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胆囊切除术与开放性胆囊大部切除术对慢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比较

2017-01-15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6期
关键词:大部胆囊炎胃肠功能

王 鑫

(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4)

常规胆囊切除术与开放性胆囊大部切除术对慢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比较

王 鑫

(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4)

目的 研究常规胆囊切除术与开放性胆囊大部切除术对慢性胆囊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54例慢性胆囊炎患者,将其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组患者均2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胆囊切除术治疗,治疗组患者行开放性胆囊大部切除术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等均较对照组短(P<0.05),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8%,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胆囊炎采用开放性胆囊大部切除术治疗,患者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快,且患者并发症较少,手术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慢性胆囊炎;常规胆囊切除术;开放性胆囊大部切除术

慢性胆囊炎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一种胆囊疾病,近年来患者发病率越来越高,其多与个人饮食习惯有关。该病症患者均起病缓慢[1],病程较长,初期患者一般无典型症状和体征,或可多表现为肝源性消化不良,随着病情发展,患者易发生多种合并症,加重原有病情,临床处理困难。现阶段,临床治疗慢性胆囊炎多采用手术疗法,目前各大医院中应用较多的手术方法主要有常规胆囊切除术与开放性胆囊大部切除术等。为进一步研究对比上述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我院选取5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54例慢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所收治,患者均符合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诊断标准[2],经B超、腹部X线平片检查均明确诊断。根据随机数字法将5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均2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42.6±3.3)岁,病程3~28年,平均病程(12.1±2.5)年;治疗组患者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2.2±3.7)岁,病程3~27年,平均病程(12.2± 2.4)年。排除恶性肿瘤者、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神经功能障碍者以及手术禁忌证者,术前,经临床咨询,所有患者和家属对本次临床研究均表示知情同意,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均无意义(P>0.05),具有较强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常规胆囊切除术):常规麻醉后,于患者右上腹部腹直肌部位做切口,行常规胆囊全切除术治疗。治疗组(开放性胆囊大部切除术):常规麻醉后,于患者上腹部腹直肌部位做切口,详细检查附近器官和胆管情况(值得注意的是,若患者胆囊三角区存在水肿或粘连,则不行组织解剖)。充分暴露术野,对胆囊附近组织进行分离并止血;于胆囊底部刺入止血钳,将小孔扩大,利用吸引器彻底吸尽胆囊内容物,并清除结石。于胆囊底部剪小孔直至胆囊颈部,使之经过胆囊腔,详细探查三角区和肝门区等,明确其实际解剖情况。胆囊前后壁行大部分切除,胆囊颈部行部分切除,使用电凝止血,并用生理盐水对其进行冲洗。若患者水肿症状严重,则可将其敞开,置9F引流管并由另一小孔引出;若患者水肿症状并不严重,可行缝扎处理并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术后康复情况,前者主要包括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后者主要包括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等。

1.4 统计学处理:收集并整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利用软件SPSS18.0展开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检验方法分别为t和χ2检验,若P<0.05,则表示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观察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等,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1.4±15.5)min,术中出血量为(76.3±12.3)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9±0.7)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23.6±17.9)min,术中出血量为(158.8±17.6)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3±0.9)d。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观察患者并发症情况,两组患者所发生的并发症主要有胆漏、手术创口感染以及胆总管损伤等。其中治疗组患者中出现1例胆漏和2例手术创口感染,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对照组患者中出现1例胆漏,2例手术创口感染和1例胆总管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8%。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一般来说,慢性胆囊炎主要是指由于急性(或亚急性)胆囊炎病情反复发作,或胆囊结石长期存在所致的胆囊功能异常,该病症的发病基础主要为胆囊管或胆总管梗阻[3],且约1/4的胆囊炎患者可存在细菌感染,临床根据患者胆囊内结石的存在与否,多将其分为结石性和非结石性胆囊炎。临床一般认为,若患者存在胆囊炎病史,则当其突然发病时,患者临床症状与急性胆囊炎较为相似,若患者属于隐痛性胆囊炎,则可长期存在右上腹隐痛症状,除此之外,慢性胆囊炎患者还可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和嗳气等症状[4],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降低其生活质量。

开放性胆囊大部切除术是近年来临床外科胆道系统手术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手术方法,该术式可明确判断胆总管和肝总管等重要组织的具体位置,并在手术过程中做到科学控制,能够有效避免损伤周围组织[5],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小。与常规胆囊切除术相比,开放性胆囊大部切除术具有手术操作快、患者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以及术后恢复快[6]等优势,当前各大医疗机构多将其用于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资料证实手术效果良好。为进一步研究开放性胆囊大部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我院选取5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展开分组研究,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研究结果发现,治疗组(开放性胆囊大部切除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1%,14.8%)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于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开放性胆囊大部切除术,可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并能够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预后较好,临床疗效显著,应用价值高。

[1] 卢绮萍.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行保留及切除胆囊的争议与共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1):49-53.

[2] 章建霞,林元秀,詹银初.胆囊炎患者感染特点及干预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4):3421-3422.

[3] 余红胜,沈又利.慢性胆囊炎与壁厚型胆囊癌的CT鉴别诊断[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2,18(4):322-325.

[4] 吕芳,杨竹林,杨乐平,等.胆囊良恶性病变组织中HMGA2和CD9表达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27(2):121-125.

[5] 白洪祥,赵松.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并胆囊造瘘引流术在胆囊三角重度粘连性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 (11):2666-2667.

[6] 马雪.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6):931-933.

R57.6+1

B

1671-8194(2017)06-0162-02

猜你喜欢

大部胆囊炎胃肠功能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康复的效果
术后早期促康护理措施对肝癌开放性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胆囊炎能不能根治
得胆囊炎之后,还能吃鸡蛋牛奶吗
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
腹腔镜治疗急性气肿性胆囊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