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坪村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7-01-21李继忠包小兰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9期
关键词:安定区大坪水土保持

李继忠,包小兰

(1.定西市安定区水土保持局,甘肃 定西 743000; 2.定西市安定区林业局,甘肃 定西 743000)

大坪村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李继忠1,包小兰2

(1.定西市安定区水土保持局,甘肃 定西 743000; 2.定西市安定区林业局,甘肃 定西 743000)

大坪村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基础条件;基本功能;安定区

安定区大力发扬“三苦”精神,在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大坪村“老典型”的政治影响和区位优势,建设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示范、科普教育和科学试验、生态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园区地理位置优越、地貌特征典型、交通条件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生态景观向好,通过积极开展功能区划、综合防治、观测试验、舆论宣传、科普教育、技术推广、公益服务,充分发挥各项功能和作用,保障了园区运行正常和全面发展,为深入实施“水保立区”战略,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建议园区在“魂、园、特、绿”上做文章、再创造,实现示范引领、以园养园、彰显特色和绿色发展。

大坪村曾经是甘肃省“农业学大寨”的一面旗帜,1979年荣获国务院嘉奖令,2008年12月12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频道《我们的三十年》特别节目中进行了专题报道。大坪是党中央、国务院长期关心的地方,胡锦涛、温家宝、刘云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视察工作,特别是胡锦涛同志继1999年9月9日视察时题词“面貌一新、山河大改”后,在2007年2月17日(农历大年三十)重回大坪,同群众共度除夕,给大坪及安定人民以极大鼓舞。大坪村的变迁是安定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大坪村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建成(2010年10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1年11月大坪村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被安定区委、区政府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2012年2月又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

1 园区基础条件

(1)地理位置优越。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是定西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陇海铁路和兰渝铁路,国道310和312线,兰定、平定、天定高速公路,宝兰客运专线穿城而过。园区位于安定区青岚山乡大坪村,距城区5 km,区位优势明显。多年来,安定区成为中国扶贫开发的桥头堡,催生了陇上明珠——大坪村,现在更是搭上了“一带一路”的顺风车,为大坪村加快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2)具有区域代表性。安定区属黄土高原陇中丘陵沟壑蓄水保土区,是甘肃省划定的黄河干流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大坪村是安定区划定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园区为黄土沟谷地貌,呈树枝状梁峁沟壑地形,具有安定区典型的水土流失特征:梁峁顶以层状面蚀和细沟状面蚀为主;坡面上以沟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把坡面侵蚀成细沟,进而蚕食耕地,是主要的产沙区;沟道也是主要的产沙区,以沟头溯源、沟底下切、沟岸扩张为主的重力侵蚀和溯源侵蚀交替频繁发生。

(3)享有土地使用权。园区土地性质属大坪村集体土地,其中科技展览馆和技术示范小区建设用地由区政府统一征用,现由青岚山乡政府和区水土保持部门协同管理和使用。

(4)交通条件便利。进入园区路段设置有明显的指引路牌,通往园区核心区——展览馆、技术示范小区,下游车门川村,以及连接贾河湾、碾盘、大坪3个村民小组的23 km道路,全部用水泥硬化。村庄道路配套有太阳能路灯,所有耕地均配套适宜机械化生产的田间生产道路,交通十分便利。

(5)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园区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基本齐全,建成自来水高位水池1座,家家用上了自来水。建成阁楼式小康住宅123户,配置了垃圾处理等设施,以及沼气池、太阳灶等新型能源设备。建成日光温室38座,发展日光温室种植户20户,农家乐、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渐为园区新业态。在水保展览馆建设布展的基础上,村委会多方筹资,设立了阅览室、活动室、医疗室,配套了篮球场、健身器材等设施,建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英剪纸艺术馆,使园区成为村民学习文化知识和锻炼休闲的重要场所。

(6)生态景观趋于良好。园区是安定区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与产业开发相结合,实现生态、经济双赢的样板工程。园区从山顶到山脚,梯田层叠如画,绿树环抱成荫,山色清新秀丽,环境清爽优美,是适宜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的好地方。

2 园区基本功能

园区立足资源禀赋,划分为科学试验、技术示范、科普教育和生活体验4个功能区。从2009年开始,按照“先建设核心区,再建辐射区,缺啥补啥,后配套水电路渠等设施”的思路进行提升改造。核心区建成的科技展览馆,占地面积300多m2,装潢布展1 200多m2,经过2010、2016年两次集中修建和改造,增设科普设备,物、像、音、电齐全,手段更先进,功能更强大。在辐射区科学布设梯田、林草、淤地坝和小型拦蓄工程等措施,配套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为园区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防洪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2.1 综合防治

