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淳安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7-01-17胡静波宋丽红来桂林程建斌

自然保护地 2017年2期
关键词:淳安县山核桃林权

胡静波 宋丽红 来桂林 程建斌



淳安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胡静波1宋丽红2来桂林2程建斌2

(1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林场;2浙江省淳安县林业局 311700)

介绍了淳安县发展林下经济现状及林药模式、林桑模式、林茶模式、林粮模式和森林游憩等主要经营模式,分析了淳安县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要做法和面临的缺乏整体规划、产业规模偏小、政策扶持不力、科技支撑不足等困难与问题,并从科学规划、政策扶持、抓点做样、做好服务等方面提出了下一步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对策

淳安县位于浙江省的西北部,土地总面积664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537万亩,森林蓄积215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5.2%,县内划定生态公益林249.7万亩,是全省林业用地和公益林面积最大、森林蓄积量最多的县,也是浙江省9个林业重点县之一。淳安县物产富饶,山核桃、油茶、山茱萸、千岛无核柿、茶叶、柑桔、毛竹等是当地著名特产,面积大分布广,林地资源十分丰富,具备发展林下经济的优越条件。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以自然和人文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优势,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森林游憩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是采取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是协调森林保护与发展经济非常有效的生态林业模式,是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补充。

1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主要经营模式

淳安县发展林下经济始于2006年,主要以山核桃林内套种茶叶、油茶、中药材、绿肥等。近年来,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倡导下,全县上下积极创新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森林游憩业,林下经济规模迅速壮大,经济效益比较明显。至2015年底,全县发展林下经济555055亩,总产值28325.32万元,其中林下种植212120亩,产值12271.32万元;林下养殖33940亩,产值1012万元;林下采集4400亩,产值15.6万元;森林游憩304595亩,产值15026.4万元。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全县基本确立了林药、林桑、林茶、林粮和森林游憩等5种林下经济发展主要生态经营模式。

1.1林药模式

2015年经营面积14186亩,产值4419.57万元。林药模式主要是指在林荫下种植耐荫性的中药材,如前胡、黄精等;在幼龄林中种植覆盆子、菊花等;在乔木树上附生栽培铁皮石斛等名贵中药材。此模式在山核桃经济林中推广面积较大,经济效益较好,深受林农欢迎。

1.2林桑模式

2015年经营面积11312亩,产值1847.2万元。林桑模式是根据林间空隙及立地条件,选择适宜地类种植桑叶,发展蚕桑种植,以在低丘缓坡地的幼龄林中实施为宜。蚕桑经济在淳安农村有较大的规模,此模式可充分利用林地,扩展蚕农种养蚕桑规模,增加农民收入。

1.3林茶模式

2015年经营面积46150亩,产值5233.58万元。林茶模式是根据茶树耐荫、喜弱光照射和漫射光的生长特性,在林下种植茶树,每亩种植400株以上。此模式是荫蔽林地种植的首选模式。林下发展茶叶,成本低,可以保持水土,其叶常绿,在冬季山核桃、板栗落叶后,视觉效果较好。

1.4林粮模式

2015年经营面积78500亩,产值8467.3万元。林粮模式下,农作物种植以玉米、黄豆、油菜等杂粮及油料作物为主,以退耕还林的幼龄林中实施为宜。大豆等油料作物属浅根作物,具有固氮根瘤菌,不与林木争肥争水,且又覆盖地表,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

1.5森林游憩

2015年经营面积304595亩,产值15026.4万元。森林游憩指的是充分依托森林生态、森林景观、森林文化等资源,开发森林旅游。目前,已先后建成森林氧吧、龙川湾、姥山科普基地、东山尖登山、九咆界等10余处森林旅游示范点。

除此之外除上述之外,全县各地还有林菌、林菜、林草、林禽、林蜂及林下采集等多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2 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要做法

