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牙冠延长术对口腔修复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7-01-15邹雪滨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6期
关键词:牙冠牙体牙周

邹雪滨

(沈阳市沈河区牙病防治所,辽宁 沈阳 110011)

牙冠延长术对口腔修复的临床疗效分析

邹雪滨

(沈阳市沈河区牙病防治所,辽宁 沈阳 110011)

目的 分析口腔修复运用牙冠延长术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式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牙体缺失70例患者作为临床分析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对照组,确保每组各35例患者。对观察组予以牙冠延长术,而对照组则予以牙龈切除术,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在前后其牙周指数产生变化状况以及治疗的有效率进行对比式分析。结果 经过临床治疗之后,两组的患者对治疗的有效率、牙周指数有明显的变化,其中观察组有效率达到96%,对照组有效率达到80%,牙周指数也比对照组的低很多,因此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优,存在P<0.05差异,在统计学中具有临床分析意义。结论 在临床上对口腔行修复治疗时,选用牙冠延长术能够有效提升治疗的有效率,有力改善患者牙周的指数,故在临床治疗中可进行推广,并将其作为口腔修复的有效方式之一。

牙冠延长术;口腔修复;临床疗效;分析

临床上其牙体缺失存在很多致病因素,多数是龋坏、外伤,患者由于患牙产生断面通常埋在牙龈之下较深部位上,影响着患者在生活中的正常状态以及美观。为此,患者需要对患者实施治疗,在治疗之时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为牙冠延长术、牙龈切除术[1]。为了进一步分析这两种方法在临床治疗中的疗效,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牙体缺失70例患者作为临床分析对象展开分组式研究,并取得了理想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牙体缺损70例患者作为临床分析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对照组,确保每组各35例患者。在对照组中有27例为男性、8例为女性,年龄集中分布在18~57岁,平均年龄约为(38.6±3.4)岁,其病程为3 d~5余年,它的平均病程约为(2.4±0.4)年;在观察组中有25例为男性、10例为女性,年龄集中在20~59岁,平均年龄约为(38.7±3.5)岁,其病程为3 d~6余年,它的平均病程约为(2.5±0.6)年。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等),不存在明显性差异,即P>0.05,故缺少统计学相关意义,但组间却具有研究的对比性。

病例的选入与排除标准分别为:患者要具有良好的牙周状况,牙体残根长度要与临床桩冠有关条件相符,并且残根断不能与牙槽峪顶间的距离>4 mm,牙根不能存在吸收的现象;要排除严重凝血性功能障碍、高血压和心肌梗死以及妊娠期或是哺乳期的患者。

1.2 方法

1.2.1 修复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牙周实施基础性治疗。如消炎和抗感染及其控制饮食。

1.2.2 修复治疗中:①观察组:对此组患者予以牙冠延长术,运用浓度约为2%利多卡因实施局部麻醉,等待麻醉生效之后,在其患者牙体对应缺损部位进行切口,且要直至邻牙,而后翻瓣,再实施骨修整等操作,保证患牙断面、骨脊顶二者间距要≥3 mm,跟面要保持平整,去除牙周膜的纤维。针对患者龈瓣予以修整、缝合,把牙周的塞治剂放置在患处,1周后去除掉实施拆线[2]。②对照组:对该组患者予以牙龈切除术,同样运用浓度约为2%利多卡因实施局部麻醉,等待麻醉生效之后,在其患者牙体对应缺损部位进行切口,切除患牙相应断面、残根之处牙龈的组织,令断面完全裸露在外,修整患牙牙龈,且运用生理盐水实施冲洗实现止血,也把牙周的塞治剂放置在患处,1周后去除掉。

1.2.3 修复治疗后,大约在第5周之时,选用桩核实施印模,且制作出临时使用的桩冠,而后借用ZnO作黏固式处理,在这之后对所有患者实施桩核烤瓷冠的修复,协助患者带入该修复体[3],所有患者都运用抗生素予以消肿,坚持1周。

