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对意识形态的影响探索
——以高校大学生为研究视角

2017-01-18曲洪波王一迪

关键词:虚无主义思潮微信

曲洪波,王一迪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36)

微时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对意识形态的影响探索
——以高校大学生为研究视角

曲洪波,王一迪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36)

历史虚无主义主要强调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否认、歪曲,在微时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方式日益多样化,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将会使部分大学生形成错误的历史观、价值观,并且对党失去信任,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不良传播,应该采取相应对策,国家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社会应积极引导广大社会群体,更多地呼吁正能量,还应从高校、教师以及学生几个群体多管齐下,提高这些群体的社会修养,进而使我们在微时代,正确地看待历史,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微时代;历史虚无主义;意识形态

近年来,对意识形态安全构成影响的社会思潮中,历史虚无主义社会思潮是影响较大的一种社会思潮。这一社会思潮的观点主要体现在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否认、歪曲,是作为同“全盘西化”论相呼应而出现的一种错误思潮,[1]对民族文化、历史遗产采取轻蔑、虚无的态度,表现为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它的广泛传播,将会对国家、社会、个人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微时代的到来使得各种社会思潮借助这一新的传播渠道进行广泛的传播,也给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利用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络新闻)等各种手段进行传播,针对与微媒体接触密切的“90”后大学生造成的影响尤为值得关注,对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上的广泛传播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将会使人们对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怀疑,[2]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对我们的文化自信也会造成一定的冲击,正如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过:“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才,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3]这是古往今来历史经验的深刻说明,指明能否正确对待历史是关系国家治乱兴亡的大问题。因此,在微时代,我们要坚决高度重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通过微媒体的传播。习近平同志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通过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进而坚信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就需要对微时代网络中的社会思潮传播给予充分的重视。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播方式的嬗变

在传统媒介条件下,社会思潮的传播主要通过期刊、报纸、图书和课堂、学术会议等方式进行传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互联网成为了新时代背景下舆论传播的平台,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种移动终端及其平台的广泛使用,通过微媒体传播社会思潮成为当前社会思潮传播的主要形式。在这一背景下,为了调查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从大学生对历史虚无主义了解概况、具体历史问题认知、历史虚无主义传播途径等方面,并通过以上方面的调查,对大学生接收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的诸多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调查和分析,笔者进行了有关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播及其影响的问卷调查。在本次调查中,通过书面调查和网络调查相结合,总共发放315份调查问卷,收到有效问卷300份,调查对象主要以在校本科大学生为主,面向各个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经过调查超过40%的人在网络上浏览信息时长超过3小时。在调查过程中从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络新闻)中获得信息的人在85%,仅有15%的人使用传统媒体(报纸、电视、广播)。通过微时代新媒体用户的使用时间情况和使用新媒体浏览信息情况的调查,结果提示我们在这种背景下,应该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在微时代背景下的传播,在当前学术界、理论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意微时代网络上传递的历史知识的真实性,尤其应该遏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

图1 大学生网上浏览信息的时间调查

图2 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调查

图3 大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渠道调查

此前社会思潮的传播主要在传统媒体(报纸、电视、广播)中传播,传统媒体的特点是传播途径相对容易控制,而在微时代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也逐渐网络化,传播的现象主要包括对历史事件的编造、历史人物的诋毁,主要以网络为传播媒介方式也经历了从一般的网站,论坛向微博、微信、微视频演变,特别是微信公众号这样的一个发展阶段。这些传播方式的主要特点就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不易于管理并且面向各个年龄段的人群。[4]以微信公众号为例,微信公众号是微信的功能之一,微信公众号传播的信息一般集中于好友之间,这样传递出去的信息类似于朋友圈信息,传播速度快,不易被监管部门监管。尤其是现在社会中常说的以青年人为主的“低头族”现象,会使一些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人的头脑之中。

