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解放的重大意义及其影响

2017-01-19黄澄

学理论·下 2016年12期
关键词:重大意义解放哈尔滨

黄澄

摘 要:哈尔滨是一座富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城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哈尔滨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日斗争,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迹。1946年4月28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进驻哈尔滨,使哈尔滨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在解放东北和解放全中国的战争中,哈尔滨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关键词:哈尔滨;解放;重大意义

中图分类号:K2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2-0144-02

1946年4月28日拂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民主联军发出总攻令,向哈尔滨市区开始进军,到早上8时,全部占领了哈尔滨市。长期在伪满统治下的哈尔滨市回到了人民的手中,迎来了新生。东北民主联军进入市区后,受到全市70余万居民的热烈欢迎,大家夹道相迎,高呼解放与胜利的口号,红旗飘飘,众志成城。同日,成立了哈尔滨卫戍司令部,聂鹤亭任司令员,钟子云任政治委员。4月29日,东北民主联军进入哈尔滨市后,开展相关工作,发表了松江人民自卫军司令部、政治部告哈尔滨市同胞书,并连续发出哈尔滨卫戍司令部第一号、第二号布告,稳定了哈尔滨的整体形势。5月3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刘成栋为哈尔滨市市长,标志着民主政权的正式建立。哈尔滨市得到了人民长久期盼的解放,也因此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哈尔滨的解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哈尔滨解放具有重要标志性

这是我们党在战略上从农村包围城市转到夺取大中城市的一个新起点,哈尔滨解放是战略重点转移后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

在早期中国革命的道路上,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中国的革命道路进行了分析,从实际出发,选择和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这样一条革命道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把工作的重心首先放在农村,不仅是因为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民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所在的广大农村区域也成为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而且在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上都存在着敌强我弱的态势,改变这种态势非一朝一夕之功,这也决定了中国民主革命的长期性。特别是在农村,反革命的力量相对薄弱,这些都决定了只有在农村建立根据地,才能更好地发展和壮大,并且积蓄、锻炼和发展革命力量,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才能夺取全面性的胜利,进而解放全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符合中国的革命实际,同时,这一理论的提出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6年,哈尔滨的解放让我们增强了夺取大城市的信心,表明了我们已经具有战略进攻的实力,政治组织、军事实力、人民支持等方面已经到了破茧成蝶的阶段,由战略防守转入战略进攻,全面夺取胜利的时机已经到来。

1947年进入了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新形势。1948年上半年,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向国民党军展开进攻,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队,打破了国民党的分区防御。到了10月,敌我力量对比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到了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决战阶段。1948年11月东北全境解放,东北野战军进而成为一支强大的战略后备队,为解放平津和华北创造了有利条件,东北地区成为解放战争获得一个巩固的、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战略大后方。重要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敌154万余人,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徐州、北平、天津等大中城市都先后解放,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进程。在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战争中,哈尔滨这座城市的解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标志性的作用。

二、哈尔滨的解放为东北解放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解放后,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和所属各大机关单位全部迁驻哈尔滨市办公,开展工作,在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哈尔滨市一直是东北地区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是东北解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支援东北解放战争的最为重要的后方基地。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的口号下,哈尔滨市倾尽全力地投入拥军支前工作,要人出人,要钱出钱,要物出物,排除万难,全力以赴,为取得全国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做出了极为突出的重大贡献。

哈尔滨作为东北解放战争的一个重要后方基地,在支前慰问、战勤动员、参军参战、军需军工生产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46年,哈尔滨市在“三下江南”和冬季攻势中,参加战勤的民工2 107人,马车1 819辆,车夫3 418人。1 947年1月,哈尔滨市临时参议会成立哈尔滨市人民拥军委员会,在全市开展拥军运动。3月,哈尔滨市医务界组织250人的医疗工作队,分期出发,奔赴前线。1947年哈尔滨市全年参军人数达1.02万人。从1946年11月到1947年末,全市参加战勤的人数达8 462人,参加慰问的人数达10 915人,捐献劳军慰问金32.3亿元,军鞋23.3万双。解放战争中,哈尔滨市一共有五次大规模的招兵活动,参军人数为23 000人。在战勤方面,出动了大量的医护人员、前线工作团、民工担架队、汽车驾驶员等等。在军需、军工生产方面,哈尔滨市为前线战士生产了大量的单、棉军服、棉袜子、棉被子、棉手套、棉大衣、棉鞋、帽子等军需物资,以及爆破筒、大炮、炮弹、信号枪等武器。

三、培养和输出了大批人才

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新解放的地区急需大批人才,从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的学员和群众运动的积极分子中选拔各类人才和大批干部,派到了新解放区去开展工作。1946年,青年干部学校培养的7 000多名干部被输送到南至旅大、东至延边、西至乌兰浩特的广大地区,遍及东北解放区的130多个市县和地区。1948年5月,哈尔滨市又选拔千名青年干部先后奔赴部队、矿山、铁路、工厂和农村,作为生力军,成为那里的骨干力量。哈尔滨作为稳固的大后方,在这里的许多中央派来的干部及部队也陆续去新解放的大城市去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