1.3 观察指标:观察且记录所有患者在修复治疗之中的有效率、牙周指数在治疗前后产生变化的状况(其中牙周指数包含:出血指数、牙周探诊的深度、菌斑指数)。

1.4 评定标准:患者牙龈若没有产生增生以及牙冠≥2 mm,将其视为显效;患者牙龈没有产生增生以及牙冠≤2 mm,将其视为好转;患者牙龈出现明显性增生以及覆盖在患牙断面上,将其视为无效;将以上内容作为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的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本次临床研究的所有数据都采用SPSS19.0软件完成分析及处理,运用去表示临床计量资料,同时选用t、χ2检验并对比两组的计量资料,存在P<0.05组间差异,则在统计学中具有临床分析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治疗的有效率:在观察组的35例患者中,显效共有27例、好转有6例、无效有1例,有效率达到96%;而在对照组的35例患者中,显效共有13例、好转有15例、无效有7例,有效率达到80%。经过数据的比较,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疗效好,且在组间存在P<0.05差异,令统计学具有研究意义[4]。

2.2 比较牙周指数:在修复治疗之前,所有患者牙周的指数没有明显性差异,即P>0.05。在修复治疗之后,比较他们的牙周指数,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治疗前出血指数为(3.19±0.61)、牙周探诊的深度(4.42±0.27)、菌斑指数为(2.44±0.56),在治疗后出血指数为(0.99±0.37)、牙周探诊的深度(1.84±0.37)、菌斑指数为(0.47±0.49);对照组:在治疗前出血指数为(3.17±0.63)、牙周探诊的深度(4.38±0.26)、菌斑指数为(2.49±0.52),在治疗后出血指数为(2.00±0.46)、牙周探诊的深度(3.05±0.47)、菌斑指数为(1.76±0.48)。经过统计学分析,存在着P<0.05差异,在统计学中具有分析意义。

3 讨 论

在临床治疗中牙龈切除术利用手术的方式把患牙出现增生的一些牙龈组织进行切除,修整正常龈沟、牙龈的外形,该方法可以把患牙残根的断面完全且快速暴漏在外,运用的修复体其边缘足以严重侵害牙齿在生物学中的宽度,极易引发牙周炎、慢性炎症等,从而破坏纤维相关组织,进一步产生骨吸收的现象,导致患者牙齿出现松动、脱落多种临床现象[5]。

然而,牙冠延长术主要是借用手术的方式令患牙龈缘的部位得到降低,将健康的牙齿底部有关结构完全显露出来,进而正常牙冠在临床上的长度,有利于对患者牙齿进行修复。该方法能够确保龈沟的底部、牙槽的脊顶间具有充足的距离。因此,修复体并不会侵犯患者牙齿在生物学中的长度,便于维持其局部的牙周组织在健康的水平上。

综上所述,本次临床研究观察组在治疗效果方面明显比对照组好,并在统计学中存在相对明显的差异,即有P<0.05,这预示着对患者口腔实施修复治疗过程中,使用牙冠延长术能够明显提升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令患者牙体已经缺损的牙周相关指数得到改善,在临床上可进行推广以及应用。

[1] 于艳,张安玲.牙冠延长术对口腔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美容,2014,6(6):184-186.

[2] 史培荣,南欣荣,王翔宇,等.探讨牙冠延长术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10(16):141-142.

[3] 王佳.牙冠延长术对口腔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研究,2013, 12(12):64-65.

[4] 韩禹宗.牙冠延长术对口腔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2015,4(4):130.

[5] 董艳波.探讨口腔修复中牙冠延长术的治疗效果[J].治疗与观察, 2014,3(5):80.

R783

B

1671-8194(2017)06-0168-02

猜你喜欢

牙冠牙体牙周
《激光牙体修复学临床指南》出版发行
探讨牙周联合正畸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和牙周功能的影响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
云南省农村65~74岁老年人牙周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橡皮障使用情况在牙体牙髓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分析多次法根管治疗术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在牙体牙髓病中的效果差异性
透析患者牙周疾病治疗评估研究进展
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根管治疗后牙周治疗时机的选择研究
43个萌出前牙冠内吸收发病情况调查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