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创业型人才培养平台研究

2017-01-19杨丽坤马建新

学理论·下 2016年12期
关键词:机制创新

杨丽坤+马建新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应积极掌握和利用政策,努力搭建鼓励创新、推动创业、促进就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促进创业型人才的迅速成长。搭建创业型人才培养平台的对策如下:准确把握创业型人才的成长特点,做好培养平台的设计规划;有效整合培养资源,形成搭建创业型人才培养平台的合力;立足已有经验,积极探索搭建创业型人才培养平台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创业型人才;培养平台;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2-0188-03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们党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尤其是在创业方面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十三五”期间要坚持的促进创业的思路是:“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1]这一思路进一步凸显了创业平台研究的重要价值,也为我们研究创业型人才培养平台提供了方向性指导。创业型人才是社会亟须的人才,如何培养更多的创业型人才就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国家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搭建创业型人才培养平台已经刻不容缓,我们研究的就是探讨如何为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提供载体的问题。要积极掌握和利用政策,努力搭建鼓励创新、推动创业、促进就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促进创业型人才的迅速成长。

一、准确把握创业型人才的成长特点,做好培养平台的设计规划

创业型人才,是指那些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具备了一定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的人。创业型人才是潜在的创业人才,他们具备一定的创业素质,具有进行创业的可能性,但能否创业还需要有转化支撑,这个支撑就是创业培养平台的搭建。要搭建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平台,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创业型人才这个核心目标进行谋划,从创业型人才成长规律、特点和实际基础出发,根据创业培养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任务,编制切实可行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一)创业型人才的主要特征

一般来说,创业型人才的主要特征有:第一,他们具有强烈的机会意识。他们眼光敏锐,善于发现机会、把握机会。第二,他们具有强烈的开拓探索精神,有创业的激情,敢冒风险,敢创新路,敢为天下先。第三,他们具有优秀的创业品质,有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责任心,有团队精神,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能够脚踏实地。第四,他们具备创新的知识和能力,掌握创业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领导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协调事务能力,还有处事的实践经验和技能[2]。

(二)搭建创业型人才培养平台的根本目的

搭建培养平台的根本目的是由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的。我们要培养的是“拥有创业精神、掌握创业理论和知识、具有创业能力和创业技巧的人才”。培养平台就是为实现这一目标创造条件,一切设计规划都要紧紧围绕这一培养目标。因此,我们搭建的创业培养平台,必须兼具教育功能、孵化功能、转化功能、市场营销功能等。我们搭建创业型人才培养平台,必须有效整合以政府、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力量,营造良好的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政策环境,突破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障碍,形成各具特色的培养平台模式。

(三)搭建创业型人才培养平台的基本原则

一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根据地区资源分布实际,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制订发展规划。第一步,要统筹人才培养各方力量,加强部门协作和区域统筹,努力形成部门协调有效、组织实施有序、终端落实有力的工作格局。第二步,要统筹各种培养资源,努力做到资源配置合理,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培养平台。第三步,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区别轻重缓急和具体条件,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推进平台建设。对于探索性强、实施难度大的任务先行开展试点,逐步完善,积累经验后全面展开。

二是突出特色,服务重点。紧扣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加快特色平台建设,为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支柱产业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提供服务和支撑。加强高端引领,突出科技前沿、重点领域和战略需求,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培养、造就和集聚人才。

三是开放共享,充分衔接。要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已有的平台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共建共享机制,最大限度地做到各级创业创新平台的有效衔接,对于相关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设施、科学数据、科技文献、自然科技资源等进行整合、重组和优化,实现开放和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

(四)搭建创业型人才培养平台的主要类型

一是建设创业教育平台。对创业型人才进行关于创业的系统知识培训,弥补他们创业知识和经营管理经验的不足,不断提高创业者基本素质,培养他们具有开创型个性和创业精神。

二是建设资源共享平台。破除资源的拥有者、经营者、使用者之间的各种壁垒,促进创新要素流动、聚集和高效利用,为创业型人才提供技术推广、设备共用、产品检测、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管理咨询等多方面服务,加快实现创业资源的信息化、网络化,有效改善创业创新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建设实训基地平台。政府、学校与企业、研发机构等应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把它们作为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平台,开展多方位、多样化的合作,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

四是合作发展联盟平台。在政府的指导下,成立由学校、企业、行业、科研院所、学术团体等单位组成的合作发展联盟平台。

五是创业项目孵化平台。为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的场地及通讯、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孵化、衍生和培育新的公司、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降低创业企业的风险和成本,提高企业的成功率。

