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翼状胬肉的治疗价值分析

2017-01-15张海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6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移植术

张海燕

(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翼状胬肉的治疗价值分析

张海燕

(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目的 分析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翼状胬肉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患眼98眼)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0例(98眼)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95.92%,复发率为2.04%,对照组治愈率为71.43%,复发率为10.20%,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翼状胬肉的治疗价值较高,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翼状胬肉切除术;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属于眼科常见疾病,可造成眼部刺激症状,部分严重患者可出现屈光异常或遮盖角膜,导致视力严重下降,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具有术后复发率高的弊端。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结果可知[1],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高达50%~60%,其中角膜干细胞数量减少、角膜缘干细胞基地微环境功能障碍是导致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我院在治疗翼状胬肉时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方法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患眼98眼)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0例(98眼)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49眼)与对照组35例(49眼)。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48岁,平均(63.14±5.23)岁;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50岁,平均(63.74±5.42)岁。本次所有研究对象均属于原发性翼状胬肉,鼻侧为病灶部位;排除有严重干眼症、慢性泪囊炎、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且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上述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检查,术前2 d接受浓度为0.5%左氧氟沙星眼液点眼,每天3次;术前使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进行表面麻醉,并使用浓度为2%的盐酸利多卡因+肾上腺素进行局部麻醉,并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对照组单独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使用开脸器开脸,顺着翼状胬肉颈部边缘将球结膜剪开,随后将翼状胬肉颈部剪断,同时对胬肉头部进行钝性分离,使用15°巩膜隧道刀对角膜创面进行轻刮,创面平整后将球结膜下翼状胬肉组织彻底分离,并进行烧灼止血,在手术过程中需注意对内直肌进行保护,并对手术区域巩膜面清理干净,使用1-0可吸收线缝合固定即可。

观察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切除术实施后取术眼正中偏颞上方的结膜移植区(区域大小和手术区巩膜旷置面积相同),并在结膜移植区取和裸露的巩膜面大小一致的转移结膜瓣,结膜瓣蒂部需保留1 mm的透明角膜缘板层组织,将结膜瓣取下覆盖在手术巩膜旷置区。两组患者均在术后第2天给予换药处理,使用碘必殊眼药水点术眼。术后10 d可给予拆线处理。

1.3 观察指标:详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并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

1.4 疗效判断[2]:治疗后,患者患眼结膜光滑且平整,未见充血症状,移植瓣成活且角膜创面上皮覆盖面光滑,无新胬肉长出,可视为治愈;治疗后患者球结膜出现充血现象,且局部增厚,结膜瓣因生长不良或坏死而发生脱落;出现新胬肉样组织,并向角膜方向入侵,可视为复发。

1.5 统计学分析:研究的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9.5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采用均数、百分比(%)表示,且分别用t、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比较:观察组治愈47眼,治愈率为95.92%(47/49眼),1年复发1例,1年复发率为2.04%(1/49眼);对照组治愈35眼,治愈率为71.43%(35/49眼),1年复发5例,1年复发率为10.20%(5/49眼)。观察组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为(4.19±1.23)d,术后住院时间为(8.14±1.85)d;对照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为(7.68±1.41)d,术后住院时间为(14.25± 12.01)d,观察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翼状胬肉属于结膜组织变性疾病,主要是因眼睑裂部的结膜上皮组织与结膜下组织增生并向角膜移行造成的,可见角膜缘局部球结膜出现充血、肥厚、增生等临床表现,易对角膜造成影响,最终可使其形成三角性的血管性组织[3]。翼状胬肉一般出现在鼻侧睑裂区,因胬肉伸展可对角膜造成牵扯,从而导致患者出现散光症状,或因胬肉遮蔽瞳孔而导致患者出现视力障碍,因此患者主观视力下降同时还伴有明显的眼部不适感,且对其美观度也有一定影响。角膜缘干细胞通常在角膜缘基底的上皮层,主要作用为促进角膜上皮组织再生,有促进细胞分裂、增生的作用,有利于受损角膜上皮细胞修复,从而保证了角膜上皮的完整性[4]。现阶段,翼状胬肉切除术是临床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主要手段,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该术式可对患者角膜缘干细胞造成一定损伤,导致角膜缘干细胞屏障功能丧失。根据大量临床资料可知[5],治疗翼状胬肉患者时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不仅能够有效促进角膜创面修复,同时还可保证角膜缘干细胞的屏障功能,从而避免变性球结膜与纤维组织对角膜再次进行侵犯,临床复发率低[6-12]。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与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95.9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43%;观察组1年复发率为2.0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20%;且观察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中为了进一步保证手术有效性及安全性,手术过程中需将胬肉组织清除干净,保证结膜瓣下无筋膜组织,并确保结膜瓣在浅层巩膜上固定可靠,术后遵医嘱滴眼,避免术后出现感染。综上所述,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理想,术后恢复快,且复发率低,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1] 包武海.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视力和屈光状态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169-171.

[2] 施辉红.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3(4)223-226.

[3] 钱志刚.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效果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8):1076-1077.

[4] 岳艳菊,吴华.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和单纯切除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32(12):1457-1459.

[5] 葛嫣然,邵宏超,王林洪,等.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 264-265.

[6] 罗霁菡,匡毅,赵琳.翼状胬肉转位术联合羊膜移植加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4,43(9):1135-1137.

[7] 刘玉璞,许莉.两种结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30):52-54.

[8] 段颖,张淑清.手术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4):126-127.

[9] 马继芳.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4):95-96.

[10] 成璇.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154-155.

[11] 贾丽娟.不同位置角膜缘干细胞植片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0):134-135.

[12] 孔令普,马军艳,张岩.翼状胬肉切除合并干细胞移植复发48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11):68-70.

R777.33

B

1671-8194(2017)06-0160-02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移植术
刨根问底之翼状胬肉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围手术期难治性冠状动脉痉挛临床分析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效果分析
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
飞入眼睛里的“翅膀”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
眼翼状胬肉治疗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