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皮肤溃疡的护理要点分析

2017-01-15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6期
关键词:风湿免疫性换药

王 欢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辽宁 沈阳110024)

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皮肤溃疡的护理要点分析

王 欢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辽宁 沈阳110024)

目的 分析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皮肤溃疡的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08例风湿免疫性疾病皮肤溃疡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摸球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研究组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与参照组进行比较,组间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湿免疫性疾病皮肤溃疡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加快康复速度,具有积极的使用和推广价值,值得临床选择。

皮肤溃疡;护理要点;风湿免疫性疾病

风湿免疫性疾病是一种可同时对诸多重要脏器、系统进行侵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在一定程度上损伤各器官和组织。皮肤是人体重要靶器官,其具有丰富的血管和结缔组织,皮肤浅中层小静脉受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病情严重者会同时造成真皮、皮下脂肪层受到损伤。如果患者的皮肤发生溃疡、坏死或者糜烂,就会延迟伤口愈合,再加上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需要采用较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其对免疫反应具有抑制作用,也会对溃疡组织的正常愈合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增加了临床护理工作的难度[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08例风湿免疫性疾病皮肤溃疡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作以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08例风湿免疫性疾病皮肤溃疡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其中男患者63例,女患者45例,患者年龄在27~80岁,平均年龄(45.8±3.5)岁;溃疡面积7~542 cm2,平均溃疡面积(175.5±12.4)cm2。原发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40例,白塞病12例,痛风1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5例,皮肌炎9例、血管炎7例。按照摸球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统计处理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病损程度进行准确评估,采用针对性清洗剂对损伤部位加以冲洗,做好感染预防措施。研究组采用护理干预,具体护理要点:①日常生活及饮食护理干预: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至适宜范围,光线要柔和不刺激,定期进行通风和消毒,床单、衣服等要保持清洁卫生和干燥,创造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保证患者可以得到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加快溃疡面愈合速度。指导患者要做好个人卫生工作,发现瘙痒情况时禁止搔抓,避免加重感染现象。告诉患者要科学规律的饮食,并对日常饮食结构进行调整,主要选择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保持机体营养供给不受影响,以提高其免疫力和抵抗力,禁止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多吃蔬菜、水果等。②溃疡面护理干预:首先对患者溃疡程度进行准确评估,针对尚处在炎症期的患者要仔细观察其是否存在流脓、渗液现象,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给予外科保守清创治疗,及时清除局部浮动的坏死组织,使用浓度为0.5%的碘伏进行消毒,伤口采用敷料覆盖。针对存在感染现象的患者,则需要对局部分泌物进行培养,选择针对性药物预防和控制感染深度发展。由于增殖期伤口容易出现渗液,可选择吸收性良好的水性纤维敷料,局部渗液要保持平衡性,防止渗液量过大。成熟期伤口肉芽组织处于生长状态,可在判断渗液情况之后选择水胶体敷料或者更换泡沫类敷料,以加快上皮化形成速度。③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要与患者积极主动的交流沟通,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向其介绍皮肤溃疡具体的发病机制、潜在的高危因素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同时通过向其介绍本院治愈效果良好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面对疾病的勇气;耐心听取患者对病情和不良情绪的倾诉,给予患者同情与理解,尽可能满足其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由专业护理人员统计两组患者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并进行组间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利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0.0统计处理得到的全部数据,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使用加以表示,行t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换药次数为(8.06±2.35)次,伤口愈合时间为(20.04 ±2.76)d;研究组换药次数为(16.84±3.35)次,伤口愈合时间为(38.13±6.70)d,两组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进行比较,研究组优于参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风湿免疫性疾病不仅会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还会牵连多个系统和重要脏器,疾病类型不同,患者发生皮肤溃疡的部位也存在明显不同,如口腔、关节、四肢、肛周等都有可能发生,其中关节部位发生率最高。在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其皮肤变化进行密切观察,以便发现异常时可及时采取处理措施[2-3]。为促进创面愈合,改善患者预后,就必须减少伤口渗液和换药次数。同时加强饮食、生活、心理方面的干预护理,有利于为创面愈合提供较好的生理条件。根据不同皮肤病损的特点实施针对性护理,选择适宜的敷料,对减少局部组织浸渍,缩小病损面积、加快肉芽新生和伤口愈合具有重要作用[4]。

本组实验之中,研究组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均比参照组更具有优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风湿免疫性疾病皮肤溃疡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加快康复速度,具有积极的使用和推广价值,值得临床选择。

[1] 胡爱玲,刘媛.40例风湿免疫性疾病病人皮肤溃疡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3,27(35):4037-4038.

[2] 马健.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皮肤溃疡的护理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9(24):230-231.

[3] 苏涛.120例风湿免疫性疾病病人皮肤溃疡的护理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0(5):289-290.

[4] 朱榴燕.银离子敷料用于皮肤溃疡的护理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5,24(12):1079-1081.

R473.5;R473.75

B

1671-8194(2017)06-0227-01

猜你喜欢

风湿免疫性换药
全科住院医师在风湿免疫科轮转时带教模式的探讨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风湿免疫病住院患者的抑郁与自杀风险分析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重庆市中医风湿专科联盟举办诊疗规范研讨会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舒适护理在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效果体会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探讨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