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血检验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及报道

2017-01-15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6期
关键词:血液样本检验

苗 茁

(辽宁省沈阳市中医院检验科,辽宁 沈阳 110003)

凝血检验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及报道

苗 茁

(辽宁省沈阳市中医院检验科,辽宁 沈阳 110003)

目的 探讨凝血指标检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沈阳市中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集的血液样本200份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不同放置时间、不同离心时间以及溶血条件下,比较其凝血四项(PT、TT、APTT、Fib)的检测结果,分析不同条件对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观察所有患者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可见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PT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TT和Fib均不断降低,而APTT则不断升高;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PT、TT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Fib不断降低,APTT不断升高,同时,溶血前的PT、Fib低于溶血后,而TT、APTT高于溶血后的情况,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液标本采集后的放置时间、离心时间、是否发生溶血等都会对凝血指标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要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检验,把握最佳检验条件,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凝血检验;影响因素;对策

血液标本的检验与分析是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的重要环节,凝血四项指标(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则被认为是血栓性疾病、出血性疾病评估、预测的重要手段,对于保证患者的健康甚至挽救患者的生命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随着近年来高精度血液分析仪的推广应用,血液标本的检验工作效率、检验质量都得到较大的提升。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不同环节中的因素都可能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本文就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集的血液样本200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条件对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集的血液样本200份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患者均因血栓性疾病、肝脏疾病或者常规手术需要需行凝血检验。参与研究的200例患者中,男109例,女91例,患者的年龄在17~74岁,平均年龄为(48.4±3.1)岁。

1.2 方法:所有受检者均在空腹条件下抽取静脉血,将其置于含枸橼酸钠(浓度为109 mmol/L)的真空采血管中,使血液与枸橼酸钠均匀混合(其混合比例为9∶1),在3000 r/min的条件下对混合液进行离心分离,获得血清。然后不同放置时间(1、3、5 h)、不同离心时间(5、10、15 min)以及溶血条件下对受检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四项指标分别进行检测,检测仪器为日本Sysmex CA-60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

1.3 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资料使用“平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对比,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所有患者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可见:①在放置时间为1 h时,PT为(13.42±2.26)s、TT为(17.43±2.36)s、APTT为(26.31 ±6.88)s、Fib为(3.20±1.24)g/L;放置时间为3 h时,PT为(15.91 ±2.33)s、TT为(15.32±2.13)s、APTT为(29.42±6.89)s、Fib为(2.81±1.40)g/L;放置时间为5 h时,PT为(13.27±2.24)s、TT为(14.21±2.05)s、APTT为(32.01±7.05)s、Fib为(2.23 ±1.42)g/L;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PT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TT和Fib均不断降低,而APTT则不断升高,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在离心时间为5 min时,PT为(13.67±2.03)s、TT为(13.45±1.97)s、APTT为(25.38±6.33)s、Fib为(3.90± 1.23)g/L;离心时间为10 min时,PT为(15.57±2.62)s、TT为(15.36 ±2.11)s、APTT为(26.81±6.79)s、Fib为(3.57±1.13)g/L;离心时间为15 min时,PT为(14.62±2.13)s、TT为(15.09±2.21)s、APTT为(28.65±7.01)s、Fib为(3.47±1.02)g/L;则有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PT、TT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Fib不断降低,而APTT不断升高,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溶血前,PT为(13.10±2.13)s、TT为(15.22±2.13)s、APTT为(26.41±5.27)s、Fib为(3.45±1.32)g/L;溶血后,PT为(15.62±2.43)s、TT为(12.36 ±2.01)s、APTT为(32.36±6.54)s、Fib为(3.91±1.67)g/L;有溶血前的PT、Fib低于溶血后,而TT、APTT高于溶血后的情况,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本文分别比较了血液标本采集后的不同放置时间、不同离心时间以及溶血前后凝血四项的检测结果,可见上述因素均可能对检验的准确性造成影响,这又与血液样本的采集、操作水平、试剂的选择、仪器设备的使用与运行等一系列因素有关,每个环节都可能影响检验的质量。这就要求在检验的过程中:①血液样本采集前要告知患者相应注意事项,避免使用影响检测结果的药物,做好消毒隔离措施;采集时要求患者保持平静状态,医护人员则要做到规范操作,避免过度束缚止血带,有效控制血液注入速度,防止血液标本出现过度震荡、异物污染、阳光直射等情况;②样本的处理要有专业性,选择合适的抗凝剂种类,严格控制其剂量,离心前有效控制样本量,选择合适的离心机速度、离心时间,血清吸取时尽量避开脂质或者白细胞的血浆层;③加强血液样本各环节的处理、保存,避免出现溶血现象[2]。

总之,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检验,把握最佳检验条件,是保证凝血指标检测准确性的前提,具有重要意义。

[1] 王文哲.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 2015,10(34):43-44.

[2] 马燕.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6,14(2):175-176.

R446.11

B

1671-8194(2017)06-0119-01

猜你喜欢

血液样本检验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规划·样本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为什么皮肤划破后血液会自动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