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道医方内散人考❋

2017-01-16陈仁寿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新编光绪

施 铮,陈仁寿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23)



【理论探讨】

清末道医方内散人考❋

施 铮,陈仁寿△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23)

方内散人,清末江西南昌人。方内散人学道多年,曾得近代洋务派、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郑观应为之护法。其精于丹法且精通医学,但其著作均不署其真名,只署名“南昌方内散人”。后世学者往往将方内散人误认为是郑观应的“圣师”万启型。万启型与方内同姓同乡,又同为郑观应修道的师傅。故对清末道医方内散人的生平、著述、真名进行了考证,以供学者参考。

方内散人; 万潜斋; 万启型

中医药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世界观的支配和影响,而道家的哲学思维对其影响很大[1]。道医形成历史悠久,我国历代精通医术的道士不乏其人,其中清末有一位自称“方内散人”者,今人较为好奇。其学道多年,初修北宗,后修南宗,均得真诀,故而丹法与医学均颇精通,著作颇丰,于道医中堪称奇人。由于其著名立说只用别号未用真名,因此给今人造成了一种神秘之感。

1 方内散人生平考

方内散人为近现代道教领袖人物,仙学创始人陈撄宁(1880~1969),对方内散人颇有研究。在他的徒弟胡海牙整理出版有关其论著、批注过的经典而成《中华仙学养生全书》中,收录了方内散人的“定志歌”,并附有陈撄宁的批注:“作者乃偫鹤山人郑陶斋之师,余未曾得见,仅由老道友黄邃之君口中闻其名。据云此君对于三教之理、南北道派,皆能触会贯通,不固执门户,唯善是从。[2]”书中另收有一篇方内散人的“论济一子傅金铨先生批注各书”,篇末也附有陈撄宁的按语:“作者方内散人,原籍江西南昌,与黄邃之君谊属同乡,而又同道。清朝光绪时代,广东香山郑陶斋君,曾授业于方内散人之门。方内全家,皆笃信儒释两教,而于仙道无缘。故其自己著作,亦止署别号,不用真姓名,盖免为反对者所诟病也。郑君当年作彼护法,助以财力,俾克入室下功。已大见效验。但因发生意外之障碍,竞不能终局。[2]”从中可以了解方内散人为江西南昌人,自小受同道与家人儒释之学熏陶,后得到近代洋务派、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郑观应为之护法。其所著述不署真名,是为避免反对者对其“诟病”。

2 方内散人之著述考

查多种丛书文献可发现,作者著录为方内散人的著作至少有《寿世新编》《辑补温热诸方》《温病条辨歌括》《通一斋四种》4种,涉及道教、温病、方剂、养生、针灸类。

2.1 《寿世新编》

《寿世新编》成书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全书三卷,共分为外感杂方、疟疾门、痢疾门、妇科、小儿门、目疾门、疮毒门、跌打、中毒、杂方10个门类共有301个验方。每方述其主治、组成、煎服法,不但选录了方剂并附有不少医案医话录,有的还作出了辨证分析,并在书末附刊有关养生保健知识的“卫生要旨”,列举各家养生要论。现存光绪十八年壬辰道合山房刻本和1927年聂其杰铅印本。

2.2 《辑补温热诸方》

《辑补温热诸方》成书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不分卷。本书辑补防风通圣散、凉膈散、龙胆泻肝汤、当归芦荟丸、柴葛解肌汤、黄连解毒汤、栀子金花汤、三黄石膏汤、当归六黄汤、天王补心丹、甘露饮、六味地黄丸、普济消毒饮、神犀丹、甘露消毒丹、银花甘草汤等方歌诀并集解方义;节录温热赘言10条,摘录医效秘传一则,最后论大定风珠及复脉诸方。现存《中国医学大成》本。

2.3 《温病条辨歌括》

《温病条辨歌括》成书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不分卷。本书对吴鞠通《温病条辨》207方及加减,按上、中、下焦以歌括体式编写,使读者容易记忆学习,末附补温热诸方15首。现存光绪袁子良、张同山刻本及清抄本。

