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效果的定性研究

2017-01-17刘艳丽路孝琴刘小平赵亚利

中国全科医学 2017年19期
关键词:助理全科管理者

孙 晨,刘艳丽,路孝琴,杜 娟,刘小平,赵亚利

·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北京市“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效果的定性研究

孙 晨,刘艳丽,路孝琴*,杜 娟,刘小平,赵亚利

目的 通过了解北京市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者对本市开展的“3+2”助理全科医生培训项目及培训合格学员的工作状况的评价,以了解该项目的培训效果,为项目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怀柔区和延庆区在2013年选送新毕业的3年制专科毕业医生参加“3+2”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者17例作为访谈对象。于2015年8月,采用专题小组访谈法开展研究,访谈内容包括“3+2”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的效果(学员的变化、岗位胜任力、培训对基层医疗人才队伍能力建设的影响)以及对培训的改进建议等。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提炼出访谈主题。结果 受访者认为“3+2”助理全科医生培训项目有助于提高学员的全科医疗服务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及综合素质等;经过培训的学员回到单位后,具有较强的岗位胜任力;培训项目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队伍能力建设起到积极作用。建议应根据基层实际需求,对培训内容进行进一步调整;加强带教师资全科医学理念的培养。结论 “3+2”助理全科医生培训项目的效果值得肯定,该项目是为农村地区输送合格全科医生的有效途径。但是,仍需根据基层实际情况改进培训的内容与方式,提高培训项目的适用性,改善培训效果。

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效果;定性研究

孙晨,刘艳丽,路孝琴,等.北京市“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效果的定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9):2393-2395.[www.chinagp.net]

SUN C,LIU Y L,LU X Q,et al.Effects of "3+2" assistant general practitioners training program implemented in Beijing:a qualitative study[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7,20(19):2393-2395.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1]的文件精神,北京市在2013年2月正式启动“3+2”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工作。至今,首批“3+2”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学员已回到其基层工作单位两年余。为更全面地了解该培训项目的培训效果,本研究以专题小组访谈的方法,了解用人单位管理者对“3+2”助理全科医生培训项目的评价,以期为评估培训效果进一步提供依据,并为该项目提供改进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怀柔区和延庆区在2013年选送新毕业的3年制专科毕业医生参加“3+2”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者17例作为访谈对象。纳入标准:(1)具有多年医疗服务管理工作经验;(2)熟悉全科医生的工作内容;(3)了解回到本单位的“3+2”助理全科医生的工作情况;(4)对本次研究感兴趣并认同其实际意义。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专题小组访谈的方法。在查阅文献并咨询专家后,制定访谈提纲。于2015年8 月,在北京怀柔医院(原怀柔区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原延庆县医院)分别对入选管理者实施专题小组访谈[2]。由主持人对调研目的进行详细介绍,并根据访谈提纲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包括:“3+2”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的效果(学员的变化、岗位胜任力、培训对基层医疗人才队伍能力建设的影响)以及对培训的改进建议等。会议讨论过程中调查组成员书面记录,并使用录音笔录音,每场时间约2 h。运用Microsoft Word 2011将访谈录音转录为文字档案,并由小组成员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提炼出访谈主题。

1.3 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纳入标准选取访谈对象,确保访谈资料的可信性。由经验丰富的主持人对会议流程进行掌控,控制访谈的主题并提高访谈质量。经访谈对象同意后,由两名记录员对会议内容进行记录并录音,以保证原始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资料分析采用多人分别分析,之后讨论统一分析结果的方法。

2 结果

2.1 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中,共有17例用人单位管理者参加了专题小组访谈,分别来自延庆区(7例)和怀柔区(10例)。其中,男13例(76.5%),女4例(23.5%);年龄25~48岁,平均(40.0±6.9)岁;工作年限4~26年,平均(18.8±7.1)年;职称为副高级及以上8例(47.1%),中级及以下9例(52.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5例(29.4%),副主任11例(64.7%),副科长1例(5.9%)。

2.2 管理者对培训效果的评价

2.2.1 经培训学员的变化 受访管理者均认为:通过“3+2”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学员诸多方面的素质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提高,获得了更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更娴熟的临床操作技能、全科医学基本技能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能。学员的医疗服务能力普遍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也更成熟,更加明确自身的工作任务与所肩负的责任,具有良好的职业责任感和医德修养。

“经过两年的培训,学员的基本技能提高较快,基础知识十分扎实,不比“5+3”模式住院医师培训的效果差。”(怀柔组)

