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埋藏式三腔起搏器置入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2017-01-15尹彦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6期
关键词:评量起搏器电极

尹彦丽

(辽宁省抚顺市矿务局总医院介入治疗室,辽宁 抚顺 113008)

埋藏式三腔起搏器置入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尹彦丽

(辽宁省抚顺市矿务局总医院介入治疗室,辽宁 抚顺 11300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行埋藏式三腔起搏器置入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埋藏式三腔起搏器置入治疗的96例心力衰竭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分别采用数字分级法(NRS)、Zung 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 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组患者的舒适情况及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切口疼痛及腰背部疼痛情况均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行埋藏式三腔起搏器置入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中配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改善患者术后的抑郁、焦虑状态。

围手术期护理;心力衰竭;埋藏式三腔起搏器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困扰心内科的一种常见疾病。药物治疗是心力衰竭的传统方法,但是该治疗方法并不能完全改善患者的预后[1]。近几年来,埋藏式心脏三腔起搏器置入治疗已经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其能使患者的左右心室实现同步化收缩,并有效恢复室间隔的机械同步,从而达到改善患者心功能,延长生存率的目的[2]。我科对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行三强起搏器置入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行埋藏式三腔起搏器置入治疗的96例心力衰竭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男30例,女18例;平均年龄(58.19±3.88)岁;纽约心功能分级:Ⅲ级32例,Ⅳ级16例。观察组男36例,女12例;平均年龄(59.33±3.91)岁;纽约心功能分级:Ⅲ级30例,Ⅳ级18例。

1.2 治疗方法:麻醉方式为局麻,局麻后穿刺患者的左锁骨下静脉,并从左锁骨下静脉置入三根电极。经冠状静脉窦将左室电极送至心侧静脉远端,右房电极送至右心耳,右室电极送至右室心尖部,检查各参数是否合适,合格后将三腔起搏器与各起搏电极相连结,对参数进行测定,同时嘱咐患者深呼吸、适当咳嗽,观察参数有无变化。

1.3 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包括监测患者病情、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

1.4 评价指标 ①舒适情况评价:采用数字分级法(NRS)进行评价,用0~10 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最痛,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重。②心理状况评价:采用Zung 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 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抑郁、焦虑症状程度越重。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处理,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 组患者术后舒适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切口疼痛评分(4.76± 1.08)及腰背部疼痛评分(4.73±0.87)均明显轻于对照组的(5.98± 1.16)、(6.17±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 2 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46.21± 2.13)、SAS评分(47.72±1.1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8.72± 2.34)、(62.34±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临床护理体会

3.1 术前护理:护理人员要注意与患者及其家属多进行沟通,同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埋藏式三腔起搏器置入法的相关知识讲解给患者,减轻患者的恐惧及焦虑。严格卧床休息,按照医嘱予以患者抗心衰、吸氧、治疗心肌炎等对症治疗。手术前指导患者注意避免受凉感冒、避免劳累,避免病情的加重。

3.2 术中护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胸闷气短症状很容易加重,因此本研究中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同时严密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以判断患者是否出现缺氧,若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过低,则予以面罩吸氧,并建立静脉通路。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电监护情况,避免出现室颤或室速。

3.3 术后护理:①加强监护:手术后2~3 d均予以严密的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的起搏器频率和信号,避免起搏器的脱位及失灵。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体温、呼吸等变化情况,注意患者是否有胸痛、胸闷等现象,发现立即报告主管医师。②切口护理:手术后立即用重0.5 kg的重沙袋压在起搏器囊袋的皮肤上方,压迫时间为4~6 h,避免囊袋内出现渗血,每天及时更换敷料。手术后3~5 d常规使用抗生素,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每天测体温4次,连续监测3 d。③体位护理:手术后患者取平卧位,24 h内禁止翻身,帮助患者在床上大小便,24 h后方能在床上进行轻度的活动。避免术侧上肢进行摆动、外展旋转及抬高动作,防止电极的脱位。④出院指导:手术后6周内尽量避免体力活动,指导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锻炼。告知患者当出现头昏、气急、晕厥、疲乏、呃逆、胸痛等现象,则表示可能起搏器出现故障,应立即就医[3]。指导患者注意观察切口是否出现疼痛、肿胀、发红的情况,及时联系医师。

[1] 杨曼莉,郑雪梅.埋藏式三腔起搏器置入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22(11):1044-1045.

[2] 王成香,彭东风,沈棫华,等.集束化护理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25(7):1150-1152.

[3] 杨雪棉.探讨埋藏式三腔起搏器置入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的护理[J].养生保健指南,2016(18):97.

R473.5

B

1671-8194(2017)06-0205-01

猜你喜欢

评量起搏器电极
全陶瓷电极可用于锂离子电池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氧电极的研究进展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心理量表,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针对电极事故的控制系统方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