四、加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为新解放的大城市提供基础和经验

1.整顿金融,稳定市场。解放初期,哈尔滨的货币极其混乱,多种货币流通,鉴于此种情况,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停止使用伪满票和苏联红军票,由东北银行发行东北流通券,通行于东北全境,保证了货币政策的稳定。在税收方面,党和政府彻底废除了日伪时期的各种苛捐杂税,建立了新的税收制度,减轻人民负担,同时加强对资本和资金等方面的管理,如对黄金的控制和对私人银行、工商界游资的管控。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有效地防止了资金的外流,保证了正常的金融秩序,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2.保护工商业,恢复和发展生产。在市属国营企业和公用事业单位方面,规定由广大工人、职员、技术人员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工厂管理委员会,以实行民主管理、自主管理,迅速恢复生产,建立起新的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在私人工商企业方面,实行以公司兼济、劳资两利为原则,采取了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的经济政策,保证私人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同时,能够正确处理劳资关系,贯彻执行了党的工商政策,使人心安定,社会和谐,城市经济稳步发展。

3.积极解决民生问题,安定人民生活。我们的人民政权从建立之日起,就把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作为根本目的,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政权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我们党的核心工作之一。为了解决哈尔滨市人民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等问题,采取了诸多措施,一方面,扶持、鼓励商贩到敌占区换回紧缺商品,另一方面派出大批人员往市郊各县筹粮,并组织向哈尔滨运粮,同时扩大对苏贸易。并且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措施,狠狠打击了囤居积奇、投机倒把活动,严控物价,稳定市场。

4.加强治安管理,稳定社会秩序。采取了一系列加强治安行政管理的措施。1946年9月和1947年9月,两次组织了全市的户口申报和普查、统计工作,初步建立了户口管理制度,并对居住在哈市的外侨进行了调查和户口登记,收缴了他们的枪支。对哈市的交通秩序也采取了一些管理办法,如制定和颁布了城市交通规则,组织车辆登记和驾驶员考核,对江上船只进行了统一管理。

为将哈尔滨建设成安全、巩固的后方根据地,有效地支援前线和解放战争,全市围绕着恢复社会的治安秩序、生产秩序和人民的生活秩序,开展了各项改造旧城市的工作,针对各种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采取了许多措施。这些工作都为日后的大城市改造和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五、支援抗美援朝活动

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主席发布命令,令中国人民志愿军迅速向朝鲜出动,协助朝鲜军民与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10月25日,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连续发出指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教育运动,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支援抗美援朝战争。10月27日,哈尔滨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讨论了开展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宣传活动事项。11月11日,正式成立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委员会哈尔滨市分会。哈尔滨市各人民团体发表联合声明,誓以全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并在全市掀起了和平签名运动,参加和平签名的人数达72.2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90%以上。

全市人民掀起赴朝参战的热潮。1950年11月6日,哈尔滨医科大学300多名教职员工组成白求恩青年医疗队,志愿参加抗美援朝。11月9日,哈尔滨市790名汽车司机志愿报名赴朝参战。11月12日,哈尔滨市第二中学267名学生庄严宣誓志愿参加抗美援朝。11月15日,省立助产医院和哈尔滨市护士学校370余人志愿组成“南丁格尔救护队”开赴朝鲜战场。1950年11—12月,哈尔滨市出动修机场民工1 000人,修路民工1 327人。另有大批青年工人、农民、学生踊跃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郊区农民还组成担架队、运输队、民工队,工程技术人员与工人组成战勤服务队、汽车队,医护人员组成救护队,医疗队,随时待命赴朝参战。

全市人民开展了支援前线运动。紧急动员组织军服生产。1953年11—12月,动员女工3 000人,技工600人,缝纫机1 600台,生产军服12.8万件,棉军服12.6万件,棉袜14.2万双,棉被11万床。市委、市政府动员全市军需生产企业和国营、公营企业工人开展增产节约、爱国劳动竞赛活动,增加生产,支援抗美援朝战争。财政部被服局哈尔滨布鞋二厂军鞋日产量提高20%,一等品率99%,提前8天完成军鞋生产任务。195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64%,为保证抗美援朝的军需供给提供了物质基础。

全市人民掀起捐献飞机、大炮的热潮。1951年6月,哈尔滨市工商界137个行业同业公会开展宣传活动,制订捐献计划。6月29日,兴东油坊职工提出每天多生产豆饼120块,每星期少吃一顿细粮,把增产和节约下来的钱捐献。7月,总工会各基层工会捐献“哈尔滨职工号”飞机3架。8月,搬运工会工人一个月捐献5 000多万元。市企业公司、联合公司捐献战斗机1架,东北铁路学院捐献“铁路学院号”飞机1架,工商界人士捐献战斗机18架。1951年6月到1952年1月,全市人民共捐款438亿元(东北流通券),可购买9架战斗机。

猜你喜欢

重大意义解放哈尔滨
十月革命,有什么重大意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
静听花开
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原则
刘派
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
哈尔滨冰雪之旅
倘若,爱在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