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2017-01-16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6期
关键词:血栓下肢我院

刘 翠

(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人民医院,辽宁 盘锦 124000)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刘 翠

(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人民医院,辽宁 盘锦 124000)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在2016年1~6月进行的下肢骨折术患者84例,依照盲选法,分成观察组42例,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在术后共6例(14.29%)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对照组为18例(42.86%),经比较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0.48%(38/42),对照组为66.67%(28/42),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2.14±0.14)h,对照组为(19.21±1.02)h,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下肢骨折术患者实施术后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病发率,促进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恢复。

护理干预;下肢骨折术;深静脉血栓

行下肢骨折术患者因需要卧床治疗,下肢血液循环受到一定影响,易出现静脉血凝结,引发深静脉血栓,增加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水肿以及下肢静脉曲张等病症发生率,降低术后治疗效果,不利于恢复[1]。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多表现为下肢肿胀,非手术部位存在较明显疼痛感。导致患者术后无法正常行走,生活质量降低。可见,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病发率是促进该类患者恢复以及提升临床疗效的关键。本次我院对42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实现对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控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在2016年1~6月进行的下肢骨折术患者84例,依照盲选法,分成观察组42例,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在32~56岁,平均为(41.24±1.09)。骨折部位,胫腓骨10例,股骨干骨6例,股骨颈骨6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3例,年龄在33~61岁,平均为(42.31±1.12)。骨折部位,胫腓骨11例,股骨干骨7例,股骨颈骨4例。骨折部位、性别、年龄等方面两组患者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对抬高患者,对患者基本生命体征体温、血压等进行统计。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心理护理。下肢骨折术对患者造成创伤较大,麻醉效果消失后,患者会存在较明显疼痛感,易造成患者心理存在较大压力,不自主移动患肢。部分对手术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存在较大担忧患者,心理压力更为明显。导致其治疗依从性降低。针对存在负面心理患者,护理人员需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告知患者手术成功率,消除其负面情绪。②饮食护理。科学、合理饮食方式有助于促进术口快速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行该术患者术后需对维生素K的摄入量进行严格控制,过量食用将增加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严禁食用发酵类食物,避免出现腹胀等症状影响恢复。指导患者以富含维生素C、蛋白质含量丰富食物为主,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2]。③预防知识讲解。术后需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有关术后并发症预防知识,告知深静脉出现的原因以及将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增强患者对该并发症的预防意识。指导患者进行基本体能训练,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在床上进行大小便。针对存在心血管疾病或者高龄患者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简单活动患者需给予预防性用药。④康复训练。待患者基本体征稳定后,需进行康复训练指导。自主将腿部肌肉绷紧维持10 s,再放松10 s,每轮训练进行20次,3轮/天。指导其按照正确姿势进行翻身、伸腿等活动。鼓励患者尽早在护理人员或家属陪时下床活动,不定时进行下肢弯曲与收缩运动,起到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作用。⑤其他方面。术后护理中,护理人员需密对患者基本体征定时进行检查记录,若存在高烧、下肢肿胀等需立即通知医师进行检查。严禁家属及患者自行对下肢按摩。

1.3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计数数据使用χ2检测,以%表示,计量数据使用t检测,以(±s),P<0.05表明数据间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在术后共6例(14.29%)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对照组为18例(42.86%),经比较(P<0.05,χ2=19.996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0.48%(38/42),对照组为66.67%(28/42),(P<0.05,χ2=16.8377)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2.14±0.14)h,对照组为(19.21±1.02)h,(P<0.05,t=44.5032)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深静脉血栓为下肢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研究表明导致该并发症出现因素主要存在于三方面:①术后由于治疗需要,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使得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上受到手术创伤的影响,体内血小板凝结作用增强。②术中制动使患者周身静脉处于舒张状态,而术后卧床导致血流速度降低,使血液中部分细胞成分依附于血管壁,导致血栓形成。③术中对肢体以及血管的牵拉等操作,将对血管壁功能造成损伤,导致血栓[3-4]。而术后护理干预,从饮食、心理以及康复训练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指导,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增加其与各项治疗工作的配合度。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42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实现对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控制,缩短住院时间,并达到提升护理满意度的目的。可见,对下肢骨折术患者实施上述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加快患者恢复。

[1] 孙美艳.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29(41):198.

[2] 康俊仙.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6):237.

[3] 和丽秀.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观察[J].现代养生B,2014,28(9):173-173.

[4] 刘启贤.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J].母婴世界,2016,17(4):147-148.

R473.6

B

1671-8194(2017)26-0214-01

猜你喜欢

血栓下肢我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