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方案·指南
——《中国肿瘤热疗临床应用指南(2017.V1.1)》(全身热疗)

2017-01-17

中国全科医学 2017年19期
关键词:热疗体表全身

·全科医生工具箱·

标准·方案·指南
——《中国肿瘤热疗临床应用指南(2017.V1.1)》(全身热疗)

全身热疗是指利用红外线、微波、射频等全身或局部加温方式达到全身热治疗效果的一种治疗手段。

1 适应证

临床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能耐受并愿意接受全身热疗;配合放疗、化疗等其他抗肿瘤综合治疗;肿瘤反复术后的预防复发转移治疗;其他治疗后复发或化疗耐药的治疗;晚期全身广泛转移的姑息治疗。

2 禁忌证

新近脑血管病变,或伴有可引发脑水肿、颅内高压的疾病或因素;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或心律失常、心脏储备功能明显下降(心脏功能在Ⅱ级以下);未控制的高血压(>16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肺功能<正常的60%);肝功能或肝脏储备功能明显降低,活动性肝病;严重的肾实质或肾血管病变、肾功能不全;存在未经控制的感染灶或潜在感染灶,以及有败血症倾向;未获纠正的中-重度贫血;有明显出血倾向或DIC倾向,单独热疗时血小板计数<50×109/L,合并化疗时血小板计数<80×109/L;全身衰竭。

3 临床治疗原则

(1)尽可能的早期开始治疗。(2)全身热疗与放/化疗综合治疗,仅对放疗已过量/化疗毒性反应太大的晚期患者才考虑单独热疗;全身热疗时需配合化疗,化疗方案的实施应与热疗周期同步;尽量选用有热增强效应的化疗药品。(3)疗程安排原则:每次治疗时人体参考点温度为39.0~41.5 ℃,维持60~90 min;配合化疗时温度可适当降低;再次治疗时间间隔≥72 h,根据病情需要或疗效可重复多次治疗。

4 治疗规范

4.1 加热前准备 (1)确认可以进行全身热疗后,将患者送入热疗室;(2)接受红外舱治疗的患者入舱后,固定背部传感器(肩角下角线与脊柱交点),患者取仰卧位;(3)布设体外、直肠温度传感器;(4)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必要时吸氧;(5)全身麻醉下,为防止褥疮发生,患者枕部、骶尾部及足跟部加垫棉垫,使足跟部悬空;实施导尿,并留置导尿;固定四肢;患者眼睑内涂红霉素眼膏,并戴眼罩,敷凉毛巾;(6)实施深度镇静在于减轻机体的过度应激反应,深度镇静以维持睡眠状态,对言语刺激有反应,深反应减弱或消失,呼吸、心率、血压及尿量正常,对外界言语刺激有反应为基准,调节镇静剂用量。

4.2 治疗中监测 (1)体温:要求体表温度监测点均匀分布于体表各区域;体表温度监测点应≥5个;必须实时、不间断观察各体表观测点的温度;体表各点温度≤41.5 ℃。(2)体内温度监测:要求体内温度监测点最少1个;体内监测点位于直肠(代表腹腔温度);控制体内监测点温度≤41.5 ℃。(3)循环系统:窦性心动过速最常见,分析心动过速的原因,主要是体温升高,循环容量不足,心脏负荷过重,或者麻醉过浅导致机体应激反应所致,根据不同情况做相应处理。心律正常、心率推荐控制在120~140次/min以下。维持血压≥80~90/40~50 mm Hg,维持平均动脉压在60 mm Hg左右。(4)呼吸系统:高温状态下,阻力及容量血管均扩张,主要脏器灌注压力下降,而且此时细胞代谢增强,需氧量增加;应充分给氧,鼻吸氧流量2.0~2.4 L/min,保持呼吸频率10次/min以上。氧饱和度99%以上。必要时给予正压面罩给氧。(5)体液:随着体温的变化,人体内环境处于应激状态,随时记录补液量和尿量,根据心率、血压估测血容量情况,进行补液调节。(6)热剂量监测:全身热疗设备的软件,需有累积热剂量功能,为便于比较,建议该剂量定义为等效41.8 ℃,单位为“ min”。累计热剂量(ETD 41.8 ℃)应>60 min。

(摘自“医脉通”)

猜你喜欢

热疗体表全身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热疗减肥获科学认证
射频肿瘤热疗机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效果分析
石榴全身都是宝
求解空间几何体表面积问题的方法剖析
全身总动员——写话其实很简单
厌食儿童体表胃电图检测与分析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深部热疗对AD离体细胞治疗模式的探索及疗效
体表无明显损伤而死亡的交通事故及其法医学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