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病学及其综合防控技术

2017-01-17施朝辉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11期
关键词:病死猪圆环猪群

施朝辉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施河镇畜牧兽医服务站,江苏淮安 223229)

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病学及其综合防控技术

施朝辉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施河镇畜牧兽医服务站,江苏淮安 223229)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猪多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也是继猪蓝耳病之后新发现的猪的重要传染病,被全球公认为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疫病。此病毒可引起猪的机体免疫抑制、免疫失败、严重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从而导致生猪繁殖障碍、饲料报酬低、死亡率上升,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国内猪圆环病毒病感染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已成为困扰我国养猪业的三大疫病之一。本文介绍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及其防控措施,供养殖户参考。

猪圆环病毒病 流行病学 诊断 防控

本病主要感染8~13周龄猪,其特征为体质下降、消瘦、腹泻、呼吸困难,该病于1991年首次报道于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地区猪场,1996年已有确诊报告,后逐渐在其他国家发生。近年来,国内猪圆环病毒病随着外来猪种的不断引入,其感染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此病毒可引起猪的机体免疫抑制、免疫失败、严重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从而导致生猪繁殖障碍、饲料报酬低、死亡率上升,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 病原体

猪圆环病毒病的病原是猪圆环病毒(PCV),该病毒归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2型病毒。它是动物病毒中最小成员之一。该病毒对酸(pH3)和氯仿以及高温(72℃)均有抵抗力。根据PCV的致病性、抗原性及核苷酸序列,可将PCV分为PCV1型和PCV2型,PCV1型无致病性,而PCV2型有致病性,可引起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

2 流行病学

猪圆环病毒病在许多国家都有发生,主要原因是猪圆环病毒(PCV)分布很广,而且其病原主要是PCV2。

(1)易感动物:猪是圆环病毒的自然宿主。目前,未发现对牛、羊、马、犬、猫、鼠和人类有感染的证据和报道。

(2)发病年龄:各种日龄的猪均易感,但主要感染哺乳仔猪和保育期的仔猪,多见于5~8周龄的猪,一般在断奶后2~3d到1周开始发病,而成年猪感染后通常呈亚临床症状。

(3)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4)传染源:早期发病猪和隐性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被PCV病毒污染的人和其他动物、工作服、用具、车辆、设备等,也可造成直接或间接性传染。

(5)传播途径: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染,同群发病猪与健康猪之间经消化道、呼吸道的水平传播,还可经配种、自然交配、胎盘、胚胎移植等环节传染给仔猪的垂直传播。

(6)发病率和死亡率:猪群发病率为20%~60%,死亡率为5%~35%,也有达到50%,发病后有半数于2~8d内死亡,其他半数在衰弱的状态下残存数周,致死率为80%~100%。

(7)发病原因:引发该病的主要病因是PCV2,但不是唯一的病因,还需要一些其他诱因或病原体,如温度因素、环境因素、饲料因素、应激因素、免疫刺激、协同感染病原等均可促进该病的发生。

3 临床症状

圆环病毒侵害猪体后引起多系统进行性功能衰竭,在临床症状表现为病猪发热,体温高达40℃~41℃,呼吸困难,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被毛粗乱,生长发育不良和消瘦,皮肤苍白,伴有贫血、黄疸、腹泻、咳嗽,少数病例出现皮炎和肾病综合征,有的在耳部、腹部可见出血性紫红色斑块;有的病猪有神经症状,呈现肌肉震颤,关节肿胀,站立不稳,四肢呈划水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猪眼圈发紫,耳朵发青,身体发绀,最后窒息死亡。母猪主要表现为流产、死胎、弱仔、滞产发情期延长、不育。

4 病理变化

病猪全身淋巴结肿大,肿大幅度在4~5倍,在胃、肠系膜、气管等淋巴结肿大尤为突出,呈白色、红色和紫色等,切面呈均质苍白色,切面硬度增大、坏死,有的出血;肝脏质脆,表面有灰白色的坏死灶;心包积液,有纤维素性心包炎;肺肿大,呈弥漫性间质性肺炎,有的呈纤维素性肺炎,胸腔有淡黄色积液;脾肿大、出血,边缘有出血性梗死及丘状突起,肉样变;肾脏肿大,切面外翻,条纹状出血,表面颜色不一,有土黄色、紫红色,并有散在的白色灶和出血点,被膜易于剥落,肾盂周围组织水肿;严重病例肺泡出血,在心叶和尖叶有暗红色或棕色斑块;胃在靠近食管区常有大片溃疡形成,盲肠和结肠黏膜充血和出血点,少数病例见盲肠壁水肿而明显增厚。

5 诊断

由于猪圆环病毒病经常和其他病毒、细菌混感或继发感染,在临床症状上难确诊。如要确诊,还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

(1)染色镜检:无菌采集病死猪淋巴结、肝、脾、肺等病料,涂片后革兰氏和瑞氏染色,显微镜检查未见致病性细菌。

(2)细菌培养:无菌采集病死猪淋巴结、肺、肝、脾等病料,将病料分别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24~48h,未见菌落生长。

