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在教室,人在哪里——谈小学语文生本教育

2017-01-19周雨晔

课外语文·下 2016年11期
关键词:生本教育小学语文

周雨晔

【摘要】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解放学生的主要途径又在哪里,“生本教育”的实施就为解决以上所有问题提供了思路,所以教学中,要遵循“生本”教育理念,努力打造一个课在教室,学生在课里的和谐、高效的发展课堂。

【关键词】课堂与学生;生本教育;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改革虽然逐步推进,但是教师并没有真正从实质上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学生更没有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脱身出来,教师和学生仍然是考试的雇工和奴隶。讲不完的课,做不完的作业,教师身心疲惫,学生严重厌学,究其根源其实在于我们的认识出现了问题,教师把课放在了教室,却不知把学生放到哪里。

一、教师不应该“一心教书”

教师总是非常认真努力的,他们钻研教材,分析大纲,精心设计教法,想尽一切办法如何深入浅出的“把书教给学生”,但是很多时候总是事与愿违,学生没有兴趣,没有激情,课堂气氛沉默,教学效率低下。为什么,因为教师只是顾着低头教书,而没有抬头看学生,没有本着“生本教育”的理念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出发,因此唤不醒学生的主动意识,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六年级《最大的麦穗》的教学中,教师总结提问:“大家从文中故事悟出了什么道理?”所有回答问题的学生都是原封不动地读了一遍课文最后一段,并没有表达出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想。“你们觉得‘最大的麦穗‘颗粒饱满的麦穗‘眼前的麦穗在人的一生中都代表了什么?”学生们互相议论,脸上茫然的表情可以看出并没有真正明白老师的意图。这时,教师启发道:“老师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讲出很多优秀的课,培养很多优秀的学生,在我追求这个理想的过程中,今天的这节课就是其中一节,要好好把握。”形象的示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马上兴奋起来。“老师我明白啦,最大的麦穗就是人生的追求和理想,要实现理想得好好把握现在的时机。”

其实教师应该明白,自己面对的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如果生硬地给他们灌输人生、追求、时机等等,他们是不会有深刻领悟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课堂必须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才能让学生得到深刻的感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把握教学内容的同时必须分析学生,研究学生,把课放在教室,把学生领进课里。

二、学生不应该“一心听讲”

我们的学生也非常听话,因为教师总是教育学生,认真听讲,记好笔记,做好作业。总是告诉学生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这种思想深入人心,根深蒂固。我们的学生循规蹈矩,不敢质疑,不会思维,不会主动的探究,不习惯主动交流,羞于自我展示,只是被动接受老师的灌输,课堂安安静静,没有应该有的课堂活力。

在《小草和大树》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交流感想。“老师,我觉得英国人和我们中国古人很相同。”“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夏洛蒂把退稿信钉到床头,让我想起了勾践卧薪尝胆,把苦胆挂到屋子里,勾践怕自己忘了被吴国羞辱的事情,用苦胆时刻提醒自己不忘报仇雪恨,最终成功。夏洛蒂把信钉到床头也是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别人的羞辱,一定要发奋努力,最后也取得了成功。” “仙人掌开花是大树吗?题目为什么叫‘小草和大树?”“《简·爱》这部小说好看吗?”如果不是放手,学生不会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当然,放手不是放任自流,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忽视的,对学生的每一个回答,每一个质疑,教师都应该积极回应。

如果教师只是按部就班的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问题,教师再总结板书,看似是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们自己思考,实则是学生变成了教师牵动的木偶,只是按照老师的思路或者想法思考,并没有真正把自己的思维发散出去。

三、课堂不会“没有瑕疵”

教师面对的是鲜活的人,是有思想的学生,他们生长环境不同,认知能力有高有低,知识积累有多有少,他们会各自沿着自己的轨迹发展,课堂上任教师安排得多缜密还是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要做的是宽容、接受、引导,在教学内容相对确定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发挥,自由发展,这才是“生本课堂”的核心。

在《三顾茅庐》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可能对《三国演义》里的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这些人物并没有清楚、整体的认识,因此在老师提出“刘备三次上隆中去请诸葛亮,重点是第三次,把描写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找出来。”提出这个问题时,没想到学生对文中出现的四个人物都产生了兴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各自表现出自己的看法。“我不管诸葛亮有没有雄才大略,我只觉得他太傲慢无礼了,人家刘备都来第三次来了,他还在睡觉。”“张飞说得对,用一个麻绳把他捆来得了,我喜欢张飞,痛快!”“你们懂什么,《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又叫诸葛卧龙,没看到他住的山就像一条卧龙吗,我看过《三国演义》人家胸怀大略,住在这里就是为了等待刘备这个明主的。”

其实,教师提出问题本来是想引导学生分析刘备礼贤下士的精神,没想到学生们会由这个问题延展开去,谈到了诸葛亮和张飞,课堂并没有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但是,学生们在自主思维的基础上,表达了自己阅读的真实想法,课堂看似有了瑕疵,但是却是学生们已经走进课里的最好反映。

种子有喜欢日照的,有喜欢背阴凉的,有适合山区种植的,有适合陆地培育的,我们必须根据种子的特性去栽种才能有收获。我们的课堂也是这个道理,学生如同种子,教师只能根据学生自身的规律去引导,学生才有发展,才有未来,这就是生本课堂的精髓。

参考文献

[1]杨晓洁.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讨[J].新课程(小

学),2014(3).

[2]雒宁峰.生本教育理念运用于语文教学的误区分析及解决对策[J].语文学刊,2010(6).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生本教育小学语文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