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织红细胞参数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价值

2017-01-15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6期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红细胞

翟 杰

(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医院,辽宁 抚顺 113123)

网织红细胞参数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价值

翟 杰

(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医院,辽宁 抚顺 113123)

目的 分析并研究网织红细胞参数在缺铁性贫血中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43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行身体检查的4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抽取所有研究对象的静脉血行血细胞分析检测,评价红细胞内各个相关项目的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血红蛋白量浓度(CHCMr)、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CVr)、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CHr)都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而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分布宽度(HDWr)和网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r)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结论 临床上对缺铁性贫血进行诊断,可以通过对患者的网织红细胞参数进行检测来掌握患者的血液变化情况,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支持。

网织红细胞;缺铁性贫血;诊断

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贫血便是缺铁性贫血,这种疾病会为患者带来很大不良后果,而且诊断方面较为不及时[1]。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诊断一般都采用对患者外周血常规检测的方式来进行[2]。最近这些年来,血液分析仪在不断更新换代,这也使得对患者的血常规检测更加有效,进而使得对患者血细胞的检测成为对各种疾病诊断的有效依据和重要指标[3]。本研究基于此,诣在分析网织红细胞参数在缺铁性贫血中诊断的价值,结果取得满意成效,现将主要研究情况作出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2年5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者中,抽取4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68岁,最小年龄为24岁,平均年龄为(48.7±12.4)岁;抽取同期来我院进行身体检查的4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2例,女性21例,最大年龄为59岁,最小年龄为21岁,平均年龄为(42.7 ±11.4)岁。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除病情外,其他项目均无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研究对象在检测前1 d需例行禁食,于第2天抽取空腹静脉血4 mL,并进行4000 r/s的离心处理,之后置入EDTA-K2抗凝管内,混合均匀后备用。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研究对象的血液标准进行检测,采用与分析仪想配套的试剂进行。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检测前用全血矫正物对仪器进行测定。检校采用不同浓度的全血控制物进行。对所有标本的检测必须保证在4 h内检测完成,对每一个标本进行2次平行检测,最后去平均值。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研究对象血液标本中的血红蛋白量浓度(CHCMr)、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CVr)、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CHr)、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分布宽度(HDWr)和网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r)等进行观察和分析,并作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采用IBM SPSS22.0统计学软件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并采用表示,组间比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P<0.05为差异明显,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检测得出,本研究组内观察组的血红蛋白量浓度(CHCMr)、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CVr)、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CHr)都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而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分布宽度(HDWr)和网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r)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

3 讨 论

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因为患者机体对铁元素的供给和需求间的平衡被打破,这也导致患者的大量铁元素被耗尽,最终导致患者红细胞内的铁元素出现严重匮乏的情况,进而致使患者发病[4]。在红细胞处于发育阶段的时候,其从幼红细胞发展到晚幼红细胞的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铁元素来进行维系,以便于合成血红蛋白。如果在此发育过程中,患者的体内缺乏铁元素,那么将会导致患者的血红蛋白合成骤减,进而导致患者的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快速下降,这能够迅速引起患者网织红细胞的其他相关参数发生变化[5]。故而能够得知,对于网织红细胞的参数进行检测能够有效的掌握患者因为缺铁所引起的贫血症状。本研究中,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血红蛋白量浓度(CHCMr)、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CVr)、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CHr)都低于对照组,这三项指标都能够对网织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和体积进行合理的反应,当着三项指标明显比正常人群低时,那么也就证明血红素出现了合成障碍,进而导致人体内的CHCMr、MCVr、CHr大大降低。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分布宽度(HDWr)和网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r)高于对照组。这主要是因为患者在缺铁性贫血期间,其网织红细胞的大小不等,进而表现出不均一性。而这两项指标主要对人体内网织红细胞内白蛋白的分析和其体积带宽进行表示,因此缺铁性贫血的这两项指标明显高于正常人。因此,通过本研究的分析和探讨,可以得出,临床上对缺铁性贫血进行诊断,可以通过对患者的网织红细胞参数进行检测来掌握患者的血液变化情况,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支持。

[1] 李付军.缺铁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3,24(28):421-422.

[2] 柯宗明.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轻型β地贫与缺铁贫鉴别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31(15):1432-1433.

[1] 汪建军,余艳丽,任超杰,等.网织红细胞参数在大细胞贫血诊断中的初探[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3,7(1):135-136.

[2] 庄世民,贺小燕.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贫血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4,7(14):1382-1383.

[5] 乔永红.网织红细胞参数检测在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9):53-54.

R556.3

B

1671-8194(2017)06-0108-01

猜你喜欢

缺铁性贫血红细胞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猪附红细胞体病致病机理及中药防治
综合护理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营养干预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贫血了?先别急着补铁
缺铁性贫血病因探讨(饮食治疗)
MAP红细胞保存液与生理盐水混悬洗涤红细胞的临床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