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

2017-01-17吕仕超刘湘玲杨锡燕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9期
关键词:血脉高血压病肝肾

吕仕超 刘湘玲 曲 凡 杨锡燕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天津 300193)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

吕仕超 刘湘玲 曲 凡 杨锡燕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天津 300193)

高血压;中医药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有2.7亿高血压患者,虽然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和治疗控制率较前有所提高,但防控形势仍十分严峻〔1〕。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具有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模式、整体观引导下的整合调节手段、“治未病”理念指导下的早期干预等特色,优势在于平稳降压,减少危险事件;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保护靶器官,预防并发症;联用西药,减毒增效;非药物疗法,有效综合干预〔2〕。本文就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理论及临床实践做一综述。

1 从肝肾论治高血压

根据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当属中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中医学治疗眩晕,多从肝肾立论,强调平肝潜阳、滋水涵木。肝藏血,主疏泄,《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肾藏精,主骨生髓,正如《灵枢·海论》所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均明确指出眩晕与肝肾密切相关。有学者〔3〕认为高血压早期以肝阳上亢为主,继之肝肾阴虚,最终为肝肾阴阳俱虚。近代名医蒲辅周〔4〕先生更是指出:“眩晕总不离肝肾,其病在肝,其本在肾”。通过对175 011篇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发现高血压证候以肝阳上亢为主,其次为阴虚阳亢和肝火亢盛,病变涉及肝、肾等脏腑〔5〕。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104篇文献,得出高血压肝肾阴虚证以腰膝酸软、脉弦细、阴虚发热、舌红少苔、健忘为核心症状〔6〕。运用滋肝养肾汤和培哚普利治疗60例高血压患者,以复方羚角降压片和培哚普利治疗的5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显示滋肝养肾汤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增加小动脉弹性〔7〕。以肝肾立论,指导研制并上市的治疗高血压中成药主要有养阴降压胶囊、清肝降压胶囊等。有研究将1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9例,对照组予厄贝沙坦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具有清热平肝、补益肝肾作用的清肝降压胶囊,结果显示清肝降压胶囊联合厄贝沙坦降压作用稳定而持久,耐受性良好,无明显毒副作用〔8〕。

2 从血脉论治高血压

有学者〔9〕认为气病是高血压的始动因素,血病是高血压的加重因素,脉病是高血压的病理变化,“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久病及肾”是高血压的病程演变规律。也有学者〔10〕提出将“脉胀”作为高血压的中医病名,基于此将高血压证候分为:脉胀-眩晕型、脉胀-头痛型、脉胀-无症状型、脉胀-混合型。此外,针对高血压肝阳上亢、浊脂阻络、血脉不通的病因病机,结合现代临床治疗经验,有学者〔11〕提出高血压“血脉同治”的治疗理念,认为“血病”主要体现在血浆黏度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高脂血等;而“脉病”则主要体现在血管内皮损伤、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异常收缩等。上市中成药松龄血脉康胶囊的组方体现了高血压“血脉同治”的理念。有研究基于1 854例高血压患者的数据分析显示,松龄血脉康胶囊能有效控制舒张压,改善血压达标率〔12〕。基础研究也表明,松龄血脉康胶囊能够上调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的表达,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的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Ang)Ⅱ、醛固酮(ALD)的生成,进而降低血压〔13,14〕。

3 从毒论治高血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的病因病机也在随之变化。有学者〔15〕认为高血压与内生之毒关系密切,尤其是浊毒、瘀毒、热毒,如水谷精微不归正化,变生痰浊,日久成毒;瘀血日久,化生瘀毒;痰瘀毒邪,郁久化热,而成热毒之邪,各种毒邪相兼为病,胶结不化,蕴结体内,损伤人体的脏腑经络。高血压内生之毒的物质基础主要是神经体液因子、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高尿酸血症、内皮素-1等〔16〕。也有学者提出高血压之“痰瘀互结、毒损心络”的病机特点,并调查了5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候,结果显示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占44.6%,其次为肾阴亏虚证类占8.6%,瘀血阻络证类占7.2%,气血亏虚证类占5.8%,风痰上扰证类占4.4%〔17,18〕。有研究运用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清热降压合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92例,总有效率91.30%,优于对照组牛黄降压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纳入10项临床研究、4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系统评价研究,也显示清肝宁心、清热解毒方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20〕。

4 从络病论治高血压

目前,随着络病理论日趋完善与成熟,从络病论治高血压可能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新思路。高血压是全身性血管疾病,在病位上与络脉关联,属于络脉病变范畴;此外,高血压起病隐匿,病程较长,常因正气亏虚,或情志郁怒,而致痰瘀浊毒痹阻络脉而发病,符合络病的内涵和演变,可见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与络病也存在着必然的联系〔21〕。有学者〔22〕认为高血压病变部位在络脉,络脉空虚是其发病的病理基础,络脉瘀阻是其发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久病入络”、“络病致久病”是其病程演变规律。运用络病理论指导并研制的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具有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利水消肿的功用。临床研究显示,芪苈强心胶囊可以降低老年高血压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心肌营养素(CT)-1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减少强心剂和利尿剂用量,进而改善心功能〔23〕。基础研究也显示,芪苈强心胶囊通过下调心脏糜蛋白酶信号通路和糜蛋白酶介导的AngⅡ提高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收缩期和舒张期的心功能〔24〕。