“参加培训前,学员刚从医学院毕业,缺乏临床经验。参加培训后,他们在临床能力、人际关系、工作态度、自我认可方面均令人满意。”(延庆组)

此外,部分管理者表示:这批学员的助理全科医师执业资格获取率较未经培训的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历的医生更高,并认为这是“3+2”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效果较好的体现。

“从整体上看,学员的助理全科医师执业资格获取率较高。获取医师执业资格证是医生执业的前提,但是对于一些社区医生来讲,考取执业资格证较困难。因此,对于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说,获取医师执业资格证是重中之重。”(延庆组)

2.2.2 岗位胜任力 受访管理者均认为培训后的学员有较强的岗位胜任力。回到基层单位后,他们被分配到全科门诊、120急救中心、慢性病管理科等,且基本能胜任其岗位工作。从其在全科门诊和120急救中心的工作表现来看,他们的临床诊疗能力和处理病患的逻辑性较强,综合素质相对较高,来院就诊的患者基本能够得到较合理的处理。但由于他们的理论知识和临床诊疗水平有限,临床经验并不丰富,面对较复杂的病例时,仍需请教上级医生。

“虽然学员较年轻,临床经验并不丰富,但是他们的业务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延庆组)

“学员均在全科诊室开展临床工作,也有些同时负责慢性病管理科或其他相关工作。无论在临床诊疗能力方面,还是对医保、新农合政策的理解方面,他们的表现和工作态度都是比较令人满意的。”(怀柔组)

2.2.3 培训项目对基层医疗人才队伍能力建设的影响 受访管理者皆认为:“3+2”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对基层医疗人才队伍能力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毕业后学员回到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充实了农村基层全科医生队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短缺、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

“通过‘3+2’培训,能够开展临床工作的基层全科医生数量增多,显著缓解了人员缺乏所致的工作压力。”(延庆组)

2.3 管理者对培训项目的改进建议

2.3.1 基于基层实际情况,调整培训的内容与方式,使学员能力更适合社区需要 部分管理者认为“3+2” 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过程中的临床轮转科室,应按照学员所在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如增加在急诊科和内科等的轮转时间。在授课内容方面,应加强急诊急救相关知识的讲授;在外科培训过程中,更应强调清创、止血、缝合、包扎、麻醉等外科基本技能的培训,以提高培训内容的实用性。

“‘3+2’培训内容涉及广泛,但是有些培训内容在基层社区医疗服务中较少或很少用到。建议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例如增加急诊急救相关技能的培训,包括心电图的培训等。另外,基层卫生院医疗条件十分受限,个别社区连生化检查都无法进行,因此培训中应加强学员的物理检查能力。”(怀柔组)

2.3.2 加强带教师资的全科医学理念培训,提高学员的理论水平 部分受访管理者认为,临床培训基地的部分带教师资尚缺乏全科医学理念,对全科医学相关内容的教授不够重视,希望其增强带教意识,使学员更好地融入临床诊疗工作。应增设部分较为成功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社区基地,推广和学习全科医学服务模式和全科医学服务理念。

“部分带教师资对全科医疗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在教学能力和教学意识方面有待提高。培训基地应采取相应措施,包括如何培养带教师资的全科意识和理念,如何将专科、公共卫生等与全科医学结合起来,这些均值得考虑和重视。”(延庆组)

3 讨论

3.1 研究的意义 北京市“3+2”助理全科医生培训项目将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与学历继续教育并轨,不仅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农村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才紧缺的问题,而且有助于改善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学历结构,对提高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人才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该创新性教育形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应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推进该项目的进一步完善和有效实施。因此,本研究通过专题小组访谈的方式,从用人单位管理者的角度,探讨首届“3+2”助理全科医生培训项目的效果,并了解该培训项目的不足。

3.2 用人单位管理者对“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效果的反馈较好 通过本次访谈,了解到受访的17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者均认为在其单位工作的2013级“3+2”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毕业学员的理论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等均有所提高,并且认为该项目有助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构建较高质量的人才队伍。由此可见,首届“3+2”助理全科医生培训项目具有一定效果。

3.3 应增强培训项目内容的实用性 2010年由六部委颁布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0〕561号)[3]强调了基层卫生服务人才培养相关内容,首都医科大学作为北京市“3+2”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的试点单位,按照《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4]进行培训。根据本研究访谈结果可知,培训内容仍有部分不能满足基层实际工作需求。应进一步结合当地医疗卫生需求,完善培训大纲,针对性地适当调整学员在各科室轮转的时间。在培训内容方面,应侧重加强某些技能的培训,如在急诊科轮转期间,更加注重危急重症的院前急救,以确保患者在社区转诊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在医患沟通技巧方面,应注意沟通的地方特色。

