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检查的辐射危害及控制策略

2017-01-20周燕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21期
关键词:受检者控制策略螺旋

周燕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东广州 510000

CT检查的辐射危害及控制策略

周燕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东广州 510000

CT作为临床诊断与辅助治疗的重要影像学手段,在临床使用范围更加广泛。然而CT检查中辐射剂量较大,对于一些敏感人群如儿童、孕妇等危害性较大,因此近年来临床关于CT检查的辐射危害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对其控制策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该文通过知网、万方、维普等期刊收录网站进行查询,对CT检查的辐射危害以及近年来的控制策略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分析。

CT;辐射危害;控制策略

CT设备在临床应用了半个多世纪,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完善,CT影像质量明显提高,准确性更高,扫描速度显著提高,尤其是MSCT、多层螺旋CT的广泛使用,CT在临床使用更加广泛。然而在CT检查时,辐射物质必然会对受检者产生一定的影响,且剂量水平明显多于透视检查与普通放射摄影;近年来随着民众保健意识与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CT检查时产生的辐射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此如何在提高CT检查水平与准确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辐射剂量,降低辐射危害成为CT设备生产机构以及放射科室医护人员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1 CT检查辐射危害的研究现状

有研究发现,在过去20年里,全球范围内CT检查量增加了至少8倍,而我国CT检查的增加量则高达12倍,CT检查引起的电离辐射危害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卫生问题。2000年,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在报告中指出,全球正在使用的CT机数量已经达到了34 000万台,其中每1 000人次中有57人次接受过CT检查,而放射学检查中,CT检查占5%的比重。与发展中国家比较,西方发达国家的CT使用率更高,检查也更加普遍,而儿童接受CT检查的频率以及比例也呈现出快速增加的趋势。统计显示,1980年美国的CT经检查在放射学检查中占1.8%~2.5%的比例,美国全国辐射防护委员会统计数据发现,整个放射学检查剂量中仅CT辐射剂量占到了5%,并且这一数据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2000年,在整个放射学检查剂量中,CT机检查占到了30%。自CT检查进入我国后,全国范围内快速普及这一检查方式,1999年,我国CT机数为3 712台,成为世界拥有CT国家的第3名。医学检查与诊断中已经将其作为常规的检查方式之一,每年接受CT检查的人大约有1 250万人次,而在检查过程中,使用剂量照射量超过需求量的人次达到了250万[1]。

2 CT检查辐射剂量、危害性

2.1 CT检查辐射剂量

近年来CT检查中辐射剂量超标已经成为全球普遍存在的临床问题,并引起了相关组织与学者的注意。过去20年,不仅使用CT的人数快速增加,而且机器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一次屏气的状态下,多排CT能够对更大范围进行扫描,并且扫描时间也大大缩减。在冠状动脉的CT造影检查中 ,由于小螺距的重叠扫描以及心电门控的应用,辐射剂量明显增加,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比较,有效辐射剂量明显增高。CT引导下进行穿刺活检时,通过CT透视成像系统可以提供精准定位,但是扫描剂量远远高于常规使用量。而在三维重建、波层扫描以及血管成像等比较先进的CT检查技术中,患者的剂量负担明显增加。纵观临床的研究数据,学者统计的关于检查辐射剂量统计如下:腹部序列扫描剂量多在20~50 mGy,体表扫描剂量为 30~70 mGy;对于胸部摄影而言,胸部CT扫描的表面剂量是其表面剂量的200~300倍;而与腹部平片以及乳腺平片摄影比较,胸部CT扫描的剂量则分别为10~20倍、20~30倍。

2.2 CT检查的辐射危险

依照发生情况不同,将电离辐射分为急性生理损伤与随机生理损伤两种,其中前者主要发现在>500 mGy的一次性辐射,后者则表现为低辐射情况下每10 mGy产生的群体癌症危险性的增加。X射线剂量的大幅度增加会导致受检者承担的潜在辐射风险增加,在高辐射剂量下,X射线对人体DNA染色体以及细胞的损伤明显增加,导致一些基因出现突变,进而引起肿瘤疾病等,并最终形成癌症[2]。与成年人比较,儿童对CT辐射剂量的敏感度更高,因此在CT检查中,即使辐射剂量较低,儿童也会受到较大的伤害,尤其是女童。目前临床已经公认CT辐射剂量的危害性。Hall EJ在研究中提出,CT辐射的危害就好比小汽车高速行驶5 000英里中,车祸的发生概率,相当于一个人每天抽100包香烟患上肺癌的风险一样[3]。依照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委员会的估计,当5岁及以内的儿童在CT检查时接受的辐射剂量为100 mGy时,他发生致死性癌症的概率会比正常人高出1.2%~1.5%;在同剂量的照射下,15岁女孩发生乳腺癌的概率会相应增加0.3%;对于35岁以下的女性,在接受乳腺照射时,辐射剂量每增加10mGy,与正常人比较,其出现乳腺癌的概率就增加14%。对于孕妇而言,在接受CT检查时,胎儿会受到射线的严重危害,出现肿瘤、白血病的概率要明显升高。

