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骗捐还是自强

2017-01-18曹保顺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王浩买车善款

曹保顺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4岁的重庆小伙王浩(化名)因患尿毒症在网上募捐8万多元。几个月后,他全款买了一辆10多万元的SUV车。媒体曝光此事后,王浩这一举动引发了众多捐助者的质疑:不是没钱治病吗?怎么有钱买车了?王浩回应称,自己确实患有尿毒症也买了车,买车是准备跑滴滴来赚钱治病,并声称买车的钱是向亲戚借的。不过,对于这种解释,有的网友并不买账,认为其有骗捐嫌疑,不该夸大家庭困难情况。当然也有不少网友对其表示肯定,认为这是一种自强的表现。

对于以上事情,你有什么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是一篇取材于现实的驱动型新材料作文,材料为考生提供了适度的自主权和广阔的写作空间。你可赞同王浩骗捐的观点,也可同意王浩自强的观点,还可对王浩行为进行辩证分析,只要围绕王浩事件进行写作,都可视为符合题意。如果认同王浩骗捐,可立意:(1)求助募捐者还没困难到求助募捐的份上,不应当求助募捐。(2)治病的钱就应该用来治病,要想改善自己的生活,应该凭自己能力赚钱,而不是靠他人捐助。(3)求助募捐的钱若被挪用于买价值近10万元的轿车,无疑是对善心的欺骗、亵渎和践踏,是对众多捐款者爱心的伤害。如果同意王浩自强,可立意如下:(1)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尿毒症需要长期治疗,当事人买车跑滴滴,也不失为赚钱治病的法子,也算一种自强的表现。(2)王浩即使动用了少部分暂时“富裕”的善款买车,同样也是为了保障自己的后续治疗,毕竟不能一直找人捐助。如果辩证分析王浩事件,可立意如下:(1)为了避免捐款不专用的事件发生,有必要引入监督制约机制,让每一笔善款的来龙去脉都公开透明,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2)被捐助者必须及时地向捐款者和社会公布善款的使用明细。

【拟题示例】

自强才能自立、活出另一个自己、变“鱼”为“渔”、捐款背后、别让善良被怀疑、被绑架的善款

【佳作展示1】

焉能用善款自强

谢莹莹

任何一件与道德相关的事总容易受到社会的关注。一小伙因尿毒症募捐8万元却买10万元的车,此事一经媒体报道,自是引发了不小的舆论,各种声音都有,而我是不持肯定态度的,自强焉能用善款!

募捐善款的一大原则便是公开透明,而这位小伙显然违背了这一原则。他在网上募捐的起因是患尿毒症需要钱治病,而事后却花了10多万元买车,虽然其解释是为了以跑滴滴的方式赚钱治病,并且买车的钱是向亲戚借的,但这并不足以打消人们的疑虑。没错,他花钱买车无可厚非,自强也是需要成本的,这位小伙的初衷的确是励志的,但试想假若当初他募捐的时候附加上这一条,只怕前来募捐的人会少之又少了。此事一爆发很多人都会想他的动机是否单纯,是否不该夸大困难情况,是否有骗捐倾向。正因他没有说明善款的全部用途,或者说是没有说明他真正的经济情况,这才为日后的风波埋下了导火索。

自强并不是挪用善款的理由。也许那些表示对其行为肯定的人中有一大部分也会这样想:“即使他用善款买了车也没什么不妥,总归是一种自强的表现。”这种想法实则是对这种行为的道德放纵,而从本质上来讲,这种行为已经触碰到了道德底线。是真贫困也好,挪用善款也罢,这种给人们以揣度空间的行为久而久之会给社会带来信任危机。倘若募捐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不确定性因素,那么募捐也就失去了其本身该有的意义。自强不是理由,它不该成为解释善款去向的挡箭牌。如果连募捐善款这种传递爱心的公益性活动都蒙上了一层纱,那所谓的道德底线也将在无意识中被践踏得不复存在。