在问卷中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主要观点的认同程度进行过调查,关于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中国革命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解放和复兴的历史贡献等重大问题上,对学生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了解情况进行了调查。从历史虚无主义的了解情况来看,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76%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是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社会思潮,对人们的价值观有重要影响。但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概念本身,很多人并不完全清楚,在调查中55%的学生表示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概念并不清楚。这也说明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认识,即引发社会关注但又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对于历史虚无主义几个有代表性的认识倾向,如对重大历史反面人物进行美化、否定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起到的中流砥柱作用等等,对于历史虚无主义影响产生的途径,重点关注了新媒体出现以来,特别是进入微时代以来在互联网上发布的一些信息和传播信息的渠道方面,我们都应加以警惕。在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方式日益丰富的微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深刻意识到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将会给社会和青年人带来的影响及危害,进而找到更好的解决措施,加以管理,争取让广大青年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自己的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即使受到某种思潮的影响,也不为之所动摇。

二、微时代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对大学生的影响

借助热点问题散布历史虚无主义观点,是这一思潮在网络传播的常见方式。例如,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网上关于抗战评价的文章不断出现。在对于抗战历史的评述中,有的微信平台发布的明显与抗战史实不符,带着特定政治目的,歪曲抗战历史,夸大国民党政府在抗战中的绝对领导地位和历史作用,否定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在这里历史虚无主义可谓是“顺势而为”,抓住新的热点话题在不断地给人们造成迷惑,通过所谓“还原历史真相”等标题吸引读者眼球,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目前使用微信的人群已经超过6亿之多,[5]历史虚无主义者通过微信公众号传播的文章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调查中也发现,大学生从微媒体获取历史知识和历史问题评论已经日益成为最重要的方式之一,81%的大学生表示通过微信平台阅读过相关历史类文章。对于相关文章的可信性,57%的学生认为可信和较为可信。鉴于此,对于历史功底不深、掌握历史知识不牢的大学生来说将会造成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对大学生正确历史观形成的影响

由于大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途径是从新媒体、传统媒体、教师讲授、历史教科书等多方面获得的,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碎片化记忆,对很多历史不是那么熟悉,而且对很多历史知识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还存在很多大学生不清楚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错误的思潮,即使看到一些网上的文章写得很吸引人,对历史事件、人物评价得也很有“新意”,往往在很多时候并不多加核对与考证,很容易就受到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6]而历史虚无主义对历史史实的歪曲往往也以“重评历史” “还原历史”的面目出现,这对于喜欢接受新事物,但又缺乏历史史实作为基础的当代大学生容易受到错误历史观的影响,并对其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进而影响其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认同。

2.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在新时代,社会纷繁复杂,网络传播信息速度快,信息杂,质量不高,易对一部分人群的思想产生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处在形成时期,有些问题认识并不深刻。由于微媒体的特点是信息传播的碎片化特点,对有关观点的传播往往出现缺乏整体性和宏观性。历史虚无主义往往利用这种“碎片化”的特点,对历史进行断章取义的解说,让阅读者在价值观形成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特别是通过“虚无”中国传统文化、“虚无”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使人们对中国文化、道路、制度缺乏价值认同感,并进而向往西方的政治体制、生活方式。因此,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将会对部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3.对大学生正确信仰建立的影响

历史虚无主义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对大学生正确信仰的建立会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历史虚无主义从理论渊源来说,属于唯心史观,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曲解,对历史进行缺乏根据的假设,往往通过调侃崇高、歪曲经典、戏谑英雄人物等手段,破坏主流意识形态所塑造的信仰追求。我们知道,信仰的形成,离不开对长期光荣历史的了解和内化于心,形成一种民族自豪感和制度自信心。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目的在于消解这一自豪感和自信心,并进而解构历史上形成的信仰基础,在现实中动摇主流意识形态所提倡的信仰体系。例如,在历史虚无主义观点中颇具代表性的“告别革命论”一说,[7]对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近代革命从根本上持否定态度,其目的在于通过曲解对革命的认识,消解党所领导革命的正义性,并进而否定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一近代的客观实际。接受了“告别革命”的观点,就会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我们党,看待中国社会主义建立和建设的道路。长此以往,将会对我们党的领导产生质疑,进而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造成影响。

