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未穿孔阑尾炎保守治疗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2017-01-15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6期
关键词:穿孔阑尾炎抗生素

张 鑫

(辽宁省抚顺石化总医院,辽宁 抚顺 113001)

急性未穿孔阑尾炎保守治疗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张 鑫

(辽宁省抚顺石化总医院,辽宁 抚顺 113001)

目的 探讨急性未穿孔阑尾炎保守治疗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未穿孔阑尾炎患者80例,其中传统手术治疗患者48例作为手术组,保守治疗患者32例,作为保守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保守组总有效率低于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手术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复发比例等于保守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急性未穿孔阑尾炎,均取得了一定疗效,保守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而手术治疗具有更高的有效率,因此本文为阑尾炎术式选择提供了参考。

急性未穿孔阑尾炎;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疗效

急性未穿孔阑尾炎常规采用手术治疗,技术成熟且应用广泛,具有较高疗效,取得了较高的认可[1]。而保守治疗因无创治疗,且费用低,并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因而仍有部分患者选择采用[2]。本文旨在分析急性未穿孔阑尾炎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差异及安全性,以期为阑尾炎治疗方式临床选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未穿孔阑尾炎患者80例。所有入选患者,均伴恶心、呕吐、间歇疼痛等症状,体温大于37.8 ℃。保守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15~66岁,平均年龄(40.5±16.3)岁;手术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42.2±18.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早期所有患者均留诊观察,并要求患者禁食,同时给予营养支持。

保守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1956,生产单位:山西云中制药有限责任公司,100 mL)静脉滴注。用法:成人每日注射400 mL,分2次静脉注射。较严重患者可适当加量,每日最大量应不超过600 mL。同时,联合使用甲硝唑静脉滴注。甲硝唑(国药准字H32022365,生产企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00 mL∶0.5g),静脉滴注给药,首次给药剂量为15 mg/kg,维持量按7.5 mg/kg。期间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监测,同时检测白细胞水平的变化,对病情恶化患者,应及时改行手术治疗。仍进行保守治疗患者,每日早晚监测体温,腹痛情况每6 h记录1次,逐步腹痛症状缓解且体温恢复正常的患者则继续接受治疗。

手术组患者在行手术治疗前进行常规检查,确定手术指征,术前30 min给予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时,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常规备皮后,于手术室无菌操作进行下,开腹行顺行或逆行阑尾切除,将炎性阑尾组织切除,做好止血和缝合,伤口消毒,并将切除组织送病理确诊。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用法用量同保守组。术后48 h内,停止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同样每间隔6 h记录1次患者的腹痛情况,并监测早晚腋温。2~3 d进行切口换药1次,并于住院第3天对血常规复查1次。

1.3 观察指标:疗效评定的判定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是指经治疗后患者右下腹反跳痛、压痛以及恶心呕吐和腹泻的症状均消失,体温下降至正常水平;有效是指所有急性未穿孔阑尾炎的症状均有所改善;无效则是指所有症状均无改善或加重。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腹部疼痛持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保守组患者32例,显效17例(53.13%),有效8(25.00%)例,无效7例(21.87%),总有效率为78.13%;手术组患者48例,显效30例(62.50%),有效17例(35.42%),无效1例(2.08%),总有效率为97.92%。保守组总有效率低于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指标及安全性分析:保守组患者住院时间为(8.6±2.5)d,下床活动时间为(5.2±1.3)d,腹部疼痛持续时间(23.8±12.6)h,抗生素使用时间为(7.5±2.1)d,伤口感染0例,复发3例(9.38%),肠梗阻0例。手术组患者住院时间为(5.2±1.3)d,下床活动时间为(3.2±0.6)d,,腹部疼痛持续时间(28.2±15.7)h,抗生素使用时间为(2.5±0.8)d,伤口感染3例(6.25%),复发0例(0.0%),肠梗阻1例(2.08%)。手术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复发比例均低于保守组,而腹部疼痛时间、伤口感染和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8.33%)高于保守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阑尾炎为临床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表现为腹痛和肠道不适,伴发热等症状。致病病因复杂,一般认为因过度劳累、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睡眠不规律和熬夜等因素导致[3]。由于急性阑尾炎治疗不及时,具有较高的危险,可导致出现穿孔,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治疗过程中,传统认为确诊后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将阑尾切除防止并发症和复发,且手术风险较小[4]。而部分患者选择采取保守治疗,具有费用低和并发症少等优势,且具有一定的疗效,无效时则转而进行手术治疗。

本文对于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保守组同样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总有效率为78.13%,手术组总有效率为97.92%,显著高于保守组。进而对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显示,手术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复发比例等均低于保守组,而伤口感染和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保守组。可见两种治疗方式均有一定优势,手术组疗效高,而保守组具有较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在临床术式选择时,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医院条件选择。

综上所述,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急性未穿孔阑尾炎,均取得了一定疗效,保守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而手术治疗具有更高的有效率,因此本文为急性未穿孔阑尾炎术式选择提供了参考。

[1] 林毅.急性未穿孔阑尾炎134例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4):23-24.

[2] 张英育,林劲松,张英育,等.急性未穿孔阑尾炎248例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2):203-204.

[3] 陈性飞,方勇,倪士杰,等.急性阑尾炎穿孔因素及手术时机的选择[J].中国医药科学,2015,13(20):139-141.

[4] 彭涛.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对比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9):1292-1294.

R656.8

B

1671-8194(2017)06-0130-02

猜你喜欢

穿孔阑尾炎抗生素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抗生素的故事
阑尾炎能自愈吗?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治疗策略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