莫拿善款自强,莫将人心玩笑。其实很多时候人们都会在无意识间触碰到道德底线,比如说这个备受争议的募捐后买车事件,也许这位小伙真的是无心之举,却被有心的人看到了,被媒体报道出来,以至于让骗捐和自强纠缠不清。这并非是人心险恶,而是当今的一种社会趋势让人不得不对此加以猜测和怀疑。从某种方面来看,这与“扶不扶”也有相似之处。分明是热心的举动,却还要在做之前想想到底该不该扶,事后会不会惹祸上身,确实可悲。还有一些碰瓷事件,都是在利用人们的道德,利用这个社会的道德准则。这样的事情多了,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人心与人心的距离远了,社会的道德负担重了。

不论有心还是无意,道德底线不容践踏,社会风气更不容侵染,自强焉能用善款!

[点 评]内容19+语言19+发展19=57分

这是一篇倾向于王浩骗捐的佳作。本文行文结构圆合自然,开头简要的概述材料,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自强焉能用善款”,然后从“募捐善款的一大原则便是公开透明,而这位小伙显然违背了这一原则”“自强并不是挪用善款的理由”“莫拿善款自强,莫将人心玩笑”等几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升华主旨,照应题目,给人以深刻的哲理启迪。整篇文章一气贯通,脉络清晰,语言流畅自然,显示了作者良好的写作功底。

【佳作展示2】

被绑架的善款

吴子攀

网络募捐正处于蓬勃发展、为公益事业不断做出贡献之际,王浩一事又闯入了人们的视野。王浩因病向社会求助,发起募捐,又在募捐得到善款的几个月后全款购车,并称是赚钱治病。在我看来,王浩用自身行动诠释了“舍近求远”的含义,直接用善款治病岂不更好?

无怪乎大众质疑,王浩处理事情的方式确实不太妥当。没钱的时候募捐,再到募捐后有钱了不治病却去买车,买车之后没钱再去开车挣钱治病。戏剧性的情节被真实还原到现实生活中,跌宕起伏。我想王浩可能致力于塑造一个患病且贫困,但又勤劳想要通过自身努力赚钱治病的正面形象。但无奈缺少经费,于是募捐向公众收点“演出费”。可笑的行为却让人生出可悲的感觉。

我们“剖析”王浩,不是因为他在患病期间买车,而是因为他有滥用善款的嫌疑,有博取同情,获得经济利益的可能。表面上是募捐,是筹集爱心,然而谁又能确定其中没有个人利益的成分?公益和消费本不对立,然而讽刺的是大家筹集的救命钱莫名“救”来一辆车。公益本是一种纯粹的献爱心的活动,多数人捐款不是为了他人感恩戴德,而是希望自己确实帮助到了他人,看到受困人从此摆脱困境。病没治好而去买车显然与人们捐款的初衷背道而驰,又怎能不让人愤慨、质疑?

买车是为了挣钱治病恰恰又是这出闹剧点睛之笔。然而我敢肯定的是开车挣到8万元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更不必说后续治疗费用。而且让病人从事高强度的劳动也不合逻辑,浓郁的作秀成分让人不能忽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人们乘坐出租车是为了便利,在选车时,出于内心的道义,人们可能会考虑优先选乘王浩的车。但换个角度来看,打着道义的旗号拉拢顾客又何异于“道德绑架”。不知道当王浩的出租车上路后,我们该不该“君子”一回。

反观当下,类似的情况又确实不少。地铁站的真真假假乞丐分不清楚,网上的募捐活动虚虚实实弄不明白,千千万万的人本着热心公益的想法掏出钱包,可总有人带着虚假的面具接过善款塞进自己的口袋。这还是公益活动的初衷吗?这一切都是以利益为目的,以公益为借口的赤裸裸的吸金活动。更严重地说,这是人们内心中真善美的缺失啊!