六是科技成果转移平台。它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催化剂”,是为自主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提供专业化配套技术服务的平台。主要是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提供科技成果信息服务、行业性共性技术转化服务、技术标准支撑等服务,进行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最后形成新产业。

二、有效整合培养资源,形成搭建创业型人才培养平台的合力

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大系统工程。这个系统由对培养创业型人才发挥重要作用的各种资源构成。主要包括家庭教育系统、学校教育系统(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各级大中专学校等)、外部教育系统(包括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三大系统(见图1)。创业型人才的成长成才,离不开这三大系统的合力。

创业平台就是一个有效对创业资源进行高度整合,提供周到的服务和丰富的信息,为创业者提供载体及相关的政策、条件等环境的载体系统。创业培养平台不仅要充分发挥载体系统的功用,更注重的是要适应创业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加强培养功能的发挥,有效整合三大培养系统的资源,发挥它们的合力。

从发挥合力的角度分析,在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各方力量都应各就其位、相互配合,使各自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培养平台的搭建,就是以充分发挥合力为目标,有效地把各方力量组织起来,有效地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共同为培养创业型人才服务。一般来说,在创业型人才成长的不同阶段,各方力量的作用是有所不同的。在学前教育阶段,家庭教育发挥主要作用,学校、政府、社会居于辅助地位;在学校接受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阶段,学校发挥主要作用,政府、家庭、企事业单位、社会居于辅助地位;步入社会工作后,政府、工作单位、社会发挥主要作用,家庭、学校居于辅助地位。

(一)各系统要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培养功能

第一,家庭教育系统培养功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营造积极、宽松的家庭环境,促进孩子创造能力的发展。

第二,学校教育系统培养功能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大学阶段。从幼儿园到大学阶段的学校教育中,应该根据创业型人才必须具备的知识和综合素质融合的趋势,注重创业意识的塑造、创业知识的系统传授和创新能力的训练等内容。美国是较早在学校进行创业教育的国家,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乃至研究生阶段,都普遍开设就业与创业教育课程。一项对全美高中生的随机抽样调查显示,70%的学生希望拥有自己的企业,86%的学生希望知道更多创业方面的知识。1999年,大约有1 100所学院和大学开设了这一领域的课程,其中许多学院和大学还开设了创业学或创业研究专业。同年,美国国家创业教学基金成立[3]。

第三,在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环境支持方面,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都要高度关注创业型人才的成长,切实担当起倡导者、扶持者的重要角色,为培养创业型人才创造有利条件。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制定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加强网络、创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引导激发创业热情,给予创业扶持。尤其是对于刚进入校园的大学生,更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创造宽松的环境,切实为在校学生和毕业生创业提供必要的优惠条件和政策保障。企业要充分发挥支撑作用,企业一线人员要勇于承担教育任务,通过切身感受和直接经验来帮助创业者。社会可以专门成立开展创业的多功能研究中心和中介服务组织,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各种咨询服务、提供专业师资力量、开设创业相关课程以及有利于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各种条件。

(二)建立健全培养资源整合机制,搭建优质平台

整合各方面优质资源,充分调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来建设平台,离不开一套好的机制。要以资源共享为核心,打破资源分散、封闭和垄断的状况,按照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要求,有效调控增量资源,激活存量资源,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资源的潜能,积极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平台运行机制。参照国家相关规则,针对不同创新平台的特点,研究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约束和规范与创新平台的投入、建设、管理和使用等相关的行为;界定平台拥有者、平台使用者和平台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平台共享的原则,完善实现共享的运行机制。

二是建立健全共享机制。创建连接广泛的网络资源平台,将各种资源整合起来,促进创业实体、高校、企业等各方面的交流和共享,将实践教学、研讨会和网络资源整合在一起,营造良好的网上创业教育环境,真正为创业者和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持。这其中,对于自然科技资源、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研究试验基地等更要积极探索共建共享的方式,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是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按照职责明确、评价科学、扶优汰劣、动态管理的原则,从研究成果、制度创新、人才培养、共享服务等方面,对平台建设运行的情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在经费、政策、舆论上实行区别对待,奖优罚劣;积极引导平台建立良性循环发展的运行机制,逐步实现政府目标、经费投入与平台建设运行绩效挂钩,确保投入资金的高效使用。

