素质、年轻干劲足的基层水保专业技术队伍,结合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全省基层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定向培养的通知》(赣水人事字〔2012〕64号)精神,从2014年开始,按照“统筹考虑、分步培养、补强配齐”的要求,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甄选出优秀人员到省水利院校定向培养。截至2017年6月,已培养了6名水保专业技术人才,为水保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并开始在水土保持项目建设中发挥着生力军作用。

(2)配齐装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充分利用好近年来国家对生态建设高度重视的政策优势,加大对基层水保站的投入,按规范化建设的标准,新建或维修水保站办公房,配备电脑、打印机等必要的办公设备,电话、传真机等通信设备,摩托车、汽车等交通设备和GPS定位仪等水保技术装备,使乡镇水保站办公环境和工作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

(3)配足经费。一是根据水保站的工作职能、管理范围,通过转移支付、纳入预算等方式充分保障其运行经费;二是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提高薪资待遇等措施,确保引得进、留得住专业技术人员。

2.2 少 取

(1)行政上少干预。乡镇水保站位于生态建设阵地的最前沿,是最基层的工作部门,更是水土保持服务于农业农村的桥梁和纽带,要充分发挥水保站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政府部门必须全力支持,加强引导,让他们有事可为,主动作为。

(2)工作上少交叉。要明确乡镇水保站是县级水土保持监管网络的延伸,其职责定位、主要任务、工作性质以水土保持为主,既要负责国家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更要协助制定好辖区内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积极预防并及时监督人为水土流失的行为。

2.3 放 活

(1)理顺机制。一是理顺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现象。要明确乡镇水保站为县(市、区)水保部门的派出机构,归县(市、区)水保部门领导,在人事、财政、业务等方面归口县(市、区)水保部门管理。二是推行全员聘用制。县(市、区)水保部门要加强对乡镇水保站的考核,控制人员编制,合理设置岗位,实行竞争上岗和全员聘用制,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激活人才机制。

(2)放活职能。一是大整合。可根据实际需要,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工作,整合力量,发挥好乡镇的桥头堡作用,将各乡镇的水利、水保、国土、农业、林业等七所八站统一归并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二是小调整。将水利站水保站合署办公,充实人员,加强力量,明确职责,联合执法。

3 结 语

农业稳则天下安,60年前,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赣县区水保人带领人民群众,植树造林、加固河堤、开荒复垦,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治山治水治穷运动。经过4年多的不懈努力,山青了,水绿了,农业生产也获得了大丰收。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有关材料上看到赣县区人民治山治水治穷,发展农业生产的雄情壮举和感人事迹时,亲自批示“让崩岗长青树,叫沙洲变良田”,1957年12月国务院水保委将周总理的批示制作成锦旗,对赣县区水土保持事业取得的成绩进行了表彰。旗帜是形象,更是方向,激励着我们一代代基层的水保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乡镇水保站作为直接服务农村、农业、农民的最基层站所,其组织架构、管理制度、职能配置及运作机制对维护当地生态环境、助推农村经济发展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影响。不断提高乡镇水保站管理水平,健全其管理服务体系,提升其工作能力水平,对于更好地保护绿水青山,牢固树立水土保持基本国策地位有着长足而深远的意义。

(责任编辑 张培虎)

S157

C

1000-0941(2017)09-0062-02

黄才民(1966—),男,江西赣州市人,局长,从事水土保持管理工作。

2017-06-10

猜你喜欢

赣县水保服务体系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怀念钟和建蜂友
赣县区召开首届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蜂业创新大会
扎根基层不动摇 倾情奉献为水保
农村水利水保工程建设难题及解决措施
野蛮时代终结,动保行业要自律,水保协会年会透露出哪些重大信息?
水保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翰墨传承文化 特色谱写新篇赣州市赣县区城关第三小学办学略记
安远县蜂协指导考察赣县蜂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