2.4 《通一斋四种》

《通一斋四种》成书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全书分四卷,由卷一《三教宗旨》、卷二《南北合参》、卷三《道情十咏》、卷四《闲情杂著》《问答法语》组成。书中“举凡儒释道三教之同源异流,清净阴阳两家之同异趣同归,与夫三峰采战一切旁门外道之假托诓骗,靡不旁征曲证,推勘入微”[3]。书末附有“节录李二曲先生《学髓》一则”“初学下手要诀”“习静调息”“上下分守法”“守泥丸法”“任子明运气法”等道家修炼的功法;“彭祖小接命蒸脐秘方”“蒸脐秘方”“制艾法”“神针用例”“太乙离火神针秘方”“神针治例”等一些灸法处方、施治方法与主治及“卫生十要”等养生保健方法。现存光绪癸卯尊德堂本。另有台北自由出版社辑录的《南北合参法要》,内容以《南北合参》为主。

3 方内散人之真名考

方内散人的著作均不署其真名,只署“南昌方内散人”,因此后世人名辞典往往也记述方内散人姓氏不详。如《儒佛道百科辞典》方内散人条目云:“江西南昌人,姓氏不详。[4]”《中医文献辞典》的《温病条辨歌括》条目曰:“清·方内散人(名轶),撰年不详。[5]”那么方内散人的真名到底是什么呢?后世对此有2种说法,一为万潜斋,一为万启型。

3.1 万潜斋

细读方内散人的《寿世新编》可以发现,方内散人即为万潜斋。《寿世新编》是一本验方集,作者方内散人自序云:“余天生废材也,赋性懒散,不合时宜,自幼瘠羸,不离苦恼,虽弱冠幸博一衿,而于名途早无奢望也。癸酉(1873年)为医所误,大病几死,且因家慈过劳多疾,遂矢志学医,盖将已二十稔矣……而赵君请益力,谓某二十年学医之苦志,未可付诸逝水也,即不搜奇探异,自辟一途,讵无数十名方以济人病苦耶![6]”故将平昔所历验诸方集成《寿世新编》。方内散人的学生赵本诚为《寿世新编》作序曰:“昔范文正当秀才时以天下为己任,曰: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今南州万潜斋先生道宗孔孟,业习岐黄,殆亦同此意也乎!先生弱冠入黉宫,阅黄卷外,复究青囊,固因秉受素羸,拟寿身而兼寿世,而其寝馈于岐黄家言十余年,手不释卷者,实为北堂齐家教子操劳而成气痛之恙耳……窃以为五方之风气不齐,病源迥别,一人之精神有限,普济殊难。且传药不如传方,可垂后世,遂以著书请。[6]”赵序里提到的万潜斋“弱冠入黉宫”“阅黄卷外,复究青囊”“秉受素羸”“寝馈于岐黄家言十余年”“为北堂齐家教子操劳”等生平情况以及赵氏“遂以著书请”这样的事件均与方内散人自序中的内容相吻合。

另外,《寿世新编》正文的方剂后注附有不少的医案医话录,有的还作出辨证分析。书中“细辛散”“自制补化汤”等多首方剂的后注末尾都注有“潜斋特识”的按语。在“稀痘仙方”的方后注中方内散人写道:“余家三四十男女小孩,服此方后,再种牛痘。现在男女俱半已婚嫁生育,从无一出过痘者,可见此方神验。近来敝族暨各亲友,服此者亦不少。余初得此方,见其药味夹杂,颇不以为然。及屡用之,小儿均安稳无事……真奇方也。今详载传世,愿天下为父母者,每年用心记定四日,免小儿异日出痘之危险,不亦一大快事哉,壬辰仲夏潜斋氏特识。[6]”从以上的按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是方内散人即“潜斋氏”的个人用药经验体会。综上可以推断,方内散人的真名为万潜斋。

