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探讨

2017-01-15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6期
关键词:致残率病死率专科

刘 静

(沈阳市中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4)

急性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探讨

刘 静

(沈阳市中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4)

目的 探究应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抢救的成功率。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320例,根据接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6例。观察组采用急诊快捷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病死率和致残率。结果 观察组接诊到确诊时间为(18.10±1.78)min,对照组为(28.29 ±4.48)min;观察组从确诊到转入专科治疗平均时间(26.52±6.33)min,对照组为(49.75±6.99)min,观察组患者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致残35例,病死11例,致残率与病死率分别为21.87%、6.88%;对照组致残57例,病死20例,致残率与病死率分别为35.63%、12.5%,观察组致残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急救中采用快捷护理流程可以有效缩短各环节的消耗时间,使患者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从而提高生存率,为患者带来更多健康福音。

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致残率;病死率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多发于中老年人,发病原因为脑部血流循环障碍从而导致血管狭窄或者堵塞[1]。脑卒中主要临床症状为口角歪斜、意识障碍以及半身不遂等。急性脑卒中病情发展快、病情严重,病情具有很高的致残和致死率,因此,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早期的准确判断并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是保证其生存质量的关键。为找出保证患者生存质量的急救护理方法,我们对320例患者进行考察,分别给予快捷护理和一般护理,结果发现快捷护理具有较好的优越性,现将资料整理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研究资料: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320例,所有的入组研究对象均经过CT或者MIR等相关诊断后符合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相关的诊断标准。按照收治的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60例。观察组男性患者97例,女性患者63例,年龄44~82岁,发病后到送至医院的时间在5 h内,格拉斯哥(GCS)评分为3~13分,疾病类型:脑梗死101例,脑出血59例;对照组男性患者90例,女性患者70例,年龄41~85岁,发病后到送至医院的时间在5 h内,格拉斯哥(GCS)评分为4~13分,疾病类型:脑梗死95例,脑出血65例。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范围以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抢救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抢救流程:本组采用常规的急救护理流程,即患者按照常规进行接诊挂号,然后进行病情的评估,主要为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颅内压情况以及肢体活动情况等。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对应的急救,保持气道的通畅、常规进行吸痰供氧、建立静脉通道、按照医嘱进行给药等。结束以上工作后,将患者送至检查室进行检查,然后办理住院手续留院观察。

1.2.2 观察组护理抢救流程:本组患者在急救过程中全程采用快捷的护理流程。在“120”出院接收患者的时候,在院人员就着手做好急救准备,包括准备推车、监护器械以及抢救的药品等,同时联系其他相关科室的人员做好准备。当患者到达医院后,立即开通绿色通道。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实施急救工作,在1 h内完成疾病的评估、病情诊断、急诊救治以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具体操作流程:15 min内完成病情的评估和相关急救,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呼吸情况、颅内压情况等。并诊断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的急救,另外,在医师对患者进行诊断的同时,护士要及时完成患者血样的采集和送检。医护人员在护送患者的同时要带好急救设备和药物,以备在患者发生紧急状况时及时实施抢救。要求在20 min内完成所有相关医疗技术的检查,具体包括CT或MTR检查、心电图检查和血液化验等检查,同时及时联系专科医师进行现场会诊,将会诊结果反馈给相应专家,共同讨论出适宜的治疗方案。如果患者局部溶栓条件或者拘役手术指征,要求护理人员在30 min内完成相关准备,比如准备导尿管、胃管、术前用药、皮试。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病死率和致残率。

1.4 数据分析:对所需要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纳入统计分析软件22.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比较:观察组接诊到确诊时间为(18.10±1.78)min,对照组为(28.29± 4.48)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68,P<0.05);观察组从确诊到转入专科治疗平均时间(26.52±6.33)min,对照组为(49.75±6.99)min,观察组从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1.09,P<0.05)。

2.2 两组病死率和致残率比较:观察组致残35例,病死11例,致残率与病死率分别为21.87%、6.88%;对照组致残57例,病死20例,致残率与病死率分别为35.63%、12.5%,观察组致残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77,P<0.05;χ2=22.18,P<0.05)。

3 讨 论

脑卒中发生后将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患者发病后提高抢救率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2]。在急性脑卒中的急救过程中,除了需要医师的具体诊断操作外,护理措施得到与否也是急救的关键。急性脑卒中在发病后,时间窗是治疗的关键,晚治疗后效果会较差,因此急诊护理目的在于减少急救过程中不必要的流程,尽量做到快速、有效和人性化的护理,快捷护理就此应运而生。

在本次研究资料中,我们给予观察组患者全程快捷护理,在“120”去接收患者中,在院护士立刻进行相关设备和药物的准备,患者到院后可以即刻展开急救,有效缩短了接诊到确诊时间。在患者转入专科治疗期间我们即刻对患者进行检查和联系专科医师进行会诊,对有条件实施溶栓和手术的患者进行相关准备,即缩短患者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又保证有条件的患者尽快可以接受手术,从而一定程度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经过以上的相关快捷护理急救流程后,观察组患者的相关考察指标均显著优于一般护理的对照组,本论文研究结果与前人所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3],共同说明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救治中的优点。

总之,通过本次的资料研究,我们认为临床快捷护理流程可以有效缩短救治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对于保证患者的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急救中推广使用。

[1] 李菁,李春文.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配偶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11,32(28):6053-6054.

[2] 孙阅,董春阳.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心理应激源及住院期间各类护理支持需求量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1,9(2): 80-81.

[3] 陈亚平,唐军,韩娟,等.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34(22):6741-6742.

R473.74

B

1671-8194(2017)06-0239-02

猜你喜欢

致残率病死率专科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安徽省医学会专科分会战“疫”在行动
重庆中医急诊专科医联体成立大会召开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