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下高校网络舆情问题分析与应对研究

2017-01-18王雅倩

关键词:舆情舆论校园

王雅倩

(长沙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下高校网络舆情问题分析与应对研究

王雅倩

(长沙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大学生网络舆情对高校维护校园安定至关重要。为增强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和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构建和谐平安校园,分析目前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总结高校网络舆情的社会心理分析,梳理高校在大学生网络舆情方面开展的工作,提出通过树立权威有效的网络威信来创新校园网络舆情引导和监管机制。

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监管

新媒体是挑战,也是机遇,但对高校宣传工作的具体影响与运行效果如何,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加强内容建设、聚集正能量、传递正声音、弘扬正导向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难题,伴随着以新兴媒体为依托,打造“微”式校园,形成校园宣传思想工作新品牌的工作理念。高校校园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的发展变化,也从最初的以应对互联网负面影响为特征的初步探索阶段,逐步过渡到以综合性校园网络的建设与发展为特征的自觉深入阶段。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舆情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必须积极转型、加强新技术应用,实现新突破。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认识

校园网络迅猛发展,社会焦点问题、偶发性事件、关乎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以及具有煽动性的、失实的或反动的舆论等,极易形成网络舆情,这已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新生力量,大学生在获得更多学习渠道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成长环境。为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监测,特别是加强对校园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监控,防止不良信息对校园网络的侵害,促进和保障校园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高校必须实现以制度规范为抓手,加强新媒体内容管理,增强校园宣传思想工作话语权,注重新媒体的内容导向为工作重心,比如很多高校都采取制定《关于加强校园官方微博管理的若干规定》等加强校园官方微博的管理,严格执行校园微博等新媒体申请及认证的审批把关,备案登记等制度来对新媒体进行监管。同时加强对网络新媒体的内容信息进行定期的巡查,做好专题的集中策划与联动发布,遵循网络信息规律,策划新媒体平台宣传。高校师生多、涉及广,后勤、安保、教务、宿管等容易引发学生不满的情绪问题繁多且细致,这对学校改进教学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舆情研究已然成为一项事业、一种职业甚至一项产业,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影响力和权威性等方面仍有待加强。

二、高校网络舆情的社会心理分析

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新舆论带来了新的挑战。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日益流行也为网络舆论的兴起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网络舆论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而大学生作为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是促成舆情危机爆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的社会心理分析至关重要。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从麦克姆斯和肖的“议程设置论”、 诺尔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以及拉扎斯菲尔德的“意见领袖”观点中均可以看出,无论哪种形式,都体现出社会心理和舆论之间的关系。有研究者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了网络舆论议题的形成是社会心理与社会现实共振的结果。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突发事件与高校网络舆情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比如她们具备同样的群体认同、群体极化等特点,并且通过这些群体性特征削弱社会控制与侵犯的心理动力学流程。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就需要不断加大对各主流网站的正确舆论引导,发挥其主体作用,不断获得群体归属感以及社会支持系统,逐步实现网络舆情的疏导功能。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网络舆情的发生期、网络舆情的扩散期以及网络舆情的消退期。高校网络舆情的源头来自于对社会问题的话题刺激。目前中国的社会心态当中有很大的社会不公平的心态存在,相对剥夺感产生的仇富厌世心态,多元化社会价值的存在导致的群体社会认同感的缺失,社会普遍失去的诚信以及信任危机,尤其是网络舆情的扩散阶段所体现的群体从众心理、质疑探究心理、逆反心理等都影响着“舆论风向标”,伴随高校网民的“态度改变”,及时的“注意”转移而使得网络舆情得以消退。态度改变理论为研究高校网络舆情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比如网络媒体报道、意见领袖等网络舆论引导方式都是对劝说宣传、暗示和模仿以及团体影响等态度改变方法的具体应用。

高校网络舆情的产生归根结底是大学生网民的一种情绪的非理性宣泄,从社会心理学对其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探索网络舆情的本源,加强对社会心理学与高校网络舆情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分析,实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供了保证。

三、创新校园网络舆情引导和监管机制,确保校园网络文化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高校普遍注重加强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及时化解网上热点疑点问题,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网络、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大学是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新方法的发源地,是引智聚才的学术高地,如何实现以重大时间宣传为抓手,以重大科研成果为题材,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加强宣传策划的前瞻性、有效性和针对性是创新校园网络文化的重要目的。高校网络舆论其传播形态多种多样、能够无限复制、指向性明显。而高校突发事件的危机干预的转变模式是平衡、认知以及心理转变模式,良好地组织好危机恢复。总体上来讲,各高校网络危机干预侧重于网络传播各高校突发事件,这就需要各大高校树立有效的网络威信,创新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管机制,筑牢校园网络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堤坝。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舆情监看,把握网络舆情的及时性、准确性、规范性