2.1建立林权流转机制,促进林下经济规模发展

2008年出台《淳安县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管理办法(试行)》,推进林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给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颁发《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组建县林权管理中心,在县行政服务中心专门设立山林流转服务窗口,各中心镇设立林权流转交易服务站,搭建县乡两级山林流转联动服务网络,确保林权流转有序规范,有效破解林地流转困难导致难以规模发展的共性问题。截止目前,全县备案林权流转协议4631份,面积20.5万亩,为林下经济规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2建立林权抵押制度,破解林下经济资金瓶颈

继2009年淳安县信用联社开展“林贷通”农户小额循环林权抵押贷款品种以来,淳安我县积极争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扶持,中国银行、杭州银行、稠州银行、信用联社、淳安县银蚕担保有限公司、淳安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县农信担保公司等相继开展了大额林权抵押贷款与反担保业务。此外,还组建了淳安县阳光资产评估事务所、淳安山里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两家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介,开展林业资产评估工作。全县目前已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2亿元,有效解决了林下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

2.3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助推林下经济快速发展

县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生态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万顷山核桃生态与安全栽培技术推广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生态套种、禽类放养、项目建设等进行财政补助,把更多的实惠让给林农。套种连片面积在10亩(含)以上的每亩一次性给予补助50元,在农作物、经济林基地放养禽类存栏1万羽以上的一次性奖励2万元,年发展桑枝食用菌5万袋以上的大户、专业合作社组织一次性给予生产所需购置机械设备款30%的补助。同时,威坪、王阜、临歧、屏门、瑶山、梓桐等山核桃主产区乡镇,都出台了山核桃林内套种扶持政策。

2.4开展相关技术攻关,为林下经济提供科技支撑

近年来,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加强与浙江农林大学、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省市农科院、林科院等单位进行科技合作,重点研究林下经济最佳栽培模式。“山核桃生态栽培模式研究与示范”被列为杭州市科技攻关项目,2010年“山核桃林下经济模式研究”被列为市农作制度创新项目, 2015年又开始实施《金线莲、黄精等林下中药材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院县合作项目。2013年县林业局、瑶山乡政府与浙江农林大学在瑶山乡张家村组织实施 “山核桃+中药材(多花黄精)”复合栽培推广示范项目,建立示范基地200亩,2015年多花黄精亩均产值6500元,加上山核桃亩产3600元,摸索出了一套山核桃林平均亩产值破万元的种植模式。

3 林下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淳安县的林下经济尽管有了一定的发展,也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总体上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

3.1缺乏整体规划

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力度不一样,典型总结推广不够,乡镇之间发展极不平衡,部分地方林下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尤其是部分乡镇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没有作为一项重要产业通盘考虑、统筹推进,没有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

3.2产业规模偏小

参与林下经济开发的农户总数不多,工商企业参与投入资本少,规模经营支持政策不完善,集体林权流转存在诸多政策性问题,林下经济管理水平低下,产品深加工不足,生产标准化程度较低,产值总量偏小,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3.3政策扶持不力

林下经济发展涉及多个部门,由于缺乏联动机制,得不到必要的项目和资金扶持。林区道路、林地改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不便;技术指导、种苗保障、加工销售、金融信贷、信息交流等相关服务比较薄弱,使林下经济发展受到诸多因素制约。

3.4科技支撑不足

各种林分下的林下经济种养模式、栽培技术、品种选优等研讨不够。很多农户沿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对科学种养技术掌握不够,致使林产品质量和效益不高;加工企业实力弱,加工转化率低,高附加值产品少,经营销售分散单一,组织化程度低,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加、销利益连接机制。

