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麻下行下腹部手术患者在硬膜外腔注入0.2%罗哌卡因后对其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探讨

2017-01-15刘冰野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6期
关键词:下腹部罗哌卡因

刘冰野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人民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300)

全麻下行下腹部手术患者在硬膜外腔注入0.2%罗哌卡因后对其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探讨

刘冰野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人民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300)

目的 本文就全麻下行下腹部手术患者在硬膜外腔注入0.2%罗哌卡因后对其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行下腹部手术患者84例,依据患者来院就诊时间平均分为参照组(n=42)和实验组(n=42),本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而后予以参照组患者芬太尼,实验组予以硬膜外强注入0.2%罗哌卡因,最后比对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麻醉后,实验组患者SBP、DBP较比参照组明显较低,且VAS评分较比参照组也明显较低,机械痛觉过敏范围较比参照组明显较窄,组间数据结果统计后差异显著。结论 对行下腹部手术患者实施硬膜外腔注入0.2%罗哌卡因,可以使患者的痛觉敏感程度得以明显减轻,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全麻;下腹部手术;硬膜外腔;罗哌卡因;痛觉过敏

痛觉过敏是由外周组织损伤而诱发的伤害性刺激,同时该症状也可以由炎症所致,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伤害性感受器阈值[1],从而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而对于行腹部手术患者而言,其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尤为重要,且不同麻醉方式对痛觉过敏均会造成一定影响。为此,本次研究为探究不同麻醉的临床价值,选择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行下腹部手术患者84例,现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叙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信息:本次研究活动的调查对象选择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行下腹部手术患者84例,其后依据患者来院就诊时间平均分为两组,即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42例。实验组4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1例,最大年龄为58岁,最小年龄为20岁,中位年龄为(38.4±6.4)岁。参照组4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7例,最大年龄为59岁,最小年龄为22岁,中位年龄为(39.5±6.8)岁。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检验结果并无显著性差异,可进一步分析与探究。

1.2 方法:两组患者手术前,均告知其禁食和禁饮,且在麻醉25 min前,予以患者苯巴比妥和阿托品,使用剂量分别为100 mg和0.5 mg,肌内注射。而后将静脉通路予以建立,并将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检测。实验组首先实施硬膜外穿刺,且穿刺点以患者椎间L1~3为主,待成功穿刺后,予以患者利多卡因,待4 min后对有平面进行测试,并实施麻醉诱导。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方式为: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瑞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以及维库溴铵,参数分别为0.3 μg/mL、4.0 ng/mL以及0.1 mg/kg,待肌肉完全处于松弛状态,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成功后与麻醉剂连接,并设置相应的参数。两组患者麻醉维持为: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和瑞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参数分别为4.0 μg/mL、3.0 ng/mL。最后参照组患者予以芬太尼,且在手术切皮和缝皮前静脉给药,使用剂量为2 μg/kg[2]。实验组患者则在硬膜外强注入罗哌卡因,浓度为0.2%,剂量为10 mL,给药方式同参照组,其后在手术期间,每1 h将麻醉药物剂量进行增加,剂量为5 mL。

1.3 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后的SBP、DBP以及VAS评分,同时对两组患者痛觉过敏范围参数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和整理,SBP、DBP、VAS评分以及觉过敏范围参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并选择t进行检验,统计结果以P<0.05为判定标准。

2 结 果

2.1 实验组和参照组不同时段的SBP和DBP参数:实验组患者予以硬膜外强注入罗哌卡因,T1时段SBP为(92.6±7.2)mm Hg,T2时段SBP为(106.9±11.9)mm Hg,T1时段SDBP为(55.4±9.3)mm Hg,T2时段DBP为(68.3±10.7)mm Hg,参照组患者予以芬太尼注射后,T1时段SBP为(94.4±6.3)mm Hg,T2时段SBP为(112.5±9.8)mm Hg,T1时段SDBP为(55.2±8.8)mm Hg,T2时段DBP为(70.6±8.2)mm Hg,统计学软件分析后,实验组患者SBP、DBP在T1和T2段改善程度好于参照组。

2.2 实验组和参照组VAS评分:实验组患者拔管后,T6段VAS评分为(5.4±0.8)分,T7段VAS评分为(4.8±0.9)分,参照组患者拔管后,T6段VAS评分为(7.4±2.2)分,T7段VAS评分为(6.5±2.1)分,统计学分析后实验组T6和T7段VAS评分低于参照组。

2.3 实验组和参照组痛觉过敏参数:实验组患者术后12 h痛觉过敏参数为(4.9±0.9)cm,术后24 h痛觉过敏参数为(3.4±0.9)cm,参照组患者术后12 h痛觉过敏参数为(6.9±0.9)cm,术后24 h痛觉过敏参数为(4.8±0.7)cm,组间统计后可知,实验组患者痛觉过敏参数较比参照组明显较低。

3 讨 论

一般而言,患者行手术后,会受到组织损伤和阿片类镇痛药的影响,出现痛觉过敏[4]。且有学者研究指出,痛觉过敏的诱发因素与NMDA受体激活存在相关性。与此同时,为了防止患者术后有痛觉过敏出现,在临床中镇痛药物被广泛应用。也有学者研究后指出[5],若瑞芬太尼大量使用后,一旦停止使用,会出现较为剧烈的疼痛感。

在对痛觉敏感进行抑制的方法中,其硬膜外镇痛应用较为广泛,与此同时可以使患者的术后痛觉过敏症状得以明显缓解[6-7]。结合本次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SBP、DBP较比参照组明显较低,且VAS评分较比参照组也明显较低,机械痛觉过敏范围较比参照组明显较窄,组间数据结果统计后差异显著。这一研究结果足以体现实硬膜外腔注入罗哌卡因的必要性和重要价值。针对上述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可知,对性下腹部手术患者实施硬膜外腔注入0.2%罗哌卡因,可以使患者的痛觉敏感程度得以明显减轻,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1] 梁胜凤,阮家信,张磊,等.低位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对下腹部手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35(21):3348-3350.

[2] 李兴春.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骶管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及术后疼痛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43(19):2508.

[3] 方建军,郭纪生,郭冀峰,等.三联镇痛对下腹部手术术后疼痛及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3):79-80.

[4] 漆涛,刘斌.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比较[J].现代医院,2010,10(1):53-55.

[5] 沈建明,庞萍萍,王欢,等.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腹部手术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比较[J].中国药师,2015,18(1):83-84.

[6] 舒家云.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在腹部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z1):51-52.

[7] 徐颖.蛛网膜下腔阻滞应用罗哌卡因复合吗啡之于术后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J].医药前沿,2016,6(7):150-151.

R614

B

1671-8194(2017)06-0080-02

猜你喜欢

下腹部罗哌卡因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利多卡因、奥布卡因与丁卡因在喉镜诊疗中表面麻醉效果的系统评价Δ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盆腔炎外敷小偏方
盆腔炎外敷小偏方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连续“Z”成形术修复下腹部蹼状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