(3)聚合酶链反应(PCR)试验:这是一种快速、简便、特异的诊断方法。采用PCV2特异的或群特异的引物从病猪的组织、鼻腔分泌物和粪便进行基因扩增,根据扩增产物的限制酶切图谱和碱基系列,确认PCV是否感染。具体方法是无菌采集病死猪的病变脏器(淋巴结、肝、脾、肺)和血液5ml,作为被检样品,并分别经过处理,再先后进行病毒模板DNA的提取、PCR扩增、电泳等操作步骤,结果阳性对照和被检样品出现扩增带、阴性对照无带出现。

(4)ELISA诊断方法:可用于检测血清中的病毒抗体。无菌采集病猪或病死猪血液,制作成血清,应用猪圆环病毒病ELISA抗体检测诊断试剂盒,并按试剂盒说明书所要求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检测,最后用酶标仪630nm波长测定各反应孔中的OD值,若此值大于0.4,则可判定为阳性,若此值在0.2到0.4之间,判定为可疑,若小于0.2,则判定为阴性。

6 综合防控措施

6.1 隔离病猪,无害化处理病死猪

一旦发生,应立即对可疑病猪进行隔离饲养,以防交叉感染,同时对病死猪及其粪便和受污染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源传播扩散和污染环境。

6.2 强化消毒灭源,以防病情扩散蔓延

选择高效的消毒药定期对猪舍走道、栏舍、猪圈地面、墙壁、食槽等设施及用具进行严格消毒,以切断传染源,防止病情扩散蔓延。同时,不要让场外的车辆人员进入猪场,如确需进入,必须经车辆消毒池、人员消毒通道消毒,场内人员和车辆进入场内也要进行严格消毒,如有人员要进入生产区和圈舍,必须经过更衣、沐浴和消毒。此外,消毒药要定期进行更换,以防产生抗药性。

6.3 采用药物防治,控制继发感染

制定群体药物预防方案,控制猪群的细菌性继发感染,是目前规模猪场的常规技术。对有临床症状的猪进行隔离治疗,实行对症治疗。5%葡萄糖生理盐水、头孢拉定、地塞米松混合静注;抗病毒多肽,肌肉注射,1次/d,连用7d;对于高热不退的猪还应配合复方柴胡注射液,肌肉注射,1次/d,连用3d。

6.4 强化疫苗免疫,增强保护力

使用疫苗免疫是控制圆环病毒病最有效的办法。应用圆环病毒疫苗后可显著提高猪群的健康状况,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饲料转化率,提升养殖效益。圆环病毒疫苗的免疫程序为:经产母猪及公猪同一天免疫后,过2周再免疫1次;后备母猪及年青公猪在配种前免疫2次,间隔2周;妊娠母猪在怀孕10周及12周龄各免疫1次;公猪要每3~4个月免疫1次;仔猪在5周龄和7周龄时各免疫1次。

6.5 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以防交叉感染

不同日龄的猪不能混养。每批猪出栏后栏舍要进行严格地消毒,并空置1周后再进猪,以防止病源因相互接触而感染。

6.6 严把引种关,以防疫源传入

应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尽量不从外地引进猪只,如必须引进时,要切实把好引种关,要从正规种猪场引种,引种时要进行严格隔离观察和检疫,经证明健康的,方可并入猪群,以保证健康猪群不受传染。

6.7 注重细节,提高管理水平

要保证供给营养全价、优质新鲜的饲料和清洁充足的饮水,并增加营养,以满足猪群在各个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要坚决避免饲喂霉变、劣质饲料;对猪群定期保健,可根据当地疫病流行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用药,转群时进行一周用药保健,也可在饲料中加入健胃散和免疫球蛋白,增强猪群的免疫力;要根据季节的变化,积极做好防暑降温、防寒保暖工作,合理安排饲养密度,避免过于拥挤;要加强圈舍通风换气,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改善空气质量;要保持栏舍干净、干燥和养殖环境安静,减少应激;定期对种猪进行检测,对圆环病毒阳性猪及时淘汰。

[1] Khampee Kortheerakul,谭涛.猪圆环病毒病的临床症状与防控措施[J].猪业科学,2010,27(2):20-23.

[2] 董志刚,马勇.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控[J].今日畜牧兽医,2013,29(8):13-14.

[3] 武守艳,陈剑波.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J].养猪,2014,29(5):95-96.

[4] 于世平.猪圆环病毒病的临床症状与防控[J].养殖技术顾问,2012,40(3):117.

[5] 林绵芳,肖怡,许文珍.猪圆环病毒病的临床症状与防控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42(7):299-300.

猜你喜欢

病死猪圆环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湿垃圾与病死猪混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研究
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诊断和防治
南安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现状与建议
猪群中暑咋预防
五环填数
巧剪圆环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
吉林省病死猪无公害处理体系与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