4 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建议

4.1科学规划

把林下经济列入淳安县“十三五”规划,甚至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全县应根据各乡镇自然条件、林地资源状况,按照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制定切合实际、便于操作的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探索和推广不同类型、多种形式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并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林下经济优良品种和高价值产品,确定林下经济的发展方向。建议在山核桃成林中规划套种多花黄精、三叶青等珍贵药材和白三叶、紫花苜蓿、黑麦草等优质饲草;在退耕地的山核桃中幼林中规划套种菊花、前胡、覆盘子、白芨等中药材及桂花、红豆杉等绿化苗木;在茶园、桑园中,规划零星套种效益较好的山核桃、香榧等树种,并利用剪下的桑枝、茶枝用于生产食用菌;在毛竹林中规划林菜、林菌模式,培植笋用林,提高毛竹三笋产量,推广春笋冬出技术,也可竹林仿野生栽培竹荪菌等名贵食用菌;在乔木林中规划仿野生栽培铁皮石 斛等名贵中药材;在桔园、油茶园、杨梅园、毛竹林等林中规划放养生态鸡等。并利用优良的森林生态优势及县域景区化、环湖绿道等优势,规划森林康养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形成全县林业立体复合经营的新业态。

4.2政策扶持

县政府应加大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林权流转、林权抵押制度,建立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运行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户采取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与农户开展股份合作经营,培育壮大林下经济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开发性、政策性贷款支持力度,建立林下经济贷款贴息政策。加大县财政补助额度,对林下种植中药材和林下发展食用菌、竹笋的企业、组织和个人,连片经营3亩以上的,建议给予每亩一次性补助500—2500元不等,并尽快制订出台《淳安县扶持林下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意见》。各乡镇也应根据自身自然条件、林地资源和财政优势,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帮助农民解决种苗采购、技术指导、林区道路、林地改水等困难,引导和鼓励农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使林下经济真正成为本地区农民脱困致富的一条新途径,真正成为淳安我县“十三五”时期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和完善市场交易、信息交流平台,为林下经济产品交易、市场需求、信息交流提供便利。

4.3抓点做样

要创新林下经济发展机制,走“市场引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户参与”的林下经济发展新路子,按照比较优势和差异化竞争原则,尊重企业、农民意愿,合理确定发展模式和发展目标。明确发展重点,“十三五”期间着力培育和发展林下种植黄精、三叶青、白芨、覆盆子、芍药、前胡、白术、七叶一枝花、木瓜等中药材;林下发展竹荪等名贵食用菌;开展毛竹笋用林早出覆盖培育。确立一批林下经济发展项目,促进林下经济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每个乡镇都要建成一个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点,国有林场应率先做好示范作用,通过二到三年的努力,培育一批规模较大、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以点带面,推动全县林下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林下经济经营格局,构建生产、加工、销售、经营为一体的林下经济产业链。做好林下经济与森林旅游、乡村旅游的结合文章,从远景来看,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着力研究森林康养绿色新兴产业发展问题,做好顶层设计,搞好科学研究,确立发展方向,把淳安我县森林生态优势转变成森林经济优势。

4.4做好服务

各乡镇都要把林下经济发展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要产业通盘考虑、统筹推进,成效好坏列入年度绩效考核。县农办、林业、财政、经科、农业等相关部门要明确职能管理,落实专人负责,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其指导、管理、协调、服务职能,形成联动机制,合力推动林下经济发展。要强化公共服务,进一步开展林下经济院县合作项目,加大主导产品和优势品种的科技研发,不断总结和创新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建立责任林技员制度,成立林业科技服务团队,加强科技服务与技术培训,尤其是对种植模式、栽培技术加大指导力度,提高农民生产科技水平。要加快良种选育、优良品种引进,做好产品加工等先进实用技术转化推广。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建立林下经济产品交易市场服务体系,实施林业社会化服务支撑工程,为林下经济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做好全方位服务工作。

[1] 谢忠梅,王涛. 临夏州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 中国林业,2016,(5下):52-53.

2017-02-10

S759.89

B

1004-7743(2017)02-0018-04

猜你喜欢

淳安县山核桃林权
山核桃
浙江淳安县一带土壤碳储量分布特征研究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浙江淳安县石林镇:运动小镇助力乡村振兴
松鼠的山核桃
浙江省
林权供求信息
科学引领 生态第一 淳安县持之以恒保护青山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