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读比

2017-01-19邓杰

课外语文·下 2016年11期
关键词:群文议题习作

邓杰

【摘要】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加以阅读教学。将一组文章按一定要求放在一起,通过教师精选的文本分析探究;群文阅读还可以不同的议题为组,一起品读文本,将阅读和写作紧密联系起来,读中练,练中求发展,就能有效推动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发展;通过比手法、比语言、比表达,学生轻易就能发现文章的结构特点,文章采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抓住多篇文章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真正习得并内化这种能力。

【关键词】群文阅读;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通过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从而提升阅读能力。在多个文本的解读中,在议题的讨论中,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切实地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语文能力,能够体会文本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所以,群文阅读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思想。

群文阅读能够将课文内容以及课内与课外阅读紧密有效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发现在课文之间的联系,以及教材之外还有那么多好的文章、书籍值得他们探索,自然会引发他们极大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他们自发地进行课外阅读,这恰恰是群文阅读最大的意义所在。而在课堂中如何才能有效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例谈其教学策略。

一、“放”:一组文章一起放

中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能否成功,关键在于选择优秀文本,如果文本选择失误,那么群文阅读的教学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笔者在群文阅读教学时,就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情况,精心选择文本。

(一)相同主题一起“放”

主题相同的文本放在一起阅读,可以避免文本的杂乱无章,能够让主题更加突出,让学生认知更加深刻。例如,一位老师将《黄鹤楼》《天净沙·秋思》《渡荆门送别》《夜雨寄北》《水调歌头》这五首诗歌组合在一起,主题都是思乡。内容有描写客居在外的游子表达的思乡情,有体现亲人之间思念的,有叙述诗人远游他乡体现出来的思乡,同一个主题,从不同角度去表现思念,如此精挑细选,就是为了突出这组文章的主题。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得以提高,这样的学习,也提高了他们的分析、探究能力。

(二)课内外结合一起“放”

阅读的目的就是从课内指向课外的,如果能在课堂上将课文与课外内容结合起来,就能引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课外阅读之路,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的。

如教学《俗世奇人》时,笔者就将课文之外的文章结合在一起,读《俗人奇事》一书中的《张大力》《苏七块》《刷子李》等文章,在群文阅读中充分感受冯骥才笔下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以一篇带多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再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动物故事时,就可以推荐“课外书屋”里提到的动物小说,像我国著名作家沈石溪的《狼王梦》、加拿大作家西顿的《小战马》《红脖子》、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法国小女孩蒂皮写的《我和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让学生自主选择书籍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讨论,深入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丰富的情感。经过这样的群文阅读,学生对这类的动物小说充满了兴趣,自然会在课外去阅读。

由于中学生的阅读量和人生经历都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要精心选择文本,让学生在文本历经知识与能力的成长,以达到提升阅读与思考能力的目的。

二、“读”:一个议题一起“读”

群文阅读教学在确定了文本后,就需要确定议题,好的议题能将所有的文章有机地串联,能让学生围绕它积极地参与,热烈地

讨论。

(一)以“作品作者”为议题

以“作品作者”在议题,在群文阅读中较为常见,因为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通过群文阅读,学生很容易走进作者,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例如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了陶渊明的数篇作品,陶渊明作品的内涵是丰富的。通过对陶渊明田园诗及其他作品的研究,引导学生由作品到人,真正去认识、了解陶渊明,从他的作品中汲取营养,从而接受艺术熏陶。《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将这四篇诗文放在一起,作为一组文章去赏析,可以使学生们对陶渊明的志趣性格、人生态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激发起他们对陶渊明这个人物的兴趣。

(二)以“指向习作”为议题

阅读是习作的基础,阅读能促进习作,我们的阅读教学是否高效,往往也能代表我们的习作教学的质量,群文阅读议题指向习作,能让学生容易发现习作的奥秘,解决习作的困难。

郑振铎笔下的《猫》、林海音笔下的《爸爸的花儿落了》、都德的《最后一课》都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都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在读完一组文章后练笔,让学生在习作中运用这种写法,以“学文促写”为议题进行群文阅读,让学生感受这几篇课文首尾呼应写法的好处,然后让学生仿写一个首尾呼应的片段,最后,将自己的习作与文本比较,用心体会首尾呼应带来的表达效果。像这样以“指向习作”为议题的群文阅读,能将阅读和写作紧密联系起来,读中练,练中求发展,就能有效推动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

发展。

三、“比”:一组文本一起“比”

在阅读实践中,“比”是群文阅读中要重点落实的能力。一组文本放在一起,一定会有比较。在比较中,学生轻易就能发现文章的结构特点,文章采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抓住多篇文章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真正习得并内化这种能力。

(一)比手法

文章结构是一篇文章外在的基本形式,让学生明白一篇文章的结构,对学生习作的结构方式有较大的指引作用。如一位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童话神话”,在学生读完《皇帝的新装》《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女娲造人》《小圣施威降大圣》四篇文章后,引导学生比较思考:这四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很快就能在比较阅读中发现神话童话故事情节想象曲折的特点,这比单篇阅读教学更有优势。能发现文章在写法上的奥秘,慢慢也能引导学生在作文及其他方面加以运用。

(二)比表达

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就是表达方式,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让文章产生不同的效果。让学生比较文章的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表达。

《春》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一篇优美写景散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课文《济南的冬天》也是写景的文章,但和《春》相比,它更多的是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第二故乡的热爱。同一组课文《风雨》虽然也是写景的文章,但全文没有一处写“风”字,却把风写得身临其境,令人叫绝。把这三篇文章组成群文,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逐步感悟写景文章的不同表达方式以及表达效果。这样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比,从而更容易地让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比”的能力,也更容易让学生明白表达的奥秘。

(三)比语言

语言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优美的语言更能给人无限的遐想和启迪,让学生品味一组语言生动的文章,通过朗读、仿写等方式,能让学生直观地体会语句的生动、形象。

如八年级语文上册,《云南的歌会》出自乡土文学大师沈从文之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云南民歌的演唱情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自然、人文与艺术的欣赏;第二课《端午的鸭蛋》典型地体现了汪曾祺散文语言质朴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之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与留恋之意;第三课《吆喝》的作者萧乾以平易而又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生活交响曲”;第四课的《春酒》是琦君的一篇诗化散文,笔触细腻,文风欢快而感伤;第五课《俗世奇人》的作者冯骥才从一个小角度切入,塑造了两位有独特技艺和个性的民间高人形象,语言形神兼备、幽默奇崛,弥漫着浓浓的津腔津调。本单元课文都以民俗为主题。进行本单元教学时,在解析文章的语言主观性后,教师可以从学生自身的民族特色和家乡文化出发,引导他们发掘民间文化,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用语音、词汇、语法等展现自己的身边的民风民俗。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对语言主观性的理解和记忆,强化了学生对语言主观性的运用能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和传统艺术文化的思想感情,有助于诱导学生关注、思考、欣赏、热爱自身的现实生活。

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应用于课堂,需要大量的课堂实践操作才能慢慢完善。笔者将继续通过群文阅读教学,思其方法、行之策略、施之全体、激之素养,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6).

[2]韩春玲.浅论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课型和发展的方法[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4(3).

[3]蒋军晶.群文阅读:阅读教学的跨越式改革[J].语文教学通讯,2014(3).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群文议题习作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群文活动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
例谈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