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彩超表现

2017-01-15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6期
关键词:外科血栓下肢

李 卓

(本溪市中医院功能科,辽宁 本溪 117000)

4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彩超表现

李 卓

(本溪市中医院功能科,辽宁 本溪 117000)

目的 对45例下肢静脉血栓的的彩超表现予以探究并剖析。方法 此次研究中,随机选取9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均为我院血管外科自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所接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原则,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就血流检查诊断(对照组,n=45)与彩超诊断(观察组,n=45)的图像表现及诊断结果展开探讨。结果 对各项检查结果汇总,观察组的诊断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实施彩超诊断,相比其他诊断方法来说,诊断准确率高,安全可靠,且患者容易接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彩超;血流检查

血管外科研究发现:下肢静脉血栓是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的凝结而引起的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根据临床实践调查显示,患者的病情多数发于骨科大手术后,占全部手术病例的11%~64%。另外,此病可导致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色素沉着、皮炎等,给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探究并剖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具体情况十分必要[1]。文中对随机抽取的90例病例中的4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彩超诊断检查,获得较高的诊断检出率,为患者后期治疗和干预打下了良好基础,现就此展开实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此次研究中,随机选取9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均为我院血管外科自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所接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原则,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就血流检查诊断(对照组,n=45)与彩超诊断(观察组,n=45),其中,对照组中女性有19例,男性有26例,患者年龄分布范围是33岁<X<60岁,年龄中位数是(54.2±3.1)岁,观察组中女性有23例,男性有22例,患者年龄分布范围是34岁<X<64岁,年龄中位数是(56.1± 3.4)岁,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基本资料对比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价值。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实施血管外科的常规诊断方法,即对患者实施血流检查诊断,患者入院后,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首先进行造影检查,之后取仰卧位,躺于诊断床上,将患肢屈曲外展。接下来设置血流检查仪器的相关参数,具体对照仪器使用说明进行。随后将仪器探头置于患者患肢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具体观察血流信号、信号的强弱、下肢深静脉血流是否通畅以及血流信号的周期性,并将观察到的项目做好详细记录,以便检查完成之后汇总,最终得到诊断结果[2]。

1.2.2 观察组:观察组实施彩超诊断检查,患者入院后,先进行综合检查及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随后进行血管彩超检查。患者取仰卧位躺于诊查床上,将患肢屈曲外展,具体使用7 MHz线阵的探头进行全面检查,将探头沿着下肢静脉的走向检查,检查人员要仔细观察患者静脉管腔是否有增宽的状况,管壁是否光滑,血流速度、静脉频谱是否有异常,管腔内有无其他异常回声现象等,将观察到的项目做好详细记录,以便检查完成之后汇总,最终得到诊断结果[3]。

1.3 统计学处理:文中涉及数据均在SPSS20.0中输入,组间计量数据采用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数据用%表示,计数数据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不具备任何意义。

2 结 果

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诊断检查方法的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45例患者中敏感性97.1%,特异性85.4%,准确率97.2%,漏诊率3.1%,阳性预测值98.2%,阴性预测值95.7%,Kappa值0.93(P=0.04);对照组45例患者中敏感性86.1%,特异性90.1%,准确率88.4%,漏诊率11.2%,阳性预测值89.6%,阴性预测值85.3%,Kappa值0.77(P=0.07)。观察组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更优,组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证明(P<0.05)。

3 讨 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见、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一侧患肢突然肿胀,同时患者出现局部疼痛感,且运动、行走时疼痛感加剧,研究证明: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没有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时,极易形成肺栓塞,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健康构成重大威胁[4]。因此,恰当、及时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干预非常重要。在诊断检查过程中,可根据血流情况,提高临床诊断率,促使患者的下肢静脉疾患尽早发现,尽早得到治疗,从而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保障远期生存质量有显著而积极的意义[5]。本次实验研究,通过对比两种不同诊断检查方法,即血流检查和彩超检查,其中后一种诊断检查方法效果显著,在各方面均优于前者,检出率准确率高,值得在临床血管外科检查中大力普及[6]。

实验中血流检查诊断中,血流检查探查不及,容易造成检查信号敏感性的降低,这就导致漏诊现象发生,还可能会出现检查结果异常情况发生等,不利于尽早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和干预方案。而彩色超声是集于声学材料,电子信息技术,图像处理,信息检测,精密工艺等多门学科综合的一种高档医疗设备,其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内传播时获得的信息加以分析和综合整理,最终以图像或者是函数形式得到诊断结果,该医疗设备是以无创性、安全可靠、诊断率高、检出率高等为特征,并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已经成为临床诊断检查的首选方式,并且得到广大患者的普遍认可[7]。总体来说: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彩超诊断,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血流情况,管腔情况等,最终获得较准确的诊断结果,为患者后期治疗和干预提供了有力的医学参考价值。结合本次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在各项检查结果中,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检出率更高,且实验数据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证明(P<0.05)。

综上,临床上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实施彩超诊断,相比其他诊断方法来说,这种诊断检查方法以准确率高,安全可靠,患者易于接受等特征,受到广大医师和患者的普遍认可,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理想的诊断检查选择。此外,建议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生存质量,避免被疾病干扰正常的生活。

[1] 李红波,梁丰,冼丽娅,等.下肢深静脉联合腹部大血管彩超诊断深静脉血栓的价值探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5):1050-1051.

[2] 胡征华,戴旋,杨元娇,等.彩超对创伤性急性期早期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573-3574.

[3] 卜锐,邢豫宾,程映,等.下肢深静脉联合腹部大血管彩超诊断深静脉血栓的价值[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2,33(8):88-91.

[4] 马骊,王欣,蒋丽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因素及其预防策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9): 1677-1680.

[5] 李晓强,孟庆友,姜坤,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术后髂静脉病变支架治疗的前瞻性对照性研究[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4(1):13-16.

[6] 尹向辉,张庆恩,张雪松,等.下肢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国药业,2014,23(22):30-32.

[7] 何炼图,汤庆,温燕杭,等.彩超检测在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5(2): 143-145.

445.1

B

1671-8194(2017)06-0137-02

猜你喜欢

外科血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