3.4 应加强培训过程中全科理念的教学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可使“3+2”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培训质量的有力保障。虽然在培训开展前,依据《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实施意见(试行)》[5],已对带教师资进行师资培训,规范授课过程,树立全科医学教学意识,但根据受访管理者的反映,依然有部分带教师资的带教意识及责任感不强。因此,应根据临床基地师资全科带教意识较弱、社区基地师资临床理论较薄弱的特点[6],有针对性地加强带教师资培训力度,强调其带教意识,提高带教水平,更加注重对全科医学理念的教学,对学员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此外,可合理借鉴不同地区带教工作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提高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质量。

作者贡献:孙晨负责文章的构思与设计;孙晨、刘艳丽、路孝琴、杜娟、刘小平、赵亚利负责研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孙晨、刘艳丽负责数据收集与整理、结果的分析与解释;孙晨负责论文撰写及中英文修订;路孝琴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Z].2011. State Council.Guiding opinions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general practitioner system[Z].2011.

[2]詹绍康.现场调查技术[M].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159. ZHAN S K.Field investigation techniques[M].2nd ed.Shanghai:Fudan University Press,2003:1-159.

[3]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卫生部,中央编办,等.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Z].2010.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State Commission Office of Public Sectors Reform,et al.Construction plan of primary medical and health team focusing on general practitioners[Z].2010.

[4]原卫生部,教育部.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Z].2012.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Ministry of Education.Assistant general practitioner training standard(trial version)[Z].2012.

[5]原卫生部,教育部.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实施意见(试行)[Z].2012.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Ministry of Education.Opinion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faculty training for general practice(trial version)[Z].2012.

[6]陆媛,于德华,潘莹,等.国内外全科医学师资标准现状及建设设想[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1):2493-2497.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5.21.001. LU Y,YU D H,PAN Y,et al.Status of general practice faculty standard home and abroad and suggestions for faculty development[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5,18(21):2493-2497.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5.21.001.

(本文编辑:石敏杰)

Effects of "3+2" Assistant General Practitioners Training Program Implemented in Beijing:a Qualitative Study

SUNChen,LIUYan-li,LUXiao-qin*,DUJuan,LIUXiao-ping,ZHAOYa-li

SchoolofGeneralPracticeandContinuingEducation,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69,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LUXiao-qin,Professor,Doctoralsupervisor;E-mail:xq6518@163.com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3+2" assistant general practitioners training program implemented in Beijing based on the status of this program and the capabilities for work in the qualified trainees assessed by the administrators from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CHSCs) in Beijing,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program.Methods Using purposive sampling,we selected 17 administrators from the CHSCs in Huairou District and Yanqing District in Beijing in which new medical graduates with three-year college degree were chosen to attend the "3+2" assistant general practitioners training program as the participants.The focus discussions were conducted in August 2015,which covered the views about the effects of "3+2" assistant general practitioners training program asse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changes in the capabilities for work,and competence for the position in the trainees,impact of the train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capabilities of the talents in grassroots medical institutions,and sugges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raining.Content analysis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major arguments of the interview.Results The assessment of the training program effects by the interviewee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1) The "3+2" assistant general practitioners training program was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capabilities for work,interpersonal skills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of the trainees.(2) The trainees showed high competence for the position after training.(3) The development of capabilities of the talents in grassroots medical institutions has been promoted actively by the training program.The suggestions put forward by the interviewees are the following:(1) Modifying the content of the training program based on the needs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and the conditions of the grassroots medical institutions.(2) Strengthening the ideas about general practice in the trainers of the training program.Conclusion The "3+2" assistant general practitioners training program has affirmative effects,and it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way for training the qualified general practitioners deployed in rural areas.However,its effects can be improved by enhancing the serviceability through modifying the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train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mands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and the conditions of the grassroots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istant general practitioners;Training;Effect;Qualitative research

R 197

A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9.019

2016-12-18;

2017-05-17)

100069 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

*通信作者:路孝琴,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xq6518@163.com

猜你喜欢

助理全科管理者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生活小助理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自在如风
助理
做个有爱好的管理者
管理者须承认自己“不够聪明”
管理者被“偷”走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