公益活动可以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可以遍布大街小巷,可以成为人们饭后谈论的焦点,然而只希望公益不会被个人利益所驱动。

[点 评]内容19+语言19+发展19=57分

这是一篇倾向于王浩骗捐的分析较为深刻的议论文。文章题目是“被绑架的善款”,形象而鲜明。文章透过现象看本质,在重点分析王浩行为的同时,又将视野投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现象,分析了社会上以利益为目的、以公益为借口的赤裸裸的吸金活动,进而提出了“希望公益不会被个人利益所驱动”的观点。文章视野开阔,材料丰富,表现出作者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较好的思维能力。

【佳作展示3】

馈赠·枷锁

康倪

不久前,受到捐助的尿毒症小伙买车的事引发了一场风波。他买车赚钱却引发质疑和指责,对此,我想说不要让善意的馈赠成为束缚他走出泥潭的枷锁。

罗素说过:“一个圆心向外延展出多少个半径,一个人就有多少种生活方式。”走投无路的他向社会发起了募捐,但是收到捐助就意味着要安分守己吗?不!他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许一辆车并不能说明什么,但却让他假外力而奋起,在浑浑度日或积极生活面前选择了后者。其实谁能心安理得的接受一份馈赠呢?谁又想在大好的青春年华甘愿受人同情呢?他跑滴滴赚钱正是他养活自己回报社会的方式。我们可以质疑他的方式,却无权对他的人生做出一点儿干涉。很多时候,人们的志气消退,往往来自他人的唇枪舌剑带给自己心理上的负担。

说起被指责的原因,是因为人们总是“殷勤”地希望一个个不曾开始的行动去附和早已有了定论的言论。在这件事上人们倾向于他是安分的,而他恰恰创造出了一种人们尚不能接受的新途径。想想看,人们的观念总是要有人来打破的,难道在人们的心中一直就坚信受到病魔侵袭的人只能是举步维艰吗?他买车赚钱,正是在用自己的行动去创造着新行动、新风尚、新观念,告诉人们即使遭遇不幸,一样可以去打拼,为什么不能得到赞同和鼓励呢?我想对他说:“无论前方有多少来自他人的非议,人生最黑的道路还是要自己一个人走完的。”虽然现在还有许多的不理解,但是人生必须要尝试,不能停止在黑暗中摸索和上进。

社会上有那样一些人,他们年纪轻轻便流落街头,想着在人们的同情中活过一年、两年甚至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没有意义的人生是因为他们安于现状,怕苦怕累,把上天赐予的几十年肆意挥霍。相比较而言,王浩受到捐助后走向了自立,不正是社会想要看到的吗?至少他不曾选择堕落,在磨难中坚强地继续走了下去。海明威说过:“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假如他平平庸庸成为生活的弱者,假如他自暴自弃成为社会的负担,那么他无疑是被击垮了,这样无论怎样帮助他都无济于事。我们既然选择了要馈赠给他一份希望,请连带信任交付与他。

馈赠本应激起的是他对生活的希望,但是倘若我们以馈赠在先,而让他背上舆论的包袱,那么这份馈赠就会变成冰凉的枷锁。这样不仅会使他迷失生活的方向,更会锁住他为生活拼搏的心。

[点 评]内容19+语言19+发展19=57分

这是一篇倾向于王浩自强的佳作。写文章以立意为先,这篇文章之所以优秀,就在于其立意新颖别致,文章结合自己对作文材料的分析,提出了“不要让善意的馈赠成为束缚他走出泥潭的枷锁”的观点,从立意这个角度来讲,作者这样的立意在考生中算是上乘的,也是值得肯定的一种立意。围绕着这一立意,作者从“权利”“原因”“信任”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思路清晰,文体特征明显,文中有内涵丰富的语言,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作者通联:河北辛集中学语文组]

猜你喜欢

王浩买车善款
“圣诞老人”滑雪筹善款
喜龙号飞船
变脸的妈妈
买车前VS买车后
公开善款去向才能拉直问号
每一笔善款都应成为“烫手山芋”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Aerial Dispersion on Piston Dispersal Mechanism
买房买车记(外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