综合防治是园区的特色功能,各项措施质量好、标准高,水土保持效益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防治措施全。园区运用径流调控理论,按照“荒山封禁造林,坡地退耕种草,平田覆膜种薯,打坝通拦淤蓄,村村路电畅通,家家建棚养畜,户户窖池配套,人人劳务致富”的治理与开发模式,对位配置径流聚散贮用工程,因地制宜发展产加销贸工农。截至目前,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7 km2,治理程度达到92.5%,其中兴修梯田193.2 hm2、封禁造林97.4 hm2、退耕种草16.4 hm2,建成谷坊10道、集雨节灌水窖490眼、淤地坝5座,形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全方位、多目标、多功能的径流调控体系。在展览馆旁边,修建了封育治理、保水保土耕作、梯田、水平阶、鱼鳞坑、乔木林、灌木林、退耕种草等8种类型的微地貌技术示范小区,便于直观地集中对比展示和操作演示各种措施的功能和作用,从而普及和推广水土保持科学知识。

二是防治标准高。园区建设是坚持“政府导演、水保搭台、部门联动、群众参与、同台唱戏”和“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投其资、各记其功”工作机制的充分体现。在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中,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治理技术路线不动摇,建成了梁峁、坡面和沟谷三道较为完备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力求做到“上水上拦上蓄上用、中水中拦中蓄中用、下水下拦下蓄下用”,从而初步建立起科学、完善的改善生态和发展旱作高效农业的系统工程。通过不断地创新思路、技术、机制和模式,园区经历了由单一型治理向防治结合转变、由坡面治理向沟坡兼治转变、由综合治理向治理与开发并重转变、由分散型治理向全社会参与转变,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新风尚。

三是防治效果好。园区通过坚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综合开发相结合,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不仅具备了强大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功能,而且形成了高效优质的水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体系,基本实现了“土不下山,泥不出沟,生态改善,生产发展”的目标。据测算,园区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5 140 t/(km2·a)减少到现在的1 567 t/(km2·a),现有各项工程措施每年可拦泥1.18万t,拦泥效益达到69%,自然降水利用率提高了20%以上,坡耕地修成梯田后,在正常年景粮食增产30%~50%。水土保持工程为培育发展马铃薯、牧草、蔬菜、劳务等主导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2016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 587元,高于安定区人均6 529元的水平。

2.2 观测试验

根据下垫面的不同,园区建成了不同坡度和立地类型的径流小区,监测设施较为齐全,开展了气象、降雨、径流、土壤侵蚀的观测、对照对比试验,以及数据分析和成果整理。在试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园区实现建设、发展和运行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精准化。

2.3 舆论宣传

园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宣传,基本做到了有文字、有图像、有声音。一是在园区显要位置、人口集中活动的地方、参观台等区域,设置彩绘宣传牌、标志牌等进行宣传;二是制作了折页、画册、知识手册等宣传资料,内容涵盖园区乃至安定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基本情况;三是将传统和新型媒体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站和微信等,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报道,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4 科普教育

一是园区有较强的成果展示和科普教育能力,建成的水土保持科技展览馆,布设展板92块、展台60个、展品70件、电子沙盘3个、LED显示屏1个、浮雕1面,制作电视专题片1部,不仅有体现“三苦”精神的图片、影像、实物和泥塑面塑模型,而且建成了展示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过程的电子沙盘、多媒体演示设施,科技化、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通过光、影、声、电等综合手段,直观地演示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和水土保持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二是园区有多元的合作方式,是安定区爱国主义教育和“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现场培训观摩的重要场所之一,同时也是甘肃农业大学、天水林业职业学院、中小学生水土保持生态教育的实践基地,2013年被列为“水土保持进校园”合作单位。展馆一次可容纳200多人参观,年接待能力达4万人次。三是园区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功能,通过近距离亲身观察和体验集雨节灌、温室采摘、大田耕作、舍饲养殖、剪纸艺术等大坪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深切体会大坪人民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使一穷二白的贫困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从而激发和汇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水土保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的强大力量。四是园区有完善的导视解说方案。为了便于参观和开展科普教育,制作了园区平面参观图和路标,清晰地标注了参观路线、相关水土保持措施,导视效果直观、简洁、明了。同时,制订了完善的解说方案,常年配备3名兼职工作人员轮流负责导视和讲解。

2.5 技术推广

近年来,水土保持相关新技术、新材料、新品种、新工艺、新方法得到大力开发、推广和应用。在新技术方面,有“3S”技术、GPS定位系统土壤水分速测仪及Rain Record降雨过程全自动检测技术。在新材料方面,采用聚乙烯塑钢缠绕管和钢丝缠绕PE管除险加固维修淤地坝,其防冻、抗压、安全性能好。在新品种方面,采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培育脱毒种薯原原种,采用全膜覆盖和双垄沟播抗旱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在新工艺方面,淤地坝增设溢洪道,由土坝+泄水洞“两大件”改为土坝+泄水洞+溢洪道“三大件”,提高防洪能力,泄水洞出口采用铅丝石笼,起到护坦消能作用;为了保护生态建设成果,促进封山禁牧政策的全面落实,推行标准化圈舍,大力发展舍饲养殖。在新方法方面,园区通过实施村容村貌集中整治、“一池三改”、垃圾集中处理、人畜分离等新农村环保工程,打造“清洁水源、清洁能源、清洁家园、绿色田园”的环境友好型生产生活方式。