大学生及老师是校园网络的使用主体,他们喜欢在网络上抒发自己的情感及困惑,网络是最先得知学生的情绪情感的重要途径,及时监看研判舆情,第一时间发现舆情,准确分析判断舆情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学生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如果第一时间进行了反馈和控制,那么就可以减少网络不良舆论的扩散性。

2.迅速回应诉求,妥善解决问题,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通常涉事部门是舆论引导第一责任主体。涉事部门要通过主动加强与各方面特别是网宣部门的沟通协调,将网上引导舆论与网下处置问题同步进行。一是要加强涉事单位内部的沟通协调,统一口径、归口管理、专人发布,严防多头发布、言出多门引发舆论“次生灾害”。 二是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向同级网宣部门汇报,争取支持。向新媒体技术要效率、向新媒体管理要资源。及时了解真实情况,及时公开正确信息。以防止流言蜚语的传播和扩散,对平息事态建立网络威信有帮助。

3.通过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引导舆论,消除负面影响

高校需建立以涉事部门为责任主体、宣传及网宣部门积极配合的舆论应急应对机制。工作重点是第一时间启动涉事部门与网宣部门共同参与的舆情会商制度、监看研判制度、应急协作制度。通过通报事件情况,交换情报信息,加强舆情掌控,研判舆情走势,制定应对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共同应对网络舆情事件,必须认真研制舆情特点,抢抓时间节点,精心组织策划,设置引导议题,同步推进信息发布,舆论引导与事件调查处置,以掌握舆论主动、引领舆论走向。高校应做好新媒体的应急管理培训,集中举办“微博建设与应急管理培训班”,形成微博紧急舆情应对的直线联系机制。这样有助于做到快速而权威的反应,防止负面舆论占据网络舆论阵地。

4.重视培育校园网络“大V”, 充分发挥网络舆论领袖的名人效应作用,完善高校的网络舆情管理队伍建设

目前很多高校基本形成了一支以专职高校舆情管理队伍为主导、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以学生党团骨干为重点、以学生社团为补充的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队伍。社交网络时代是网络“大V”时代,“大V”能在公共事件发生后短时间内设置议程、发酵情感、左右舆论,在舆情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做到转变观念,主动议“和”,认识“大V”在舆情传播过程中的作用。通常可以采取的方式就有坦诚相待,宽容其个性意气,与之交朋友讲求方式等方法。平时保持联系,不定期进行座谈或在线交流,主动邀请其考察学校事务,增加彼此理解和情感,加大力度培养校园网络“大V”,主动参与校园议题设置,协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借助他们的辐射力,进行网络舆情基调的引导,这为完善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队伍提供了有力支持。

5.借助校园宣传阵地的渗透力,加强有效协调管理,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宣传渠道,进行正面舆情的引导和宣传,防止舆情泛滥

现在高校都有公共的网络沟通平台,微博、微信等平台也为网络思政教育提供了更便捷的方式,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也给高校的服务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沟通,通过学校论坛、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社交平台,广泛听取师生意见,不断提升学校管理和服务质量。网络舆情管理人员应当充分运用学校大部分信息技术、设备和设施的优势,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督机制,实施网络舆情的科学合理监督,将一些不良的网络舆情苗头彻底根除,降低已经发生的网络舆情影响力。

[1]赵健,张雅文.网络舆论的社会心理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

[2]曹茹,王秋菊.心理学视野中的网络舆论引导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3.

[3]刘爱民.对网络心理和网络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4.

[4]牛慧霞.心理学视角下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5]刘霁.窥探网民心理·引导网络舆论——读《心理学视野中的网络舆论引导研究》[J].新闻世界,2014.

Class No.:G44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Analysis of University Network Public Opin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Psychology

Wang Yaqian

(Changsha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00,China)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s very important to maintain campus stability. To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and supervision of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nd safeguard the campus safety and stability, we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ies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construct a guidance and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s.

college students;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and supervision

王雅倩,讲师,长沙师范学院外语系。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湖南省教育规划课题“社会心理学视角下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预警与应对研究”(编号:XJK013CJG0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672-6758(2017)01-0005-4

G44

A

猜你喜欢

舆情舆论校园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舆情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