3 导致CT辐射剂量增加的原因

3.1 临床使用范围的扩大

近年来多层螺旋CT设备的操作技术快速发展、扫描速度明显加快,同时图像采集处理能力与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因此临床医生在诊断时习惯性依赖于CT诊断,因此螺旋CT在临床的使用比例不断增加,公众总辐射总剂量显著增加。如在螺距小于1的薄层扫描的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头颈部血管等技术时,由于临床使用指南比较匮乏,诊断医师为了保证理想的诊断结果,多采用较多X线辐射剂量[4]。多层螺旋CT引导下进行非血管介入微创治疗,为了精准定位,多采用多次重复扫描的方法来完成,治疗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的辐射剂量明显增加。

3.2 CT检查更加模式化

我国人口数量较多,因此医疗机构承担的压力较大,同时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一些临床医生在诊断过程中为了诊断更多的患者,没有详细了解患者的情况,采取统一标准来制定诊断方案,导致部分患者的放射剂量明显超标。同时国内医院管理者尤其是较大规模的医院多更加重视临床诊断医师的水平,对放射技师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未明确划分技师的责任,导致CT检查过程中机械化现象严重。为了减少漏诊现象的出现,放射技师在操作时扩大检查范围,导致CT辐射剂量的增加。

3.3 未严格排查适应症与禁忌症

CT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同时诊断方法简单,成本与要求较低,因此临床医师在采取影像学诊断时,习惯性采用这一诊断方式,然而这会引起多层螺旋CT检查的适应证掌握出现偏差,导致越来越多的普通疾病也开始使用CT这一诊断方式。放射医师为了获得高质量图像,对高分辨、高对比过分追求,一味采取多时相、高分辨、大范围CT扫描、薄层、高mAs扫描,忽视了辐射剂量过量对患者机体的伤害[5]。

4 多层螺旋CT检查辐射危害控制策略

为了使多层螺旋CT检查为受检者带来更大的利益,加强多层螺旋CT检查辐射危害的控制十分必要。总体而言,CT检查辐射剂量的控制主要来源于两方面:CT设备生产厂家以及放射科室医师。

4.1 CT设备生产厂家

作为CT的生产机构,在CT生产的每个过程,必须要重视CT成像过程中辐射剂量的控制问题,尽可能的改进技术以降低辐射剂量的潜能。对准直器、探测器、自动曝光控制以及适形滤过器等技术进行大力改进以及研发,尽可能降低每个阶段的辐射剂量。如GE公司在生产时,将宝石分子结构材料加入新推出的探测器,使用实践显示,该设备在心脏成像方面的辐射剂量减少了80%~90%。西门子公司开发了Z轴动态准直器系统,使得辐射剂量下降至40%~55%[6]。

4.2 CT诊断医师技术的改进

近年来随着CT诊断中产生的辐射影响,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与学者开始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探究来降低辐射剂量,减少辐射危害。白金城等[7]在研究中发现,医院内CT重复检查次数、部位较多,其中恶性肿瘤患者是重复检查的主要人群,因此认为,医院可以建立档案,监测外伤、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常见疾病的CT检查频率以及积累剂量,同时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辐射安全教育,尽可能减少不必要、不恰当的检查,从而使医疗辐射降到最低。王正等[8]在对100例行CCTA检查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进行研究时发现,螺旋CT在进行血管造影检查时,320 mg/mL碘佛醇检查与370 m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形质量均达到了临床要求,有效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受量,因此可在临床推广使用。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进行CT诊断时,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询问,掌握其适应证,在保证诊断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CT辐射剂量,具体剂量以保护个人ICRP为标准。在扫描前,医护人员要做好准备工作,争取受检者的配合,尽可能减少CT扫描时间,避免配合不佳导致的重复扫描。受检者的非扫描部位,可以采用铅帽、铅围脖、铅围裙等进行保护,尤其是腺体、眼晶状体等组织。

5 结语

螺旋CT检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必须要充分重视其带来的辐射危害,生产厂家在研发新技术与产品时需要尽可能的降低多层螺旋CT的辐射,同时医护人员要严格掌握诊断适应证,加强自身操作与诊断水平,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从而保护自身与受检者的利益。

[1]卢光明.积极推进超低剂量CT血管成像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4,29(6):582-583.

[2]Dendy P.Low dose radiation risk[J].BJR,2005,78:1-2.

[3]Hall EJ.Radiation biology for pediatric radiologists[J].PediatrRadiol,2009,39(1):S57-S64.

[4]夏春潮,蒲进,李磊,等.头部CT扫描受检者敏感器官体表辐射量及防护措施的初步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7(6):945-948.

[5] 张欣.浅谈 CT放射剂量的控制[J].北方药学,2014,11(2):149.

[6]黄科峰,朱安平,陈洪高,等.宝石能谱CT电子束扫描技术低辐射剂量对冠状动脉成像的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1,39(5):977-978.

[7]白金城,迟红卫,王淑萍,等.CT重复检查情况及辐射剂量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7,38(1):94-96,100.

[8]王正,王娟,赵瑞峰.低辐射剂量联合低碘总量冠脉CT成像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4):1686-1688.

R144

A

1672-5654(2017)07(c)-0050-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21.050

2017-04-24)

周燕(1989-),女,江苏盐城人,本科,初级技师,研究方向:CT扫描检查。

猜你喜欢

受检者控制策略螺旋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计及SOC恢复的互联电网火储联合AGC控制策略研究
基于递归模糊神经网络的风电平滑控制策略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探讨体检受检者采血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效果
现代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策略探讨
健康管理对纠正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