2.6 公益服务

面向社会大众,园区常年免费对外开放。为便于参观和考察,制作了园区服务公示牌,公开了开放时间和联系方式。据统计,每年实际接待参观时间达到200多天。

3 主要做法和经验

3.1 健全管理机制,确保日常运行

一是成立组织机构。园区成立了管理领导小组,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由安定区青岚山乡人民政府和水土保持局共同负责日常使用和管理,全面负责各级各类参观考察组的接待、服务和园区的环卫、安全管理、管护养护等工作。二是强化投入保障。建园以来,采取财政补一点、群众筹一点、企业捐一点的办法,确保园区的发展,特别是区财政筹措资金近100万元,及时增补和更换有关设备,保证了水、电、暖和电子设备等设施的正常运行。三是注重档案管理。对先后形成的各类技术、财务、影像资料全部归入水保局档案室,配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四是重视安全保障。设立了安全警示标识和消防设施,有完备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较强的安全防护措施与能力。五是加强管护工作。园区实行禁牧措施,推行羊(畜)舍饲,严禁打猎、放火、铲草皮和垦荒、采沙、取土及毁坏地表植被的行为,专职管护员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巡查,对人为破坏水土保持设施的行为及时制止,确保园区管理规范有序。

3.2 致力脱贫攻坚,促进小康建设

坚持“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顺应时代、遵循科学规律”的原则,园区走“修梯田、保水土、调结构、兴产业、促发展”的路子,通过调整结构种马铃薯、退耕种草抓养殖、强化培训输劳务、地膜覆盖种玉米、集雨节灌种蔬菜,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以剪纸为特色的流域经济,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增绿,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文化、医疗、卫生、教育等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为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3.3 强化科普教育,推动生态文明

园区以水土保持科技展览馆为平台,利用彩色大屏、电子沙盘、图片、录音等,充分体现了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水利部、省市区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安定区及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给予的极大关怀、支持和帮助。重点介绍安定区的气象、交通、水系、坝系工程、水保重点项目概况,真实、直观、系统、有效地展示了多年来安定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所取得的成果,集中反映了安定人民始终不渝地发扬“领导苦抓、社会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坚持“水保立区”发展战略,苦干实干、改变贫穷落后状况的精神风貌。以史为鉴,教育和鼓励后人,坚持不懈地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奋斗。

3.4 突出地方特色,持续拓展创新

园区在体现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功能和展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的同时,突出地方特色,积极拓展创新,充分发挥大坪“老典型”的示范效应,在“特”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下工夫。在建设运行过程中,园区坚持“村委主导,农民参与,社会帮扶”的体制机制,先后与金川公司,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新华书店,定西市群艺馆,以及安定区纪检委、监察局等企业、机关、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积极开展合作,设立了农家书屋、新农村文化建设帮扶点、医疗卫生室、廉政教育基地、梅英剪纸艺术馆等,内容上更加完善,功能上更加健全,极大地丰富了园区居民的物质、精神和文化生活,促进了园区全面发展。

4 发展思考

安定区大坪村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按照“致力脱贫攻坚、加快转型升级、建成小康安定”和“努力打造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示范区”的目标要求,在水土保持技术示范和科普教育方面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了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还亟待提高、完善和创新:一是突出一个“魂”字。园区建设的“魂”体现在弘扬“三苦”精神和坚持“水保立区”发展战略上,要通过形象直观地展示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和综合防治技术,淋漓尽致地再现安定人民“几十年如一日”的感人场景和与命运抗争的历史,深刻诠释“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的真谛,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和典型示范作用。二是强化一个“园”字。园有“游息之所”之意,但园区的生态环境容量有限、潜力不足,要切实优化顶层设计,集中有效资源,配套建设一批体现农村特色的生态生活体验设施,提高园区娱乐化、生态化、现代化、信息化的水平,实现以园养园和可持续发展。三是体现一个“特”字。要在培育壮大马铃薯、劳务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大力挖掘、开发剪纸等代表大坪村的非物质文化的潜力,彰显地域特色。四是做活一个“绿”字。牢固树立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做大做强林下经济,做活做实生态旅游,做响做亮绿色品牌,把“绿色发展”的理念根植于心田、落实在行动,守护绿色生命线,从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创造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责任编辑 李杨杨)

S157.2

C

1000-0941(2017)09-0029-04

李继忠(1973—),男,甘肃定西市人,高级工程师,学士,长期从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管理工作;通信作者包小兰(1974—),女,甘肃定西市人,高级工程师,学士,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和森林资源管理工作。

2017-06-20

猜你喜欢

安定区大坪水土保持
中国梦 航空梦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定西市安定区凤翔幼儿园
陶珊珊作品
古朴壮观的西大坪军堡
定西市安定区耕地主要养分含量分析
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新品种引进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