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模式在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存质量中的效果观察

2017-01-15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6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优质急性

张 镭

(锦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优质护理模式在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存质量中的效果观察

张 镭

(锦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模式在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存质量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锦州市中心医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的28例患者以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中的28例患者则按照优质护理模式指导下的程序进行护理干预,然后评估、统计及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生存质量。结果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前的生存质量无明显差异,P均>0.05,护理后两组的生存质量均持续改善,且观察组显著地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优质护理模式在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存质量中的效果相对较好,因此较为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优质护理模式;急性心肌梗死;生存质量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在我国临床的发病率呈现持续升高的状态,而随着各方面对患者生存质量提升需求的提高,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生存质量的改善也成为护理干预及评估的重要方面[1]。本文中我们就优质护理模式在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存质量中的效果进行观察,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包括28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为42~78岁,平均年龄为(62.8±7.9)岁,病灶部位:前壁梗死者19例,其他部位梗死者9例;其中小中面积梗死者22例,大面积梗死者6例;文化程度:小学和初中者19例,初中以上者9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为43~78岁,平均年龄为(62.9±7.7)岁,病灶部位:前壁梗死者18例,其他部位梗死者10例;其中小中面积梗死者22例,大面积梗死者6例;文化程度:小学和初中者20例,初中以上者8例。两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数据经统计学检验分析显示,P均>0.05,因此认为两组患者之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同类患者的治疗方式无明显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中的28例患者以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主要为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的宣教与告知,进行积极的治疗,常规基础护理及心理疏导,锻炼指导等。观察组中的28例患者则按照优质护理模式指导下的程序进行护理干预,即将常规的护理方案以优质护理理念为指导进行优化处理,根据每位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患者为中心,了解其全面的需求,然后针对其需求进行护理细节的处理,尤其注意将护理进行优质、高效、满意及低耗方面的处理,使每项护理措施更为契合患者的需求及临床治疗护理的需求。然后评估、统计及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生存质量。

1.3 评价标准:分别于护理前和护理后1周、4周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进行评估,本简表包括26个评估指标,涉及对患者的心理方面、生理方面、环境状态及社会关系等4个方面的评估,每个方面均为分值越高表示质量越高,且均为百分制评分方式[2]。

1.4 统计学检验:数据检验方面采用软件SAS7.0,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处理方式为t检验和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护理前对照组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心理方面、生理方面、环境状态及社会关系评分分别为(41.56±4.63)分、(39.72± 3.98)分、(45.21±5.35)分及(39.98±4.14)分,观察组分别为(41.62±4.58)分、(39.77±3.89)分、(45.18±5.42)分及(39.99 ±4.08)分。

护理后1周对照组的心理方面、生理方面、环境状态及社会关系评分分别为(46.36±4.84)分、(45.61±4.27)分、(52.76±5.76)分及(44.29±4.63)分,观察组分别为(55.28±5.36)分、(53.64± 4.64)分、(61.37±6.28)分及(52.72±5.16)分。

护理后4周对照组的心理方面、生理方面、环境状态及社会关系评分分别为(54.31±5.29)分、(50.76±4.53)分、(58.78±6.11)分及(51.35±5.09)分,观察组分别为(62.75±5.65)分、(59.88± 5.10)分、(67.42±6.40)分及(61.20±5.37)分。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前的生存质量无明显差异,P均>0.05,护理后两组的生存质量均持续改善,且观察组显著地优于对照组,P均<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危害广受认知,而此类患者的护理相关研究也较为多见,同时对于护理的要求也不断提升,而患者综合生存质量作为有效反应患者综合状态的重要方面,其是护理干预的重点方面。优质护理模式顾名思义即是追求高效优质的护理效果,而这极为契合患者对于护理的需求,因此其在多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均较受肯定,而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虽较为多见,但是其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中的研究十分不足,因此本文即就此方面进行研究观察,结果显示,优质护理模式在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存质量中的效果较为突出,说明其对于改善此类患者的综合状态具有积极的临床作用。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优质护理模式在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存质量中的效果相对较好,因此较为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 林枝珠.急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基础护理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6):101-102.

[2] 杨亚佳,范雪华,江溶.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8):718-720.

R473.5

B

1671-8194(2017)06-0218-01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优质急性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包炎1例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