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医护人员提升灾害护理能力的讨论

2017-01-16王冰冰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6期
关键词:伤者身心医护人员

王冰冰

(辽宁省大连市解放军210医院护理部,辽宁 大连 116021)

对医护人员提升灾害护理能力的讨论

王冰冰

(辽宁省大连市解放军210医院护理部,辽宁 大连 116021)

自然灾害难以避免,但是妥善的预防与处理,却能将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有效的减少。如何让患者在得到身体治疗的情况下,也尽快的抚平他们的心理创伤,这是作为合格的医护人员所必须拥有的能力。本文从身体与心理两方面阐述护理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以此来激励护理界同仁,对身心护理的思想共鸣;从而促进灾害护理工作的整体发展。

医护人员;身心护理;灾害护理

1 身心护理的基本目的和必要性

护理工作者需把患者的身体照顾和心理照顾,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给患者以身体的舒适和精神的愉悦,使其病痛降低,心理愉快,疾病快速治愈,这是身心护理的基本目的。但是这种护理工作,对护理工作者的要求也要相应提高。护理人员不再是简单的治疗伤者的身体,更要对患者的心理进行了解,以至于给患者带来心灵的抚慰,让患者在快乐的心情下,身体尽可能的舒适状态下快速康复,这是身心护理的关键所在,所以说,身心护理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更高,但护理效果也更好。

2 身心护理的实施

2.1 身体护理的实施:护理工作者在对患者进行身体护理时,要充分了解患者痛苦的原因、具体部位,采取恰当的护理手段,使患者尽量减少痛苦或从时间上缩短痛苦的过程。假若患者行动不便或不能自理,应该及时的帮助患者搞好清洁,比如擦脸、洗头、换内衣内裤、照顾饮食、扶持便溺、换床单、擦澡等细小工作。这些身体上的照顾都会使患者减少痛苦。适当的还可以施以药物,比如注射镇痛剂;或是施以分心法,例如,对于害怕肌肉注射的患者,可用一只手用力按捏患者的臀部,正在患者感觉臀部被按捏时,另一只手已经完成了注射,患者就不会感觉到痛苦和紧张了。这些护理工作虽然细小,但却让患者减少了痛苦和不适。

2.2 心理护理的实施:人在受到伤害后,大多会有精神与视觉上的不适。护理人员在与伤者交流时,其实已经是心理护理实施的开端了。医护人员的态度与语言都会给伤者的精神状态带去影响。而此时护理人员与伤者的心理沟通也就变得尤为重要。作为护理人员要通过说话、态度、动作与自身的形象来使伤者的情绪轻松、愉悦起来,这样,不但可缓解伤者身体的痛苦,而且对伤者战胜病魔的心理也起到了加持的作用。促使伤者在健康、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医疗,以此来达到伤者早日病愈的治疗效果。

3 身心护理对护理工作者的要求

3.1 护理工作者的能力:自然灾害给受伤害的群众,带来很大的痛苦,他们不但要承受身体的创伤,还要承受心理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医护人员,首要要对伤者进行及时的治疗,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要具备应急抢救的能力。如果护理人员的应急抢救能力差,护理能力低,可能造成患者的医治效果不佳,甚至会对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威胁。所以,护理人员要加大技术学习的力度与医疗能力的掌握;对于医院方面,也要注意对护理人员的技术考核和学习要求。

3.2 护理工作者的仪表:良好的仪表可以给人一个良好的心情,尤其是患者在刚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之时,他们不但饱受着身体的痛苦折磨,还在心理上挂念着家园,挂念着亲人等。这些情况都会给患者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对于治疗工作极为不利。因此,医护人员的外表应该是服饰整洁、大方;语言温和;举止从容;处事大度,而且要做到用微笑做名片,用真诚做表情。

3.3 护理工作者的学习:护理人员的学习关系到医护服务的质量,更关系到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护理人员如果没有深厚的医护知识与扎实的医护技能,是很难胜任此项工作的。所以为了更好的做好医护工作,护理人员必须用心学习医护技术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学习中,不但要在书本中学,还要在网络上猎取,不但要向老同事请教,还要向新同事学习。在学习中要取长补短、不拘形式。通过不懈的学习,将学习的成果准确的运用到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积累自己的能力、拓宽自己的医护视野。

3.4 护理工作者的耐心:护理人员在工作时要对患者进行照顾和心理沟通与呵护,长时间的重复工作会使人感到烦躁与苦闷,从而影响护理的质量,所以身心护理对护理人员也提出了耐心的要求。那么这种耐心又该如何培养呢?一是,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如长跑、打拳、散步等,这些体育活动可以锻炼护理人员的耐性;二是,经常学习和参与内涵深厚、需要耐性浇灌的文体活动,如,学习美声唱法、学习毛笔字、下棋或者学习作画等。

3.5 护理工作者的语言:汉语语言借助语音的传递,将语义完整的表达,以此来达到沟通的目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语言要让患者能听懂,这是第一重要的。如果语言含糊不清,就很难让患者听懂,不利于照顾患者,与患者心理的沟通就更难达到了。其次,护理人员的语言要带有礼貌与尊重性,不能说些刺激患者思想情绪的话,否则,会使伤者情绪恶化,以至于导致病情加重。再次,护理人员的语言要保持中性,不该说的不说,不能触及患者的隐私;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充满关心的同时,还应注意礼仪。

3.6 护理工作者的精神:护理人员需要有一种奉献的精神,也就是对自己的事业需要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这种奉献精神也是身心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所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一个合格的护理人员首先应该把患者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去照顾;同时在通过语言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的恐惧感、陌生感和紧张感等诸多不良的状态。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全身心的去做好。

3.7 护理工作者的机智:护理人员要有敏锐的机智,这是身心护理的又一项要求。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身体情况,有翻身困难的或其他方面身体移动困难的伤者,要及时进行照顾。在工作中医护人员要求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发现患者有痛苦的呻吟,或者唉声叹气等情况,要主动了解情况,给予及时的帮助或恰当的开导。在语言沟通中,要注意不要说过于敏感的话语,引起患者的内心伤痛或情绪的异常;要适当掌握语言的中和性、开释性,只要语言诚恳,带着自己的真诚与善意,就足以减轻患者内心的压力感与无助感。

4 身心护理的意义

身心健康是人的真正健康,因为精神与肉体构成了人的整个机体。所以,在对灾害中受伤群众进行救治时,护理工作要从患者的身心入手,才会更利于伤者的康复。尤其是对于生命垂危的重伤患者,他们的心情往往特别烦闷、悲观,对医护人员的语言也非常敏感。他们往往执著自己能否康复,是否有希望重获健康等等。作为医护人员,不但要照顾他们的身体,还要在精神上给予他们支持与安慰,尽量的消除他们的猜忌与紧张,使他们放松心情,全身心的、愉快的接受治疗,这样才更利于他们的康复。

[1] 董超群,桂莉,刘晓虹.灾害护理能力的研究现状和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5B):26-29.

[2] 张梦娜.护士和社区居民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调查及培训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2.

[3] 杨美芳,钟清玲,陈婧.灾害护理学的研究新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1):104-106.

[4] 刘庆秋,李瑞琴,耿笑微,等.护士对灾害护理的认知水平和态度的现况调查[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51(1):96-98.

[5] 游睿芳,陈文芳,蔡文智.我国灾害护理教育与培训的现状[J].护理学报,2010,17(4):9-11.

R47

A

1671-8194(2017)26-0247-02

猜你喜欢

伤者身心医护人员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车祸外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帮助
给身心降个温
伤者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