3.2 万启型

在郑观应所著的《罗浮偫鹤山房谈玄诗草》中有“呈通一斋主人”的诗,其中提到“护师先入室,屈指第三次。力薄赖同人,相扶遂我志”[7],通一斋主人即方内散人。据《三教宗旨》自序“癸卯惊蛰日通一斋主人叙于壶园客次”。由于郑观应曾授业于方内散人门下,有学者认为方内散人即是被郑观应尊为“圣师”的万启型,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虽然他们同姓万,也同为江西人士,与郑观应都是道学上的“师徒”关系,但万启型绝不可能是方内散人。

万启型(?-1919),江西丰城人,字雯轩,道号式一,晚清举人,曾知宝应县、甘泉县。民国后卸任,始修道,自称得陈致虚上阳真人陈抱一祖师真传,“授以天元秘旨,嘱为广传大道”[7],后在扬州创设修真院,广招修道门徒。郑观应对万启型深信不疑,在多篇文章诗歌中都有提及,言语虔诚。连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后编》都请万启型作序,并摆在序言首篇。在万启型为《盛世危言后编》作叙中写到:“余幼习举业,每于作策论时,论及时事洋务,必涉猎《盛世危言》一书,由是知郑君陶斋先生之名。[7]”据万潜斋的学生夏敬庄为万潜斋《闲情杂著》所作的序曰:“师生于道光戊申,太和未散,嗜欲不入,即傲然有出世志。[8]”可知万潜斋生于道光戊申年(1848年)。如果万潜斋与万启型是同一人的话,郑观应《盛世危言》最初的版本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后来几年中,《盛世危言》不停地修改和再版,版本多达20余种。即使万潜斋可以看到《盛世危言》最初的版本,当时也已经46岁,接近“知天命”的年龄,不是“幼年”,所以万启型绝不可能是方内散人。

综上所述,方内散人真名为万潜斋,江西南昌人,生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卒年不详,为清末时期的著名道医,著有《寿世新编》《辑补温热诸方》《温病条辨歌括》《通一斋四种》等著作。他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对中医及中医养生有很多独特的见解,并著书将亲自研制或得自友人秘传的方剂和盘托出,希望能够广远流通,救济穷黎,造福世人,达到其“寿世”的目的。同时提倡以预防为主,“欲人知受疾病之原明”,认为养生是治未病之方,做到慎起居、节饮食,“清心寡欲、养气凝神,不专求诸金石草木也”,从而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1] 吴水盛,张丽霞.道家的仙道与内经的人道评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2):166.

[2] 胡海牙,武国忠.中华仙学养生全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卷五:753.

[3] 方内散人.通一斋四种[M].光绪癸卯尊德堂本,1903,通一斋四种总序二:1.

[4] 劳子,盛励.儒佛道百科辞典[K].桂林:漓江出版社,1995:132.

[5] 余瀛鳌,李经纬.中医文献辞典[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76.

[6] 方内散人. 寿世新编[M]. 光绪壬辰道合山房刻本,1892,卷一:3.

[7] 夏东元.郑观应集(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8:1440.

[8] 方内散人.通一斋四种[M].光绪癸卯尊德堂本,1903,闲情杂著:1.

国家财政部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专项资助项目(2010GJ01)-寿世新编校注;江苏省中医药局基金项目(JSGJ1001-13)-寿世新编校注

施 铮(1985-),男,江苏东台人,实习研究员,医学硕士,从事中医药文献与本草学研究。

△通讯作者:陈仁寿(1963-),男,江苏溧阳人,研究员,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药文献与本草学研究,Tel:13851619180,E-mail:njcrs@126.com。

R-09

A

1006-3250(2017)06-0765-02

2016-12-13

猜你喜欢

新编光绪
新编报到等
毓庆宫光绪书房的使用与陈设
光绪元宝户部库平一两金币
新编喝唱《暗号就是我爱你》
故事新编
《亡羊补牢》新编
陈莲舫曲线救光绪
故事新编
刻舟求剑新编
Scholar and East L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