三、微时代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的对策

1.国家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

在微时代,以网络作为各种思潮的传播屡见不鲜,历史虚无主义在微时代的传播也更是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国家的监管部门应当承担起监管的责任,[8]严格管理各种网络信息的发布,积极采取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上恶性传播的措施,以防止其对大学生以及社会各类人群带去的不良影响。首先,国家监管部门对各大网站、各个信息发布渠道的监督起着必要的作用;[8]其次,国家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应该恪守职责,严格把控每一项信息的审核,经过严格审核后才予以发布。因此,国家监管部门应对各信息宣传渠道加强管理。

2.用社会正确舆论加强引导

在微时代,社会应该利用网络手段广泛地宣传正能量,宣传积极向上的文章,让广大大学生群体切实地感受到社会上的正能量所在。正确地认识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件,正确地将当前社会密切地联系到历史,通过正确舆论的引导教会学生怎样正确地看待历史,正确地评价历史,而不是让更多的学生因为接触到错误的信息,对当前社会阐述偏激看法,对当前所实行的政策失去信心。众所周知,历史不容篡改,也不容否定,所以我们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时候必须客观,总结历史上的不足,才会给国家、社会带来更多的益处。

3.高校应从学校管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等多方面做到多管齐下

宣传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从高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多管齐下。“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这是爱因斯坦对学校的评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要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道德品质的提高。[9]鉴于此,高校应重视思政课的作用,应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思政课的价值之所在,要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活动、校园文化等多个渠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让其深入学生的心中,进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高校应该对教师的思想动态加强了解和引导,积极加强教师思想教育工作,经常召开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培训,积极指导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使教育工作者形成良好的思想之风,进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作为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应该做好榜样。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清醒地认识自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应该注意自己的思想,应多读史书,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对网络信息加强辨析能力,遇到有疑惑的问题要尽量多地与老师和同学面对面地进行讨论。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开拓自己的学术视野。因此,在微时代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不良传播要从高校、教师、学生几方面做到多管齐下。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上的作用日益扩大,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渠道也在不断地发生新的变化。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密切关注历史虚无主义在新媒体上的传播,[10]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正确使用微时代下的网络,新媒体,能够做到对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加强辨析,避免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学校应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的了解与引导,并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给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思想环境。

[1]梁柱.历史虚无主义评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虚无主义批判文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3]龚自珍全集:上册[M].中华书局,1959.

[4]陈思宇.微信时代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对策[J]. 怀化学院学报,2015(8).

[5]陈连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4(20):99-100.

[6]李永刚.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7]梅荣正,杨瑞.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与危害[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67-69.

[8]葛玉良,张晓娜.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

[9]李方祥.“历史虚无主义”是意识形态领域特定的政治概念——基于党的文献的历史考察[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

[10]陈晓静.“两个必然”思想对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启示[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6.

Class No.:G641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Influence of Historical Nihilism Ideas on Ideology in the Micro Era

Qu Hongbo, Wang Yidi

(School of Marxism, 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136,China)

Historical nihilism referred to denying the history personage or history events. In micro era, the routes of transmission of historical nihilism are diversified. The propagate of historical nihilism will make more university students form a wrong view of history , even lose the trust to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onsidering the harm of historical nihilism, some policies should be adopted . At the same time ,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should pay high attention to this problem and keep a correct way toward history. Peoples should contribute more to constructing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icroera; historical nihilism; ideology

曲洪波,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思想政治教育。 王一迪,硕士,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6年度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演化与影响研究”(编号:L201637)。

1672-6758(2017)01-0001-4

G641

A

猜你喜欢

虚无主义思潮微信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举旗亮剑遏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定道路自信 理直气壮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微信
必须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微信
微信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