三、立足已有经验,积极探索搭建创业型人才培养平台的创新模式

对于创业培养平台建设,许多学校、企业、各级政府、社会组织等都在积极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比如,一些城市建立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创业辅导服务,以增强初创企业的竞争力,促成初创企业的高成活率和高成长性。创业基地主要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共享、市场拓展、人力资源协作、公共技术、融资担保、管理咨询、法律支援、后勤保障服务。目前,这种创业平台已初步形成规模,发挥效益。我国台湾高校通过成立育成中心机构来组织科研设施、专家人才等资源,通过市场需求与中小企业需求对接,培育出大量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创造了大量的新型就业岗位,在解决台湾高校学生就业、科技项目成果转化等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国外关于创业培养平台的实践更为丰富。比如,起源于美国的创业计划竞赛,能有效促进创业项目的形成。它参照风险投资的运营模式,由优势互补的队员组成一个团队,提出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或者服务,并围绕这一产品或者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商业计划书[4]。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应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加以促进。

(一)以众扶促创业

通过政府和公益机构支持、企业帮扶援助、个人互助互扶等多种方式,共助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成长。建议加大税收优惠、财政贴息力度,扶持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创办科技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加强创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服务指导,提高创业成功率。完善支持人才创业的金融政策,以及知识产权、技术等作为资本参股的措施。继续加大对创业孵化器等基础条件平台的投入,创建创业服务网络,探索多种组织形式,为人才创业提供服务[5]。

(二)以众筹促融资

发展实物、股权众筹和网络借贷,有效拓宽金融体系服务创业创新的新渠道、新功能。要调整支出结构,强化政府的主导性。结合平台建设总体要求,调整财政科技经费支出的结构,在财政预算中设立科技平台建设专项资金,统筹安排涉及科技平台建设的相关科技计划的经费,形成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渠道。要鼓励多方投资,注重投入的社会性。本着“谁投资、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建立和完善投融资激励机制,运用市场力量吸引社会团体、企业、个人以及国内外投资者共建共享培养平台,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选择有条件的领域,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和基地。

(三)以开放促共赢

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平台建设,这一平台是对外开放、借力发展的重要载体。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源和市场,将创业型人才培养尽可能地向外延伸,在更广的范围内实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建设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平台,可以分享到国际创业型人才培养平台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使培养资源要素获得最佳配置与最佳利用;还可以积极引进外资,用外资弥补平台建设资本要素的缺口。一方面,积极参与国内培养平台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借鉴和引进国外培养平台管理方面成熟的制度及标准规范。通过各种方式,掌握国际培养平台发展的动态和趋势,提高自主建设能力,鼓励平台建设单位与国内其他研究机构合作建立网络化共享平台。另一方面,要充分加强交流,建立稳定的合作渠道,积极吸引国外开发机构参与培养平台建设,实现合作共赢。

(四)以服务促成长

一是落实和制定配套政策。根据推进创业计划的具体情况,在科研管理、人事制度、经费使用、考核评价、人员激励等方面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并先行先试、逐步完善。

二是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设立中央财政专项经费,加强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各级政府可采取类似发达国家的政府、社会、银行三条渠道争取专项基金和贷款的做法,设立一定资金规模的“青年创业基金”,还可以通过担保贴息贷款、信用担保贷款等方式筹措创业资金。由政府组织设立创业园区,为创业型人才创业提供实践平台和“孵化器”,并减免创业园的场地租金、加盟费和保证金,降低创业门槛。

三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政府通过举办创业形势分析会、报告会、创业政策讲解课等形式,帮助青年理解创业政策、运用创业政策;及时总结推广在推进计划实施过程中创造的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加强对优秀创业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宣传报道,为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6]。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47.

[2]廖进球.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N].江西日报,2013-10-26.

[3]如何成为创新创业型人才[EB/OL].[2012-10-17]http://news.

pedaily.cn/chuangye/201210/20121017606399.shtml.

[4]国外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与风险投资[EB/OL] . [2012-01-31]

http://www.doc88.com/p-989996298884.html.

[5]刘铁志.立体实施众扶 集聚创业创新合力[N].中国改革报,2015-10-08.

[6]芮宏.努力发挥青年在“双创”中的生力军作用[EB/OL].[2015-

12-18]  http://bt.xinhuanet.com/2015-12/18/c_1117503943.

htm.

猜你喜欢

机制创新
基于目前班级阅读下幼儿多元表达内在机制的创建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浅谈基于Java的异常处理机制
皮革机制
艺术需要公共环境参与的中介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