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2017-01-16袁建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6期
关键词:后处理肺栓塞肺动脉

刘 博 袁建军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康巴什部影像中心,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刘 博 袁建军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康巴什部影像中心,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利用其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诊断肺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近6年来共计28例肺动脉栓塞的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利用其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显示重建(VRT)等后处理技术重建肺动脉,分析其栓塞情况。结果 入选患者中经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及叶、段、亚段动脉均获得了良好的显示,显示受累肺动脉196支,右肺113支,左肺83支,其中左右肺动脉主干36支,叶肺动脉72支,段肺动脉76支,亚段以下肺动脉12支。结论 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技术在诊断肺栓塞方面,具有安全、准确、无创伤、速度快等诸多优点,已经成为临床诊断肺栓塞的主要检查方式。

肺栓塞;肺动脉造影;多层螺旋CT

肺栓塞目前已经成为一种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群众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的变化以及检查手段的完善,肺栓塞的发病率及检出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病死率可达20%~30%,如果能够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以大大降低其病死率。以往需要行肺动脉血管造影(digital sub 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该病,此种方法也一直被认为是肺动脉栓塞诊断的金标准,其准确率也极高,但肺动脉血管造影属于有创检查,术中及术后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和病死率,由于是透视下观察,组织器官的重叠影像使外周肺动脉分支内栓子显示常常不理想。近年来随着CT功能的不定完善及增强,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能够做到有效地诊断肺动脉栓塞并且评估肺动脉栓塞的严重程度,在临床中有广泛应用,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可以取代传统肺动脉血管造影,笔者应用CT肺动脉造影技术,在临床诊断肺动脉栓塞疾病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间收治的经CT肺动脉造影临床诊断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28例,其中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在46~72岁,平均年龄为62.5岁。

1.2 检查方法:采用美国GE64层容积CT(Light Speed,VCT)扫描仪进行常规扫描及增强扫描,利用其工作站进行后处理,扫描时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由足侧向头侧扫描,增强扫描时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团注方式注射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对比剂碘普罗胺注射液370,注射流率设置为3.5~4.0 mL/s,触发扫描方式,触发部位为肺动脉。扫描范围从胸锁关节平面至肋膈角水平,自动重建1.0 mm,螺距数值选取1.375。

1.3 图像处理及分析:原始扫描数据传至AW4.3工作站,利用其软件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显示重建(VRT)后处理,选择不同的重建参数,观察肺动脉及其分支内栓子栓塞的显示情况。每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均由2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进行图像判定,进行双盲法评估,观察肺动脉分支受累情况。

2 结 果

28例患者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及叶、段、亚段动脉均获得了良好的显示,病变共累及肺动脉血管196支,右肺113支,左肺83支,其中左右肺动脉主干36支,叶肺动脉72支,段肺动脉76支,亚段以下肺动脉12支。其直接征象为肺动脉血管内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肺梗死、肺野少血征、胸腔积液等征象。

3 讨 论

肺动脉栓塞的常见临床症状包括胸痛、咯血、气促、呼吸困难等,缺乏特异性体征,所以临床工作中很容易将肺动脉栓塞漏诊及误诊,据统计数据表明临床误诊、漏诊率可达80%[1],肺动脉栓塞属于内科极危重症,若不不及时处理和治疗其病死率极高,其常见原因为并发右侧心力衰竭、复发性肺栓塞、慢性肺动脉高压。近年来国内医院已经把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2],64层螺旋CT重建成像技术可以对肺动脉分支、栓塞部位、栓子的大小及对血管的堵塞情况实现了任意角度、立体观察,为临床医师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肺通气-灌注扫描成像技术因具有较低的空间分辨率亦限制了它的应用,目前临床很少应用于肺动脉栓塞的诊断[3],肺动脉栓塞在CT肺动脉造影的直接征象是表现为充盈缺损,常见表现包括中心充盈缺损,附壁不规则缺损。不完全梗阻的影像学表现常见包括环形、半月形充盈缺损。完全梗阻较好辨认,其表现为对比剂充盈的血管的完全截断,断面呈杯口状或隆起状。本研究中观测CT后处理图像中,较多的应用了多平面重建技术,此项技术也被认为是肺栓塞后处理诊断中占主要地位的,国内学者关勇[4]通过研究表明在64层螺旋CT重建成像技术中,曲面重建技术较多平面重建技术更有助于显示血管腔内和对于段及以上肺动脉内血栓显示较理想,其容积重建能够实现多角度直观的显示病变与血管之间以及血管与周围组织器官的毗邻关系。笔者体会,分析图像的前提是肺动脉显示良好的前提下进行,若因为对比剂充盈不佳,容易将充盈不佳的图像误认为缺损表示导致误诊,故需要良好的技师团队的配合。

综上所述,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中,具有安全性高、准确、无创伤、速度快等诸多优点,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采用合理的扫描条件结合强大的影像后处理技术,大多数血栓均可做出准确诊断,已经成为临床诊断肺栓塞的主要的临床检查方式。

[1] 杨洁瑾,刘敬.64层螺旋CT平扫对肺栓塞诊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实践,2014,23(1):43-44.

[2] 罗小平,张志平,闵广斌.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3):85-87.

[3] 王刚,王东东,李辉坚.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J].齐鲁医学杂志,2011,26(1):64-68.

[4] 关勇,李涛,邓兆旭.64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影像诊断分析[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13(4):58-49.

R563.5

B

1671-8194(2017)26-0177-01

猜你喜欢

后处理肺栓塞肺动脉
车身接附点动刚度后处理方法对比
肺栓塞及预防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环缩术后Ⅱ期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警惕隐形杀手“肺栓塞”
自拟豁痰祛瘀方联合大剂量rt-PA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疗效及对其TNF-α、D-D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