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作用分析

2017-01-15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6期
关键词:偏瘫有效率脑梗死

陈 敏

(江苏省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八一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南京 210000)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作用分析

陈 敏

(江苏省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八一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南京 210000)

目的 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35,应用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35,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护理后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和生活功能三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还能改善其运动、语言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脑梗死;早期护理干预;偏瘫失语

脑梗死是临床非常多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指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后,缺血、缺氧致使脑组织出现局限性缺血性坏死的现象。老年人是脑梗死的高发人群,其主要特点为发病危及、病程长、致残率和致死率高、预后不佳等,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偏瘫失语等并发症,而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身心痛苦,降低其生活质量,甚至直接威胁其生命安全[1]。科学及时的治疗及护理指导对提高脑梗死偏瘫失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体征均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且经MRI、CT确诊;②意识清醒,精神状态良好;③患者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肝肾心功能异常,严重慢性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疾病;②意识模糊,精神状态不佳。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35)和研究组(n=35)。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患者年龄37~81岁;病程6~50 d,平均病程(32.6±4.0)d;研究组男15例,女20例,患者年龄36~82岁;病程7~48 d,平均病程(35.4±4.2)d。统计比较两组基线资料,组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嘱患者多饮水,遵医嘱合理用药,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禁忌研究,补充充足营养,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研究组应用早期护理干预,主要护理内容:①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之后要与其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对其心理状态和内心所想充分了解,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心理指导和安抚,给予患者同情和理解,始终保持和蔼可亲的服务态度,增强患者舒适感和安全感,保持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尽可能减轻其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介绍本院治疗成功的病例,使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面对治疗,树立与病魔对抗的信心。②站立与行走康复训练:待患者病情进入稳定阶段后,护理人员协助其合理摆放患肢,并帮助其掌握床上翻身的技巧,按摩患者全身和足部,促进血液循环得到良好改善,使病变组织功能及神经组织功能得以恢复,以免发生肌肉萎缩的情况;每天都要协助患者进行关节锻炼,指导其伸屈关节。恢复关节灵活度之后,协助其进行坐位、站立、行走等锻炼。在偏瘫训练早期,患者家属和护理人员必须给予患者积极指导和帮助,使其掌握独立功能训练的要点。③失语训练:护理人员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实施语言功能训练,包括牙齿咬 、吞咽咀嚼等训练指导,训练期间,首先指导患者进行简单运动,如伸缩舌头、单音节发音等,然后在逐渐向断句、长句过度,最后进行问答等完整语句的训练。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标准:①疗效评价标准:无神经功能缺损和无病残为痊愈;神经功能恢复70%~90%,1~3级病残为显效;神经功能恢复50%~70%,病残程度>3级;神经功能缺损较治疗前增加为无效[2]。②使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定语言功能,使用简式FMA量表评定运动功能,使用Barthel指数评定生活能力。

1.4 统计学处理:借助SPSS22.0软件处理全部数据,运动、语言、生活能力评分以表示,行t检验,以(%)表示总有效率,行χ2检验,P<0.05表示组间由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3%,其中痊愈13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2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6%,其中痊愈9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11例;经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

2.2 比较两组生活、语言、运动功能评分:护理后,研究组生活功能评分为(48.7±10.8)分,语言功能评分为(10.2±4.7),运动功能评分为(58.1±11.2)分;对照组上述评分分别为(35.5±10.0)分、(15.5±4.8)分、(46.6±10.5)分,两组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社会经济的发展,饮食和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变,导致脑梗死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其对患者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偏瘫和失语是脑梗死后常见后遗症,其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3]。由于脑梗死失语是突然性的发病,抢救时间对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发现患者出现疑似脑梗死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根据大量的临床实践可知,脑梗死患者发病之后的6 d内实施康复训练最为有效[4]。近年来,医疗水平和诊疗技术的发展与改进,人们对临床护理服务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早期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指导可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改变和纠正其日常生活中的错误行为和习惯,对疾病相关因素进行控制[5]。

大多数脑梗死患者发病比较突然,患者无任何思想上的准备,偏瘫和失语又会严重影响患者独立生活的能力,使其无法进行正常工作、生活等,心理负担比较重。早期护理干预中的心理护理可帮助患者改变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促使其以正确、健康心态面对治疗与护理工作。站立和行走护理,可达到全面锻炼患者肢体的效果,失语护理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语言能力,重拾治愈疾病和憧憬美好生活的信心[6-7]。

根据此次实验得到的结果可知,研究组护理后语言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其运动、生活功能评分以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早期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还能改善其运动、语言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1] 丁瑛瑛.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201-202.

[2] 李东阳.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3,37(1):45-46.

[3] 徐莹.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5,5(35):305-306.

[4] 孙玉玲,谢萍.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4):731-732,765.

[5] 徐冬花.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25(13):2335.

[6] 王奚.早期护理干预用于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医药前沿,2015,5(26):284-285.

[7] 万正英.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5,32(12):57-57.

R473.74

B

1671-8194(2017)06-0221-02

猜你喜欢

偏瘫有效率脑梗死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很有效率
漫画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