5 小 结

目前,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理论不断被完善、机制逐渐被揭示、疗效逐步被认可,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文献挖掘不足,继承创新不够。古今文献资料缺乏系统的梳理,零散的整理缺乏有效的共享,历代名医学术经验缺乏有效的继承。②病因病机、证候演变规律有待深入研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病因病机是否已经改变?不同历史时期高血压以何种证候为主?目前高血压人群以何种证候多见?证候如何演变?③临床证据等级亟待提高。中医药到底能不能降压?降压疗效能否被指南所认可?如何体现中医特色地评价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④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诠释。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作用靶点、组方配伍的内涵是什么?⑤基础研究证实有效的单体、复方,是否已经应用于临床?上市的治疗高血压中成药是否已经进行再评价?针对上述问题,今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研究:①在大数据理念指导下,系统梳理文献,建立中医证候数据库、病证方剂数据库等资源共享平台,总结不同历史时期高血压的症治规律。②展开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明确现阶段高血压的症候特点及不同地域人群的症候差异。③基于病证结合理念,建立适宜的中医药评价体系;进行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并积极开展临床研究,加强临床研究的过程管理,探寻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循证证据,提升证据等级。④基于系统生物学、网络药理学、精准医学等理念,开展高水平的基础研究,揭示中药治疗高血压的作用靶点。⑤基于转化医院理念,加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相互转化,积极开展上市中成药的二次开发,提升其科技含量。

1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5:1-137.

2陈晓玉.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中的特色与优势〔J〕.天津中医药,2012;29(2):155-7.

3颜显欣,孙升云,黄少君,等.由肝肾相关理论探讨高血压病〔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3):154-6.

4中医研究院.蒲辅周医疗经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220.

5贺 丹,姜 淼,郑 光,等.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高血压病症状、证候以及用药规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9):214-6.

6吴智春,张发艳,于华芸,等.高血压病肝肾阴虚证症状特征文献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3):746-8.

7刘洪波.从肝肾论治原发性高血压114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9):21-3.

8刘燕坡.厄贝沙坦联合清肝降压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278-80.

9杨传华,卢绪香.“血脉理论”视角下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J〕.中医药学报,2014;42(6):4-6.

10张珍珍,王清海,靳利利.“脉胀”理论与高血压血管保护策略〔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4):1316-8.

11高学敏,张德芹,陈可冀,等.松龄血脉康胶囊“血脉同治”组方理论探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6):708-10.

12董珍宇,高 颖,吴圣贤.基于真实世界的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3):274-5.

13赵英强,柳 威,蔡晓月,等.松龄血脉康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PPARγ调控机制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9):1236-40.

14柳 威,王 娟,赵英强.松龄血脉康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RAAS系统的调控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4):1322-4.

15陈晓玉.浅析从毒论治高血压病〔J〕.世界中医药,2012;7(5):369-70.

16岳桂华,秦小慧.高血压病“毒”的物质基础〔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15(2):133-4.

17贾海骅,王 仑,韩学杰.高血压病“痰瘀互结、毒损心络”的理论思维与创新〔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7):890-2.

18韩学杰,朱 妍,陈 捷,等.原发性高血压病痰瘀互结、毒损心络中医证类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6):453-5.

19李运伦,杜 琳.清热降压合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92例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8(5):270-2.

20刘 磊,王诗源,李运伦.基于系统评价的原发性高血压心肝火盛、热毒内生病机学说探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5):397-400.

21岳桂华,何劲松,庞伦祥.从络病理论探讨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高血压病的机制〔J〕.环球中医药,2010;3(4):261-3.

22张立娟,杨传华,王康锋.基于络病理论的高血压病机初探〔J〕.江苏中医药,2013;45(12):6-8.

23殷国田,李 波,解 娜,等.芪苈强心胶囊对老年高血压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心肌营养素-1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4;30(12):1071-3.

24刘 巍,陈军军,徐腾飞,等.芪苈强心胶囊通过抑制心脏糜蛋白酶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心功能〔C〕.北京:国际络病学大会,2014:2.

〔2016-08-25修回〕

(编辑 苑云杰/王一涵)

R259

A

1005-9202(2017)19-4933-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9.10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No.201007003-03)

杨锡燕(1962-),女,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老年病研究。

吕仕超(1985-),男,博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

猜你喜欢

血脉高血压病肝肾
杞菊地黄丸治疗飞蚊症肝肾阴虚证的疗效观察
陈金水教授辨证治疗老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经验总结
松龄血脉康胶囊
从肝肾论治儿童近视的理论探讨
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病眩晕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赓续红色血脉,再创安仁辉煌
张家界:赓续红色血脉,续写新的篇章
基于决策树和神经网络的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研究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